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生物农药——丁烯基多杀菌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烯基多杀菌素是由须糖多孢菌(Saccharolyspora pogona)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多杀菌素难于控制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和重要农业害虫烟青虫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作用.丁烯基多杀菌素与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在于busA比spnA多5244 bp,该序列编码5个功能结构域,负责在C21上合成丁烯基替代多杀菌素相应位置上的乙基.综述了丁烯基多杀菌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产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过程及相关基因和酶、杀虫谱、提取等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秦文  高菊芳 《世界农药》2013,35(4):16-22
多杀菌素类是一类独特的天然产物杀虫剂。到目前为止,2个商业化的活性成分就是来自多杀菌素类化学组分。其中多杀菌素(图1)是多杀菌素A(主要成分)和多杀菌素D(次要成分)的混合物。1997年多杀菌素在美国被登记用于农作物。另一个乙基多杀菌素(图1)也是2个组分的混合物,都是半合成的多杀菌素衍生物。乙基多杀菌素于2007年上市。  相似文献   

3.
王靖楠  庞建  秦磊  郭超  吕波  李春  王超 《化工学报》2022,73(2):566-576
丁烯基多杀菌素(butenyl-spinosyn)是一种由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产生的杀虫剂,兼具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当前,野生型须糖多孢菌合成丁烯基多杀菌素效率低,达不到工业生产要求,获得高产菌株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丁烯基多杀菌素的相关研究较少,由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产生的多杀菌素是丁烯基多杀菌素的结构类似物,具有相似的生物合成途径,本文介绍了两者的基本特性,借鉴多杀菌素的研究经验总结了丁烯基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已有及可用的选育和改造策略,包括传统的理化诱变方法以及代谢流调控、途径基因调控、转录调控、异源表达等更加精准的基因工程方法,以期为后续丁烯基多杀菌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药》2021,(4):238-238
近日,科迪华宣布为活性成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设定新的全球品牌名称,前者为QalcovaTM后者为JemvelvaTM。这2种天然来源的活性成分均获得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为全球种植者提供针对多达250多种农作物中害虫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5.
生物农药多杀菌素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农药多杀菌素具有高效、广谱及低毒的特点,可有效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笔者阐述了多杀菌素在防治农林害虫、储物害虫、卫生害虫、牲畜寄生害虫的应用以及抗性研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6,(10)
[目的]评价乙基多杀菌素对水稻蓟马的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法。[结果]乙基多杀菌素处理水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24 h的LC_(50)、LC_(90)值分别为0.1075、0.7214 mg/L,与毒死蜱的毒效比为15.76。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用量13.5、18、22.5、27、36 g a.i./hm2于药后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使用剂量36~144 g a.i./hm2范围内喷施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水稻安全,未观察到明显药害。[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可以有效安全防治水稻蓟马。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防治水稻迁飞性害虫的有效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混用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可起到防治多种害虫的作用,其适宜剂量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75 mL/hm2+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0 mL/hm2,对水稻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且对稻田害虫天敌如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杀伤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甘薯麦蛾的有效药剂,田间试验测定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3种生物农药和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3种化学农药对甘薯麦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农药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控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均最好。药后1 d、4 d、10 d防效分别为90.92%、91.99%、93.05%;药后4 d、10 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8.15%、90.89%。化学农药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甘薯麦蛾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生物农药及其与苏云金杆菌混用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选取5种生物农药以及与苏云金杆菌混用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甜核·苏云菌WP 2个药剂对小菜蛾防效较好,各生物农药与苏云金杆菌混用防效显著提高。田间推荐使用单剂商品剂量及混用量为甜核·苏云菌WP 1125 g/hm2,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675 mL/hm2,参试生物农药单剂处理用量加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 750 g/hm2。  相似文献   

