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城村完整地保留着传统聚落选址、街巷格局以及古民居等方面的信息,是闽北古建聚落的典范。该文以城村为例,从聚落选址与结构、街巷等级与形态、建筑类型与风貌等多个方面展开闽北古建聚落的研究,指出城村选址与古汉城遗址的关联性以及村落规划中体现出"城"与"村"双重特征的原因,并归纳出城村古建筑的庭院式、单栋式与独立式三种建筑类型,为历史文化名村文化脉络的传承、历史风貌的延续乃至古民居的更新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1课题背景由福州大学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传统古建聚落规划改造及功能综合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于2016年5月25日在南京通过科技部课题成果验收。课题团队历时4年顺利完成课题全部预期任务。我国传统聚落存量大、分布面广,是历史文化遗产重要构成。然而传统聚落正在迅速消亡的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课题研究表明:建构系统、全面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的行动运作机制及其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法规制度,通过政府"引导"、而不是"主导"的方式,调动  相似文献   

3.
乡村聚落景观风貌是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民俗文化的反映。乡村聚落景观风貌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是新时期乡村景观建设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环保工程等先进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性、系统性的方法,包括对乡村聚落景观进行整体保护、局部修复,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修复等内容,以提高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传统聚落的旅游开发力度逐年加大,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对原有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民俗习惯破坏严重,一些传统聚落因旅游开发,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历史风貌丧失、居住功能退化等诸多问题。在发展传统聚落旅游的过程中,尽量保护传统聚落的文脉传承,丰富传统聚落独特的文化内涵,赋予传统聚落新的功能,使传统聚落焕发新的光彩。本文在分析云盖寺古街聚落现状之后,对传统聚落居民点的文化传承、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系列的优化策略,从而对聚落居民点进行高效的旅游开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和谐的人居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是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完美融合,聚落风貌特色通常是多种要素以三维的形式和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聚落风貌的三维空间生成模拟和控制研究是该领域的关键技术。本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从聚落风貌控制、聚落实体、聚落虚体3个方面构建一个三维的数孪风貌控制系统和研究管理流程办法,并以湄洲岛宫下片区的聚落风貌保护控制为实证案例,进行虚实融合的科学分析和参与式社区营造,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提出精细化的三维风貌管控策略,取得较好实际效果。本文对于聚落风貌的保护研究,对推动聚落风貌的塑造、保护和可持续管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针对传统古建聚落的保护与更新作为城市发展融合的关键部分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历史舆图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各自特点并将其进行融合,以河南宝丰县的旧城保护更新与发展规划为例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今后的传统古建聚落保护相关工作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聚落是人类最基本的聚居形式,中国传统聚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聚落形态。该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来阐述中国传统聚落的特征,结合当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从尊重自然环境、保持聚落风貌、提升居住品质、彰显地域文化等方面,探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传统聚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是历史城市保护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形象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和城市特色危机的严重现实问题,分析和梳理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历史由来,从风格延续、结构延续以及生活环境内涵与场所的延续等方面讨论和研究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本质内涵。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城市文化的高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就加强历史城市传统格局的整体保护、注重历史城市环境景观特色的保护、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与城市发展以及通过精心的城市设计有机延续传统风貌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古城开发与保护的思考方向,对北京上庄纳兰容若故居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试图以引入"整体性"保护计划、系统式规划等方式解决乡镇的发展固化现状,在遗产保护方面提出"应尊重古建的原有风貌""周边建筑与古建协调统一"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化、城市化的趋势下,回族聚落的空间形态面对着各种挑战。民族聚落作为最重要的城市遗产,在历史的传承中对于城乡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而保护与传承这种重要的积极作用至为关键。当下社会的邻里关系缺失、城市风貌消失和文化肌理断裂等问题都加剧了对于区域特殊规划的研究与发展,研究以"历史—现代"为横向维度,以"实例解析—职能作用—发扬传承"为竖向研究框架,从遗产视野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解析发现传统回坊"围寺而居"对于设计更新、风貌保护和文化延续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民族聚落的历史遗产保护和相关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景观风貌作为乡村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评价是开展规划设计和指导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工作。在严寒地区村庄聚落景观风貌调查的基础上,提取风貌特征要素,通过对各类景观风貌信息的整理与编码,建立质性信息与定量数据相结合的严寒地区村庄聚落景观风貌数据库,为景观风貌信息的有效整合与挖掘利用提供技术平台。通过写入景观风貌信息评价准则、利用数据库的信息处理技术对景观风貌信息进行调取与系统评价,输出村庄聚落自然景观风貌、农业生产景观风貌、居住景观风貌,以及人文景观风貌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识别各类型中占主导地位的风貌要素,发现村庄景观风貌现存的问题,为严寒地区村庄建设、景观风貌规划及其他相关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蒋帅  杨玲 《新建筑》2023,(5):90-95
贵州侗族传统聚落建筑风貌特征显著,识别归纳建筑类型和风貌特征、剖析其形成机制、总结基本规律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献资料分析与实地调研基础上,引入景观基因理论对四寨侗寨的建筑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并构建了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形态、结构、材料与色彩、装饰等基因图谱,从中发现其建筑基因的形成机制、形象特征与文化内涵,希冀为侗族传统聚落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类型积淀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会议代表就传统民居研究方法论、传统聚落改造实验、传统民居及古建的保护与发展等主要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江淮建筑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含区域发展与规划、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人居环境提升保护技术等。内容主要为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类型、建筑特色、建筑文化和价值等的探索,致力于研究针对本地区乡土建筑和规划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价值;探究当地先人建构活动的社会意识、营建的观念和意图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力求发现其文化独特性,以发掘其文化价值;严格遵守遗产保护基本原则,按照人们对人居环境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小城镇存在自然环境破坏、形态结构失衡、风貌特征趋同与混乱及历史文化特色丧失等风貌建设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风貌研究现状及实践进行梳理,针对风貌规划在现行规划体系中的尴尬地位,以"如何塑造城镇风貌"和"如何实施城镇风貌建设"两个问题为导向,搭建全方位风貌构成要素体系、探讨风貌要素保护与再现的表达方法,最终建构包括城镇层面的结构控制规划、片区层面的分区控制规划及要素层面的具体控制规划的多层次城镇特色风貌规划体系,是小城镇风貌控制规划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角,避免了一成不变的同质化风貌控制和传统小城镇风貌规划难以深化和落实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民居建筑的承传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代表就传统民居研究方法论,传统聚落改造实验,传统民居及古建的保护与发展等主要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讨探。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一直以来都是城乡规划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以广西贺州市朝东镇岔山村为例,对其地域特色、聚落格局、建筑特色、人文特色及空间现状等进行分析,从"城市双修"的角度提出修复自然生态、梳理功能结构、修补传统空间、延续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五个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策略,并运用到岔山村的规划实践当中,以期能够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针对关中地区乡村聚落山水人文营建传统几近断裂的问题,结合乡村规划建设中传承地域文脉、重塑风貌特色、提振社群凝聚力等现实需求,运用“多源文本与空间比对互证”的方法,通过挖掘和解析15座关中经典古村落空间格局的历史形态,提炼“空间组织的层次性”、“内外环境的关联性”、“人文结构的引领性”等空间组构秩序,并从融合环境形势、凸显人文结构、强化景观体验等方面,揭示与阐释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山水人文营建经验,旨在弘扬本土优秀营建传统、提升城乡保护与传承营建实效。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组织"研究不仅限于城市,同样适用于古建聚落。该文用"建筑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城村传统民居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演变特征,为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