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通过将壳聚糖和L-半胱氨酸修饰到玻碳电极基底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将此传感器应用于对L-抗坏血酸的测定。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作了表征。通过线性伏安实验发现:L-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2.0×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3×10-6mol/L,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并将此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对维生素C药片中L-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L-色氨酸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L-色氨酸(L-Trp,w)因其特有的吲哚环结构能够作为π电子供体参与形成的cation-π复合体以及作为外源引入和内源性荧光生色团应用于蛋白质、药理研究、环境监测、食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L-抗坏血酸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氯化钙为催化剂,在极性水溶液体系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获得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5℃,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1.3,L-抗坏血酸与氯化钙的摩尔配比为1:0.15,反廊溶液pH为9,在该反应条件下,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收率为76.58%.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对苯二酚聚合膜修饰玻碳电极(PHQ/GCE),研究了多巴胺(DA)和L-色氨酸(L-Trp)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支持电解质、溶液pH、扫描速率等对DA和L-Trp伏安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在pH 5.5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可用PHQ/GCE测定溶液中的DA和L-Trp,两者氧化峰电流均与浓度在1×10-3~5×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3和0.996 5,检出限分别为1×10-6 mol/L和5×10-7 mol/L,该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tailor-made型添加剂L-组氨酸、L-色氨酸对L-苯丙氨酸在水溶剂中溶解度的影响,并应用Apelblat经验方程进行了拟合;此外,文中还展开了tailor-made型添加剂对L-苯丙氨酸晶型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并用Langmuir模型拟合回归。结果表明,L-苯丙氨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tailor-made型添加剂L-组氨酸、L-色氨酸的加入增大了L-苯丙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L-组氨酸、L-色氨酸添加剂的加入均可抑制L-苯丙氨酸向稳定晶型转化,但抑制能力各不相同,Langmuir模型拟合回归结果表明,L-色氨酸的加入可完全抑制L-苯丙氨酸低温环境内无水合物转为一水合物,高温区内一水合物转为无水合物则不能完全抑制;L-组氨酸在低温区和高温区内均不能对L-苯丙氨酸向稳定晶型的转化起到完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色氨酸酶高效、低成本催化合成L-色氨酸,利用p ET30a为载体在宿主细胞E.coli 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来源的色氨酸酶,以丙酮酸、吲哚和氨为底物,探究其酶学性质,考察了反应温度、起始p H、底物摩尔比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并利用丙酮酸发酵液为底物酶法合成L-色氨酸。结果表明,色氨酸酶重组表达成功,色氨酸酶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5℃,起始p H=9.0,底物摩尔比n(吲哚)∶n(丙酮酸)=0.6∶1,底物丙酮酸浓度为0.17 mol/L。利用重组色氨酸酶全细胞催化100 m L浓度为0.57 mol/L丙酮酸发酵液,流加浓度为4.27 mol/L吲哚酒精溶液6.5 m L,反应28 h后,L-色氨酸浓度达0.25 mol/L,吲哚摩尔转化率达91.8%。  相似文献   

8.
L-抗坏血酸-2-聚磷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越  李小云  侯钰  翟学良 《精细化工》2000,17(5):263-264,283
研究了L 抗坏血酸与磷酸化试剂在水介质中制备L 抗坏血酸 2 一聚磷酸酯和L 抗坏血酸 2 三聚磷酸酯 ,当n(L 抗坏血酸 )∶n(三偏磷酸钠 )∶n(催化剂 ) =1 .0 0 0∶1 2 0 0∶0 1 50、溶液pH值为 8时 ,L 抗坏血酸 2 三聚磷酸酯的收率为 71 34% ,Vc效价为 32 1 0 %。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可同时给动物补充钙和磷。  相似文献   

9.
L-色氨酸中试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L-色氨酸发酵水平,在100L发酵罐上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操作条件对L-色氨酸发酵有显著影响。残糖浓度、补料方式、柠檬酸钠添加质量分数、接种量及溶氧量分别控制在5 g/L、溶氧控制脉冲补料、2 g/L、5%及10%~15%时,发酵效果最好,在1 m3罐上进行验证实验,L-色氨酸产量稳定在40 g/L左右。  相似文献   

10.
刘维明  胡燚  蒋相军  黄和 《化工进展》2011,(7):1570-1576
为了拓宽L-抗坏血酸酯在维护人体健康中的应用,将L-抗坏血酸转化成L-抗坏血酸酯是经济可行的手段。综述了近年来酶催化L-抗坏血酸有机酸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有机相中L-抗坏血酸饱和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酯、脂肪酸混合酯的酶促合成,对于酶的种类、有机溶剂的选择及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酶催化L-抗坏血酸有机酸酯合成...  相似文献   

11.
以1,1′-双[2-(三乙氧基硅基)乙基]二茂铁单体及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二茂铁功能化的聚倍半硅氧烷修饰电极,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抗坏血酸(H2A)的电催化氧化测定。在pH=8.0的0.1mol·L-1 NaClO4-H3PO4缓冲溶液中,氧化峰峰电流和H2A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动态线性范围2.0×10-5~1.0×10-3mol·L-1,相关系数为0.904,检测限为1.3×10-5mol·L-1。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C与邻苯二胺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强荧光特质,利用此原理用荧光分析法可测定大多数果蔬鲜样品中VC含量,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0~8.00μg/m L,检出限为8.2μg/m L,回收率97.9%~102.1%。  相似文献   

13.
俞伟萍 《辽宁化工》2011,40(6):564-565,577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活性。研究表明,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与裸玻碳电极相比,抗坏血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0.502 V,氧化峰电流增加78%;抗坏血酸浓度在1.0×10-5~0.1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1.0×10-6 mol/L。  相似文献   

14.
以水杨酸、乙酸酐作为原料,采用抗坏血酸作催化剂,超声辐射条件下合成乙酰水杨酸。重点考查了催化剂种类、抗坏血酸用量、超声时间等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优化后乙酰水杨酸产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GC/MWNTs/PMo12O340-修饰电极,研究了其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特性。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是表面控制过程。抗坏血酸的浓度在3×10-3~1×10-2mol/L范围内,催化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定量过量的铁(Ⅲ)与抗坏血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Ⅱ),新生的铁(Ⅱ)在一定条件下能与2’2-联吡啶生成红色配合物,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ax在520 nm,抗坏血酸质量浓度在0.4~7.2 mg/L内服从比尔定律,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100 9c 0.003 9,相关系数r为0.997 7。利用该方法进行回收试验和样品测定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李莉 《河南化工》2006,23(4):23-24
用合成的Na2SeSO3和还原剂抗坏血酸在水溶液中反应12 h,合成直径为50 nm的硒纳米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介绍了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以 K2Cr2O7测定维生素 C 的分光光度法.在硫酸溶液中,加入过量 K2Cr2O7标准溶液氧化维生素 C,铬(Ⅵ)可被维生素 C 还原至铬(Ⅲ),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0 nm.维生素 C 浓度在0.20~16.00 mg/L 范围内与溶液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A=0.1161c+0.0013( mg/L),相关系数 r=0.9983,检出限为0.075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04×104 L/(mol?cm).方法用于测定果维康 Vc 含片及柠檬汁饮料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回收率在97.25%~103.75%.  相似文献   

20.
陈奠宇  房建强  吴新刚 《广东化工》2011,38(1):175-176,187
文章采用碘量法,快速而又准确地对维生素C中抗坏血酸含量进行了标定,发现药用维生素C中抗坏血酸成分高达76.57%。同时,利用膨胀计的方法对维生素C抗自由基老化能力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摄取2~4片维生素C将有助于达到健身防老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