10.
绿色环保生物杀虫剂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药》2015,(1)
多杀霉素是一种属于天然降解的生物杀虫剂,不仅具备了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而且还有化学农药的快速杀虫效果。论述多杀霉素以及乙基多杀菌素的研究进展、作用机理、作用特点、剂型产品和应用效果。指出使用它们不会污染农产品,特别适合于无公害食品上使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昆虫会对所使用的化学物质产生抗药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受体是重要的杀虫剂靶标之一,农药学家和昆虫毒理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作用于该类受体的杀虫剂杀虫活性高、安全性好,使其成为新农药创制的热点。概述了GABA受体的结构与分类、作用于GABA受体的杀虫剂的化学结构、杀虫活性、致毒机理、分类、抗性研究及其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其中新型异唑啉类和间二酰胺类因其独特的作用位点、对哺乳动物低毒以及优异的选择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试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广谱及对人畜低毒等特点,在农业上得以广泛应用,已成为杀虫剂市场的支柱之一。但由于其对鱼毒性高,我国禁止其在水稻田使用。随着我国高毒农药的禁用以及水稻害虫对常用药剂抗性的发展,水稻田用药将出现“缺口”。本文介绍了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应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防治水稻害虫的情况,推荐了一些稻田防虫的拟除虫菊酯品种,并提出了在我国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用于水稻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爱红  杨菲  董世强  李希望  苗洪芹  邸垫平  董灵迪 《农药》2021,60(3):223-225,234
[目的]筛选适于防治秋白菜田鳞翅目害虫的生物杀虫剂,并建立秋白菜全生育期防治鳞翅目害虫减药增效防治技术.[方法]试验选用4种化学农药和6种生物源杀虫剂,评价不同处理在田间对3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筛选出7种药剂,药后10 d对鳞翅目害虫平均防效为64.55%~90.54%,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2.4%甲维·...  相似文献   

14.
罗湘仁  马超  李敏  冯建国  严寒  吴学民 《现代农药》2012,11(3):11-14,21
长期单一依赖化学农药以及不合理用药防治蔬菜虫害,加剧了蔬菜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给害虫的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简要叙述了蔬菜害虫抗药性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蔬菜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治理蔬菜害虫抗药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药需求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1950-2008年间农药需求的调查数据,了解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并且从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社会经济技术变革、农业生物技术进步、病虫草害抗药性、地理环境及生态条件以及气候变化诸多方面对农药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明确了农药用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生态条件是影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3大类农药品种结构的主要因素;农作物种植面积是影响农药需求总量关键因子;气候条件、病虫草害发生及抗药性影响农药用量年度间波动;植保技术的变革对农药需求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6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活性及药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定了6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活性,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SC、5%氟虫腈SC、20%丙溴磷EC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6.27、8.90、51.25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这3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分别为60、50、250 mg/L时,药后7 d防治效果为63.64%~84.4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EC 267 mg/L的防效(46.86%).  相似文献   

17.
农药和化学防治法前景广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屠予钦  袁会珠 《农药》1996,35(5):6-9
本文就化学农药所面临的舆论方面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对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农药 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论述,并从近几十年来学的研究,高效安全性农药的发展,新型化学农药的分子水平研究开发技术以及农药应用工艺滨 长足进步等方面指出,农药和化学防治技术仍将继续发展进步,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多种药剂防治东亚飞蝗大田喷施和田间笼罩药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陕西省韩城市黄河滩区对不同有效成分、不同剂型的常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共27种药剂进行防治东亚飞蝗的大田喷施试验和田间笼罩试验,筛选出可供蝗虫不同密度区使用的不同农药种类,为有效进行生物防治和控制高密度区飞蝗提供良好的防治依据.试验筛选出用于飞蝗高密度区速效性较好的农药8种,施药后8 d防效达100%且费用在22.5元/hm2以下的药剂7种,同时试验发现植物源农药1%苦皮藤素EC可满足蝗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求,但生物类药剂防治效果普遍不及化学农药,建议将此类药剂和低毒的化学药剂复配来达到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19.
Many of the biological pesticides are suppose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synthetic ones in controlling pests. In this communication, we report a successful encapsulation of neem oil,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biological insecticides, in phenol formaldehyde microcapsules. This was achieved by adopting an in-situ polymerization process in oil-in-water emulsion. The syn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 namely emulsification of the oil and wall formation. The synthesized microcapsu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SEM, TGA, and particle size analyzer. The controlled release was monitored by measuring optical observation in the UV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