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介绍了宝泉抽水蓄能水轮机转轮的结构特点和如何用数控机床检查及测量转轮与镗模之间同轴度的工艺方法、转轮销孔和螺孔按镗模加工工艺及测量方法,转轮两次静平衡的特点及调整中心精车转轮去除转轮残余不平衡力矩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
贺祖辉 《东方电机》2005,33(3):104-106,91
本文阐述了三峡电站转轮静平衡静过程中的分步质量控制和残余不平衡重量的计算与处理  相似文献   

3.
谢阿萌  龙毅 《湖南电力》2011,31(4):14-16
针对混流式水轮机组不锈钢转轮叶片反复开裂的严重问题,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转轮叶片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和额定工况运行时叶片的应力分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出水边焊缝附近是应力的峰值区域,残余应力和工作应力的综合作用是导致叶片产生疲劳裂纹的根本原因,计算结果为设计、制造阶段焊接残余应力和运行阶段转轮应力测试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液压球轴承平衡机的结构,原理,叙述了使用液压球轴承平衡大型转轮的工艺过程,灵敏度检验及残余不平衡力矩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1 引言水轮机转轮是水轮机的核心部分 ,水轮机转轮的残留不平衡力矩是衡量水轮机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静平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轮机效能及发电机的工作效率。水轮机转轮的静平衡工艺方法常用的有配重和偏车两种。配重方法比较繁琐 ,周期长 ,操作难度大。现在比较新的工艺方法是偏车水轮机转轮下环 ,其优点是易操作 ,产品美观 ,产品稳定性好 ,工作效率高。本文将对偏车水轮机转轮下环车削去掉部分的重量和力矩计算———偏半圆或局部去重计算方法进行讨论。2 偏心距公式的推导偏半圆或局部去重计算主要是对转轮偏心距的计算。下面对水轮机转…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三支点称重式压力传感器静平衡原理及其工艺过程,并同应力棒和钢球镜板静平衡工艺进行比较,为规范我公司水轮机转轮静平衡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三峡左岸14号水轮机转轮的制造过程为例,阐述了三峡左岸转轮结构特点、材料标准、制造过程、静平衡的工艺过程及计算方法,计算出静平衡总不平衡量,根据有关标准判定所生产的转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三峡巨型转轮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三峡水轮机转轮的结构特点,论述了三峡转轮铲磨、加工、止漏环热套、应力棒静平衡等方面应用的新技术,阐述了如何运用我公司加工设备,结合具体生产特点,进行高精度、高质量的三峡转轮加工。  相似文献   

9.
水轮机转轮叶片受力复杂,常发生疲劳裂纹,影响机组输出效率,甚至产生部件破坏而影响运行安全。为此,本文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计算水轮机转轮叶片所受应力,分别构建静力学和动力学模型,采用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识别水轮机转轮叶片应力状态及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水轮机转轮叶片的长、短叶片共振区域多位于出水边中部,其最大变形量分别处于[2.628 3,4.705 8] mm和[1.622 6, 4.038 3] mm范围内,这些区域在水轮机叶片的裂纹检修、维护保养和设计改进时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琼 《东方电机》2004,32(2):17-20
本文介绍了应用有限元法对 D367水轮机转轮进行刚强度及动力特性分析的过程和计算结果。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转轮的应力及变形分布,为转轮的开发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光辉  李红亮 《黑龙江电力》2012,34(1):31-32,56
针对灯泡贯流式机组主要部件刚强度性能的考核问题,阐述了转轮体单独计算和联合受力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转轮体单独计算和联合受力分析计算结果,解析计算了转轮体正常工况和飞逸工况的弯曲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解析法计算出的转轮体的平均弯曲应力和联合受力分析的平均应力比较接近,联合计算分析能真实反映转轮体在实际运行中的应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开展真机转轮叶片动应力试验研究是解决大型水轮机转轮开裂的关键.对大朝山水电厂6#机组水轮机转轮动应力进行全面的试验研究,分别对机组变转速、变电压和变负荷等稳定工况以及开停机、升降负荷、甩负荷、筒阀动水关闭等瞬变工况下转轮叶片静动应力和振动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大量第一手宝贵的试验数据,对真机转轮静动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揭示大型水轮机转轮的开裂原因和深入开展混流式水轮机的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图7参3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叶道涡对混流式转轮叶片的作用机理,以某高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选取出现严重叶道涡的小流量工况点开展转轮的瞬态动应力数值模拟。首先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了全流道定常和非定常流动计算,得出了转轮内部叶道涡的形态及分布,与实际观测现象非常吻合;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转轮进行了模态分析,获得了转轮在水中的固有频率及振型;最后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转轮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危险部位的动应力的频率为转轮频率的倍频,分布于转轮叶片出口靠近上冠处的局部叶道涡对转轮的作用强度最大,导致叶片出口与上冠连接处的最大动应力值高于一般水轮机转轮的许用应力值,引起转轮该位置发生破坏甚至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4.
