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转炉出钢采用电石脱氧,LF精炼炉电石脱氧造渣配合喂铝线补钢水中铝的生产工艺,充分利用电石和铝线的脱氧特点,把冶炼过程扩散脱氧与沉淀脱氧合理结合,提高铝的收得率,有效改善精炼到站炉渣状况,LF炉造渣脱硫效果明显,明显提高生产含铝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4.
5.
6.
陈洪文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1998,(3):11-14
对采用NF-3、ZXD、ZXG3种石墨型复合模铸保护渣时钢的增碳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保护渣均引起了钢锭表面增碳,以用NF-3保护渣的增碳幅度最大;在切头率不同时,3种保护渣钢材样的中心增碳各不相同。用ZXG保护渣钢的表面增碳与中心增碳尚能满足要求,但表面质量与帽口钢渣分离则尚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特钢公司50吨DC-EBT电弧炉的工艺与技术,包括工艺流程与技术参数、无渣出钢、泡沫渣埋弧操作、直流炉底阳极技术分析等内容。两年生产实践证明,该炉的设计与运行是成功的,标志着国内中型直流电弧炉现代炼钢工艺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8.
<正>a.进行真空脱碳脱氧前尽可能使钢中氧处于易与碳结合的状态,例如溶解的氧或Cr_2O_3,MnO等氧化物。为此要避免真空处理前用铝、硅等强脱氧剂对钢液脱氧,因为这样将形成难以还原的Al_2O_3或SiO_2夹杂,同时还抑制了真空处理时碳氧反应的进行,使真空下碳脱氧的动力学条 相似文献
9.
10.
炼钢厂150t转炉出钢过程脱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山科技》2008,(Z1)
在对脱氧理论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复合扩散脱氧剂在梅钢炼钢厂150 t转炉出钢脱氧工艺试验,开发了新的转炉出钢过程脱氧工艺,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和改善脱氧效果,对炼钢厂炼钢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计算和实测了1873K,气相总压力0.1,0.2,0.3MPa时的碳-氧平衡曲线,并分析了两者偏差的原因,研究表明,随着气相总压的提高,碳-氧平衡曲线上移,这可能很好的解释密封转炉的炉腔高压下吹氧脱碳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碳钢洁净度的冶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弧炉-LF-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高碳钢时,通过配加直接还原铁和铁水及生铁、改进电炉出钢脱氧脱硫方法、采用合理的精炼渣系和精炼后的吹Ar软搅拌,加强保护浇铸等措施,显著提高了钢的洁净度。使得成品的总w(O)达到15×10-6左右、w(N)在45×10-6左右、w(P)≤12×10-5、w(S)在5×10-5左右。钢中当量直径(5μm)的氧化物显微夹杂数量平均达到3.29个/mm2、84%的氧化物夹杂尺寸小于5μm,并且小方坯中大型夹杂物总量为5.48mg/10kg。 相似文献
13.
14.
15.
硅锰和铝锰脱氧合金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氧气顶吹转炉采用硅锰和铝锰替代硅铁、锰铁和铝锭进行脱氧合金化,可以提高合金回收率,降低炼钢成本,提高钢的质量,是较理想的脱氧合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原矿成分复杂,全泥氰化炭浆工艺吸附后载金炭泥质重,银、铜、钙、铁等杂质品位高,高温高压解吸电解载金炭生产中解吸电解循环管道易结垢堵塞,金、银解吸率偏低,解吸时间长,金泥难冶炼等问题,进行了解吸电解工艺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高铜、铁、钙载金炭高温高压解吸电解生产过程中,采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2%,氰化钠质量分数0.25%,除垢剂0.2%的组合解吸药剂配液制度,解吸电解温度控制:一段125℃恒温5h,最高温度控制155℃,解吸流量控制在2.25倍炭床体积,贫炭酸洗率控制80%,可解决解吸管道易堵塞难题,解吸电解流量得到稳定保障,管道筛网拆换频次由原来的一天一拆换提高到15天一拆换;金解吸率由83.83%提高到87.15%,银解吸率由95.41%提高到98.37%;解吸电解时间由每柱19.15h缩短至16.67h。加快氰化金银吸附速率,氰化尾槽金银浓度实现科学控制,提升金、银综合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1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2011,(Z2):59-63
Study on cleanliness of high quality steels in 100t basic oxygen furnace was carried out by "Hot Metal Desulphurization-Basic Oxygen Furnace-Ladle Furnace Refining-RH Refining-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High-quality low-carbon ultra thick slabs were produced with 0.04%≤wC≤0.08%, wS≤0.002%, wP≤0.008%, wN≤0.004%, wH≤ 0.0002%, wT[O] ≤0.0015%. A series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content control of carbon, phosphorus, sulfur, nitrogen, hydrogen and inclusions were determined, which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degree steel. 相似文献
19.
20.
简要介绍除鳞技术的研究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应用概况,重点说明高压水除鳞技术的发展过程及侧重于节能方面研究和应用现状,总结分析了目前高压水除鳞技术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除鳞技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