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为进一步提升其实施效果,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常州市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比较愿意接受专业教师适当地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也存在着实施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完全树立起"全课程与全员育人理念"等现象,实施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为此,在实施路径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结合课程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培育与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使之胜任与善任;遵守实施效果评价的根本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采用自编问卷对S市63位中职思政课教师与1 145名学生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及课程教学效果的认识比较消极,师生对学生思政课学习能力的认知存在偏差,师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感知存在偏差,思政课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仍需更加多元等问题。提出从相信学生出发进行学生中心教学设计,从贴近学生出发选择议题式教学方法,从关注学生出发开展针对性教学实施,从提升素质出发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等对策,为下一步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设计指明方向,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效果,培养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经管类专业课思政育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销售管理"课程为例,探索从名人故事、国家大事与社会热点中挖掘思政元素,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力求"传道"与"授业"二者的回归统一,并从教师的自我修炼与信息技术的加持两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以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对提升思政课亲和力进行深入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实现课程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提出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师新媒体素养等对策,以期实现新时代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专业课教学课堂展开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育人大格局下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现状,探索了如何有效开展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切实提出了三条符合理工科专业课特点的课程思政路径方法.从教师角度提出了三点核心要求,通过课程试点项目阐述课程思政的育人特点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经管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分析经管类专业课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经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途径,探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凝练,以期为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及经管类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各学科都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心理学作为一门以人的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很多核心专业课中,都包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理论元素,建设心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既有意义又具可能性.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心理学专业课的主要途径包括:充分挖掘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容、积极增强心理学教育主体的理论素养、及时调整心理学课...  相似文献   

8.
高校"课程思政"工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创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材料成型专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随着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提出的,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入手,对“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行了系统探究,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指导作用,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深入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进高校本科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分析课程思政与建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机理,阐明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观、掌握“学情”变化规律和构建“育人本位”的学科特色是课程思政融入建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并从课程价值取向、引领作用和学生“需求侧”和课程思政的“供给侧”等四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提升建筑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建筑学专业实施“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为完善和深化不同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肩负的责任。通过分析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必要性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将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主要是课程德育目标缺失、思政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师思政素养缺乏三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概论课"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中之重的内容.将服务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依据"四步""四结合"重构教学内容,以解决"四真"问题切入点确定教学目标,依托教学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结合专业实践开展教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阶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采用"双进教学"方式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壁垒,有效解决了"四真"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职高专的一门选修课,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意蕴和政治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天然载体。探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包括:依托教材体系,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点并修订教学大纲;采用"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的小组讨论和过程性的考核方式。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高效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守好课堂教学阵地、拓展实践空间、强化内涵建设三个方面,探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程.本文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进行调研,总结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现状及影响"课程思政"有效推进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需要从学校、教师、学生、制度等维度赋能.尽管"课程思政"正在积极推进,但仍存在不少障碍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高校现行的课程思政建设中,主要倾向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价值点,或者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实现育人,出现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不紧密、专业教师提炼思政元素难、课堂设计生硬、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等问题。以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探索专业课全过程思政,找到了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的整体革新,实现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并提出课程思政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双向同步培育功能,以期为其它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关键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质,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学生思想上对思政课重视不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简单、与学生互动性差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积极探索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对策与途径:增强学生的思政课实用感;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潜移默化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了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着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基于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将PBL教学法引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并以“短视频任务”为例,对PBL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与阐述,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教学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中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因素,必须要明确其角色定位:专业课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全员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基于此,对其提出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保持优良的职业素养、塑造优秀的个人品格的角色期望。通过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内部机制与建设教师培训机制、健全教师的考核机制、完善教师的奖惩机制等外部机制,有益于解决教师的角色冲突问题,帮助教师角色统一,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