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实现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应加强队伍建设,在提升育人水平上下功夫。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群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存在着积极性不高、概念理解模糊、创新素养不足等共性问题。从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政策内涵解读、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提升、构建课程思政实施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药剂学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科综合性强、实用性强。本文结合药剂学课程特点,从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措施、蕴含思政元素、效果评价三个主要方面出发,探讨高职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更好的发挥教学中的思政作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为高职院校药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州化工》2021,49(10)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项短板,为了有效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在当今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紧迫性,开展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要点分析及路径探究,进行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解读。以期通过此研究,引发广大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辨析,并结合高职院校化工课程教学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化工课程中"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与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渐进入教育视野,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渗透对教育模式实施、教学目标完成以及教学手段巩固等方面都提出了重大挑战。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话语转换对专业课程教学影响深远,不仅能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但从实施现状来看,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话语普遍存在无效、弱效甚至负效传达的现实困境。为此,高职专业课教师要努力从教学话语风格、教学话语内容、教学话语形式等方面促进话语转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话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曾宇  徐晓可 《云南化工》2022,(6):110-112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对于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建立职业理念、树立正确三观具有着重要作用。对生物化学和课程思政的特点以及两者间关系进行了阐释。基于教学实践,分析并探索了高职院校生物化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力求推进生物化学与课程思政在目标上、思想上、行动上砥砺前行。旨在为同行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高“课程思政”实效性是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育人情境、加强协作对话、拓宽育人范围、优化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探讨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效性的路径,并以“茶艺”课程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教师队伍要以各专业教师为主体,以思政课教师为辅助。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共建人,要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在教材编写、活动指导和学生日常管理中形成双向合力,在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共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高职院校思政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一些院校这一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通过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的改革、实践活动的加强3个途径不断夯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地位和功能,使价值观在高职学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思政课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对山西省322名高职院校非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认知及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非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比较了解,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课程育人职责,也能够钻研课程思政,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但也有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依然停留于表面,对课程思政的钻研度不足。泊松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最高学历以及育人主体责任认识都能够显著正向影响非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钻研程度,而课程思政了解程度以及课程思政重要性认知对钻研程度的影响则没有达到显著程度。基于研究发现,从加强课程育人意识、提升思政理论素养、赋能课程育德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以提升非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