焊接残余应力对水电机组水轮机转轮的疲劳特性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介绍了钻孔法对某大型水轮机转轮进行残余应力试验研究情况,并对退火前后残余应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电机组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混流式机组,而机组的核心部件转轮,在设计和制造上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在引进左岸转轮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开发、设计、制造了右岸转轮.本文论述了在制造三峡右岸首台转轮过程中,发生在退火工序转轮变形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的李家峡水电站运行15年以来,水轮机转轮上出现多条裂隙,严重影响机组运行效率,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降低。鉴于此,本文开展了李家峡水电站水轮机加权因子的研究:(1)分别采用数理统计法、基于综合出力系数的改进数理统计法和旬电量平衡法,建立了李家峡水电站水轮机运行加权因子计算模型;(2)以2000—2014年水电站实测运行资料为准,设置了3种计算情景;(3)通过模型的对比分析,推荐基于效率系数的改进数理统计法计算的加权因子为最佳方案,确定了各水轮机运行效率的优劣次序;(4)计算了水轮机转轮改造后的预期加权因子、机组的特征水头和增发电量,优选了水轮机转轮改造预期的特性参数。研究成果对于水电站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水轮机的转轮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贯流式水轮机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其回收循环水系统余压能的工业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将一维特征线(MOC)方法与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相结合,开发了一维管网和三维贯流式水轮机耦合模拟方法,模拟了真实系统中贯流式水轮机飞逸过程,探究了该过程中故障水轮机流动特性及转轮受力特性。主要结果表明:由稳态工况到飞逸状态所需的时间随着转动惯量减小而变短;转轮和尾水管域的监测点压力脉动振幅高值均发生在转轮叶频及其高次谐波;飞逸过程中,转轮所受轴向力大幅下降,而径向力表现出大幅增加且剧烈振荡特性;转轮叶片表面压力出现明显的交变规律,负压区位于进水侧叶缘处;尾水管内逐渐形成较大旋涡,并沿着流动方向逐渐向管道壁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在服役过程中出现裂纹的情况,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局部加热法对转轮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到了叶片危险区域的焊接应力在局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转轮局部加热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局部加热法在增加了加热区域焊接残余拉应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叶片危险区域焊接残余拉应力峰值.在局部加热的过程中,叶片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9.
郑辉  芮晓明  黄浙 《中国电力》2017,50(3):143-146
变桨轴承是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其应力状态和变形对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有重大的影响。建立承受联合载荷作用的变桨轴承的计算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计算变桨轴承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并应用ANSYS软件建立变桨轴承有限元模型,模拟轴承在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场和变形量。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可为变桨轴承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 mechanical model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considering horizontal slip and vertical pull-out effects under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astic deformation.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force equilibrium and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conditio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was derived and deduced using computational calculation program, in which the formula of the pull-out force in shear connectors under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was obtained.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under the same load condition, the pull-out force of a single stu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ud spacing. All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experiment results to illustrat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interface interaction considering horizontal slip and vertical pull-out effect in the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region of continuous composite be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