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统一接口端(MUSIC)提供的1979-2018年降水资料,利用算术平均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湘江流域的面雨量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年平均面雨量1553.4 mm,近40年来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且春季呈略减少、其他季节呈增加趋势;在湘江流域各子流域中,衡阳-湘潭地区子流域降雨最丰沛,湘...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面雨量变化趋势及对干流流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流域1960~2001年42a间109个气象站的雨量资料和大通、宜昌水文站(分别为全流域、上游控制站)同期的流量资料,分别计算了全流域和上游年、季、月平均面雨量、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了雨量对干流流量影响,发现:①全流域面雨量,冬、夏季显著增加,秋季显著减少,全年为弱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1、6、9月;而上游仅秋季明显减少,夏、冬季呈弱增加趋势,全年无变化,主要发生在1、9月.②大通流量,为冬、夏、年季显著增加,秋季无变化,主要发生在1~3、7~8月;宜昌流量仅秋季明显增加,冬、夏季为弱增加趋势,全年无变化,主要发生在1~2、10月.③全流域或上游的面雨量与同期流量均为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年、春夏季,主要发生在全流域的1~8月、上游的3~11月.④全流域所有月份、上游1~3、10、12月面雨量与下月流量的相关性均比同期更好,表明流量对雨量的响应有一定的时空滞后性.  相似文献   

3.
肖莺  杜良敏  张俊 《人民长江》2019,50(8):87-90
目前,对长江上游降雨的研究多以过程和影响分析为主,对其低频特征研究较少。基于1961~2017年长江上游276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得到长江上游7大流域逐日面雨量,分析了长江上游面雨量低频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面雨量存在着显著的低频振荡,但各流域周期不同,金沙江石鼓以上和金沙江石鼓以下2个流域具有10~40 d周期,而其他流域具有10~25 d周期。②长江上游夏季低频强降水事件在频次、持续天数、降水强度和最大面雨量特征量上排首位,秋季次之,春季最小,但各流域之间特征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③低频强降水过程次数年际差异大,在15~25次之间,随持续时间、流域数量增加,过程次数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强降水是导致流域洪涝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流域强降水特征有助于提升对洪涝风险的认识。从水文气象角度,利用太湖流域1991—2020年30年面雨量资料,研究强降水(日面雨量≥20 mm)特征,统计强降水日数年变化、日数月分布、出现频次及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产生极端降水的影响天气系统,探讨流域旱涝与总雨量和平均日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强降水日数年际差异明显,年平均强降水日数为14.9 d;强降水集中出现在6—8月;超过80%的雨强频次分布集中在20~40 mm段,而60 mm以上的频次只占总数的6%。各个水利分区极端降水均超过120 mm,最近10年相比过去20年的极端性增加显著。面雨量极值排名前11次均超过70 mm,为台风或者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极端最大降雨和当年强降水总雨量的大小并不直接相关。强降水降雨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平均日雨量没有明显趋势。强降水总雨量大小和平均日雨量大小和旱涝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5.
以佳芦河流域2012年“7·27”暴雨洪水为例,采用场次暴雨洪水资料,分别统计流域面平均雨量、暴雨中心最大2h雨量、大于5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次洪洪量、次洪输沙量等指标,分析暴雨洪水输沙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中心雨量和最大2h雨量最大,面雨量是该地区1971年以来的最大值;与历史洪水相比,相似的降雨量综合因子产生的次洪洪量和次洪沙量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下垫面削峰作用显著,水土保持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赣江上游章水流域内15个雨量站1957-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获取了12个极端降水指数。分别采用线性趋势、Modified 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累积距平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Hurst指数分析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12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57-2016年间,暴雨量及日数、强降水量及贡献率和最大湿润日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极强降水量及贡献率、最大干旱日数、年最大雨量、连续5日最大雨量呈现下降趋势,且其未来趋势均将得到加强;大雨量及日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未来趋势将可能减弱;所有极端降水指数的过去趋势均不具有显著性,同时未发生显著的突变,并且普遍存在以1988年为中间轴的33~34a主周期;大雨量及日数、暴雨量及日数、强降水量、最大湿润日数、年最大雨量、连续5日最大雨量的高值中心均在流域西南区域的内良站附近,并呈上升趋势,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东部区域,并呈现下降趋势,且其整体空间分布大致相同,均为西南向东北递减;而强降水贡献率及极强降水贡献率为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大干旱日数是从东向西的递减趋势。未来章水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可能还会增强,加强流域极端降水事情的预防对流域水旱灾害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以资水控制站桃江站多年长系列水文数据为基础,运用M-K趋势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资水水沙变化特性及其成因。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56~2016年桃江站年径流量无显著变化; 1月与7月径流量呈明显增加,突变发生时间为1965年; 5月径流量有所减少,突变时间为1959年;年输沙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变发生时间为1999年。变化成因分析表明,资水月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人为活动尤其是柘溪水库建设影响,输沙量主要受流域内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佳芦河流域“7·27”暴雨洪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佳芦河流域2012年"7.27"暴雨洪水为例,采用场次暴雨洪水资料,分别统计流域面平均雨量、暴雨中心最大2 h雨量、大于5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次洪洪量、次洪输沙量等指标,分析暴雨洪水输沙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中心雨量和最大2 h雨量最大,面雨量是该地区1971年以来的最大值;与历史洪水相比,相似的降雨量综合因子产生的次洪洪量和次洪沙量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下垫面削峰作用显著,水土保持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流域降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白洋淀流域6个雨量站1959年-2009年日降水量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运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对该流域降水特性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内,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主要由年降水日数显著下降引起;年内各月降水量的不均匀程度呈减小趋势;不同量级降水频率波动较小,但呈现小强度降水比例增加、较大强度降水比例减少的结构变化;暴雨雨量和暴雨强度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降水潜力下降;年降水量存在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16a变化为主周期。  相似文献   

10.
以尼尔基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空间分辨率为0. 5°×0. 5°格点的逐日降水产品数据在该流域的适用性。基于格点降水产品提供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该流域17个雨量站的相应资料,应用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RE和均方根误差RMSE 3个指标分别对应用格点降雨产品数据的流域面雨量值及旬径流预报值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格点数据的面雨量值与实测面雨量间相关系数R为0. 70,相对误差RE为16. 64%,均方根误差RMSE为4. 09 mm,精度满足检验标准,可以用于描述该流域的面雨量值;基于格点面雨量值预报旬径流量时,预报径流值与实测径流值间高度相关;拟合期、检验期径流预报值略微偏大,而外推期存在低估的现象,误差相对较大,但与应用实测面雨量得到的预报径流值误差相差仅3%,该格点降水数据可以替代实测站点的雨量数据用于研究流域。  相似文献   

11.
杨云华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14,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各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对今后一段时间洪旱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辽宁省防灾减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解决淤泥质基础大荷载下的稳定问题,出现了一种适合淤泥质滩地建筑的新桩型-夯扩桩.文中对夯扩桩的特点、施工工艺;设计和计算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夯扩桩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据2005年完成的《绥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资料表明: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0690人。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做为落实省政府八件实事后,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2004年以来,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3.3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141.245万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汶河河流污染严重,不仅污染了东平湖,不 危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治理大汶河河流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鉴于大汶河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原因,应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着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等多项措施,恢复大汶河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植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植被的内在关系,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土水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张家口、承德地区风沙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省不同类型区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风沙治理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沙尘暴的形成、土地沙化、荒漠化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严格执法等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荒漠化的措施,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黑土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沃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由于每年的自然侵蚀和过度的人为开垦,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地方的黑土已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抢救性地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