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文章系统梳理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的研究进展,收集了国内外典型案例,从重点 内容、评价对象、评价方法、数据来源等方 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7个目标 层、23个准则层和34个指标层组成的城市人 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2019年城市 体检试点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实践证明城市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以应用 为导向的研究成果,能够客观展现城市建设 发展中的问题,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部分指标 在数据获取、评价频次等方面出现不适应地 方现状的情况,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体系将随着2020年的体检实践继续调整。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陈浮 《城市规划》2000,24(7):25-27,53
从安全、舒适、和谐、方便等原则出发 ,选择建筑质量等 5个准则 ,房型设计等 5 6个因素作为调查与评价因子 ,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运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对城区主要居住地域进行综合评价 ,指出南京市区人居环境总体处于发展阶段 ,并提出了各居住地域人居环境优化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人居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纲领。本文阐述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对城市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等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筑原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套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7,(12):38-40
利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构建模型,选取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环境生态位三大类独立的评价指标共20个单项指标,对珠三角地区9市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珠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深圳市最高,广东省江门市最低,总体上符合从区域中心到外围递减的趋势。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生态位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在构建安徽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全省17个地级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将城市划分为4个类型,并作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分值偏低,且各城市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合肥城市人居环境得分最高,排名前4位的合肥、马鞍山、芜湖,安庆与其后诸城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建设运动友好型城市与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背景下,城市社区慢跑环境日渐成为风景园林与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进行类别划分与空间优化,有助于提高社区健康宜居性、增强居民运动意愿。以福州市金山街道为例,展开需求导向的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评价研究,复合应用多重数据和分析方法,对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进行了多指标、多层级评价,通过K-means空间聚类法将社区慢跑环境进行类别划分,根据不同类型空间特征从道路网络、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宜居社区环境的规划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启发运动友好型城市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据种类、来源日趋多样化,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的多源数据已成为分析城市交通发展及规划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型数据对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进行评价,并提出基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所需的多源数据类别、提纯方法及信息化流程。在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与方法步骤。以上海市松江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为例,对T1/T2线进行分析评价,为未来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人居环境评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选择安徽省进行人居环境定量评价,在建立城市人居环境定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省16个地级城市在2012—2017年时间段内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了对权重、准则层单项指数以及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的一些结果和认识,并对六年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排序。最后,文章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评价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 析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厘清地域差异化 结构、因地制宜的提升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 7个盟市、11个旗县、25个乡村、278个村民 样本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研获得一手数 据基础上,以盟市域为单位测度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旨在剖析不同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的 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人 居环境质量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 格局;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划分,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呈现农区优于林区、林区优于牧区的 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区域间的物质供给条件 存在明显“两级分化”现象,社会支撑力度 小、居民满意度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普遍 存在。  相似文献   

10.
人居环境的科学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评价是人居环境学的科学问题,按性质划分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按阶段划分有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按手段划分有概念评价和仿真评价。我国目前人居环境的评价方式是一种以概念评价、事后评价为主体的主观评价,缺乏科学性、完整性和明确的评价目标;我国有能力在短期内建立人居环境科学评价体系;人居环境评价应该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标准;有必要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空 间评价体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生 态服务价值、空间使用功能、城市特色空间 塑造三个方面对株洲市中心城区进行了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一、研究区生态空间的生态 服务总价值为21 697.73万元,其中空气净化 服务价值最低,是空间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 重点;二、研究区空间服务功能良好,综合得 分为64.9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空间类型 单一、游憩空间所占面积较少、生态空间的安 全性和可持续性需加强;三、研究区“山— 水—城”整体联系性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空 间,但分布不均,且对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的使 用较少。  相似文献   

12.
梳理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 城市化的演进历程,中国探索式城市化道路 成就瞩目,但依然出现许多诟病,究其原因是 缺乏稳定的检验城市化质量的标准,提出人 居环境是检验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标准。从城 市问题现状论述其必要性:土地城镇化快于 人口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城市水 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空气污染尤为严重。从人 居环境的学科基础论述其充分性:现有城市 化衡量标准,忽略城市化的主体与本质; 人才队伍、学科基础使其具备了理论与实践 上的充分性。从城市本质及城市功能论述其 重要性:聚居点是城市的本质;人是城市的主 体,而非本质,衡量城市化需要以人为本,但 不能把“人”当作城市的本质,更不能当作城 市化的衡量标准;居住功能是城市的主要功 能,居住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科学发 展观能够统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衡量城市化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 共享单车作为高效、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对 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以厦门岛为例, 利用共享单车轨迹数据、百度街景等多源大数 据,挖掘共享单车出行时空特征,并基于服务 设施密度、功能多样性、交通可达性、骑行视觉 舒适度、骑行设施完整度等原则建立了骑行空 间品质评价模型,运用四象限法与地理加权回 归(GWR)模型,解析人本尺度下的“单车出 行—空间品质”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厦门 岛的共享单车出行形成了“多点一轴”的空间格 局,骑行网络以地铁站点为核心向外扩散。“单 车出行—空间品质”的四象限分析将各路段划 分为高出行—高品质、高出行—低品质、低出 行—高品质、低出行—低品质四种类型。GWR 模型分析显示,骑行品质要素在不同的路段对单 车出行的影响差异显著。基于此,提出构建层级 化的站域慢行“微中心”、开展差异化的街道空间重塑的规划响应策略,为城市慢行系统多尺度空间优化提供了“定点”与“定向”的理论支撑与 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4.
贾宁 《建筑与文化》2016,(2):176-177
自人居环境概念提出后,世界各国围绕此领域进行探寻宜人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尝试已有半个多世纪。国内经过近年来的探索,诸多代表性的大城市在人居环境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作为基础相对薄弱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小城市,其针对性的探讨和尝试却相对匮乏。在当前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这一关键节点的时期,普遍面临发展难题的中小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及建设研究亟待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南京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所需要的GIS数据来源,根据多源GIS数据特点和项目实际需求,制定数据集成方法和路线,最后完成多源GIS数据集成目标,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集成的GIS数据满足民用建筑能耗统计需求。  相似文献   

16.
赵万民 《室内设计》2020,(1):116-124
本文记述了笔者近20年来对国内 外城市及地区人居环境的学术考察,并用建 筑速写画的方式对所考察对象进行记录和文 字评述。论文讨论了聚居的体验:学术由来 及其认识过程;城市—建筑速写:从业人员 的学术素养和文化修养;行万里路、读万卷 书:人居环境空间场所的体验(外国部分和 中国部分)等学术认识和观点。论文提出对 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学术工作者 而言,通过对中西方历史、文化、社会、城市 和建筑的考察和对比认识,可以增进对人居 环境文化形态和建筑美学的理解,从而吸纳 学术营养,将其用于今天城乡建设研究工作 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是贯穿于整个人居环境研究和规划过程中。以往的评价方法多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虽然评价结果较精确,但过程复杂,且评价结果不直观。对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而言,不仅有较大隔阂,且应用不便。该文则以姜家河小流域自然环境状态下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为典型案例,尝试利用GIS软件强大的计算和表现能力,通过对小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环境状态下的适宜性评价,来获取直观的图和量化的数据,为人居环境的研究提供适合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要求的有效而便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采用多维数据分析方法,针对历史建筑建立数据仓库,用数理统计的新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来科学迅速地确定历史建筑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系数,这是历史建筑评估工作定性和定量的根本保证。这样形成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估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历史建筑开发的风险,对于城市发展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关于聚落形态的研究有各式各样的方法。通过学习、了解市镇平面分析、空间句法、认知意象分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形态的分析、层次网络方法等几种主要的方法,总结这些方法的分析思路。同时,提出Conzen学派的市镇平面分析方法能将二维形态分析与三维的建筑形态分析相结合,能有序地将城镇景观中的街道组合特色、建筑群组合特色和建筑物构造特色等三方面组合成一个分析体系,有利于系统研究市镇聚落形态的风貌分区,同时也适用于空间形态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