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迷城     
刘佳妮 《现代装饰》2013,(11):98-100
每个人对于未来城市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设想,是像科幻大作《三体》中描绘的濒临绝望的人类屈居的地下城市?还是像《创战纪》所展现的那个充满科技力量,却冰冷呆板的“乌托邦”?从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的各种场景来看,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设想从未停止过。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我们居住的城市日新月异,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城市基本都完成了工业化,机械无处不在,新机器取代旧机器,在城市的角落随处可见废弃的机器和零件。  相似文献   

2.
BRAVE NEW CCTV     
<正>通过前期对于电视台发展历程的调研,媒体经历了报刊、广播、电视再到如今网络媒体的发展,每次传播方式的革新都对电视台建筑有革命性的变化。而在思考未来的媒体时,两本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本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另一本是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两本书都是反乌托邦式的警醒,但对于未来却有截然不同的设想。奥威尔笔下的世界是被老大哥独裁统治的集权社会,所有信息被严格封锁和肆意销毁篡改,人们只能通过政府的唯一渠道获取信息,活在被杜撰的世界中。奥威尔担心的是政府将剥夺我们获取信息的权利,赫胥黎担心的则是媒体给予我们太多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9):71-72
自从工业革命伊始,人类就开始了与机器频繁共处的模式。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机器的类型不断更新换代。人工智能的出现,更是让原本稳定的人类社会遭受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集《我,机器人》中,描绘了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中人与智能机器人相处的光景。本文对小说中设想的人与机器人相处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指出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将为人类建立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的新型社会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灵感来源于民间踩高跷、社戏以及中国春节喜庆热闹的景象。以中国春节为设计主题,从壁画材料、技术、风格进行创作,并向观者表达作者对于壁画的理解,从而让观者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民间工艺是我们民族的一大财富,如此独特与深厚  相似文献   

5.
洪鼎 《建筑与环境》2009,3(5):82-84
对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的未来这个问题,世界各地的城市学者都有很多精辟概要的归纳和精彩绝伦的设想。不少学者建立城市发展模型用来分析城市发展的阶段和未来。文中举出THOMPSEN、ADAMS和ZELINSKY分别建立的模型,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城市发展的阶段。本文选取其中两者,沿着他们的线索——产业发展和交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未来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翻转城市"咖啡桌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科幻电影《盗梦空间》,电影中的角色能够利用思想建造出整个城市,并任意对城市进行改变、上下颠倒、翻转折叠,设计师stelios mousarris设计的这款咖啡桌将一块布满建筑物的场景从中间向上翻折至与下半部分平行,上半部分"城  相似文献   

7.
佚名 《中州建设》2013,(17):80-80
《沉睡者苏醒》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99年开始撰写的反乌托邦小说。在这本小说中,威尔斯勾勒出一个由机器一般的大城市组成、由空中交通连通的未来世界。自那以后,无处不在的空中交通几乎已经成了预测城市未来的必要元素:远有从弗里茨·朗在《大都会》中描绘的如蚊蚋般在高楼大厦间穿梭的飞行器,近到雷德利·斯科特在《银翼杀手》中创造的未来警车。1997年,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也预测,“机场才是21世纪真正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设计师设想将城市广场购物中心(CSM)设计成城市边缘的“社区中心“.从而满足人们聚会、学习、娱乐和购物的需要。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充满活力的周边环境.与邻近的城市公园和地铁站相互融合.形成强大的枢纽中心。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生命?它并不是像冷酷的理智和我们的肉眼所见到的那个模样,而是我们幻想中的那个模样。生命的节奏是爱。——(法)罗曼·罗兰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一条旧城的街道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煤市街,记录了许多人的过往,见证着许多人的现在,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它拥有更好的未来。大规模开发的脚步纵然难以阻挡,但对于潜藏的珍贵质素的发掘,  相似文献   

10.
正引子:从胡同到大院儿,历史空间的未来北京,这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城市里,"大院儿"承载着大量北京人的情感记忆。比如部队大院,机关大院,工厂大院等等。我们总说,原来北京的孩子分成"胡同的孩子"和"大院儿的孩子",这种文化空间性的对峙,形成了那个年代这个城市的戏剧性的张力。今天我们要特意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这些年的城市更新浪潮中,已经涌现出了很多对于"胡同"生活的新的空间创新案例,但是对于"大院儿",这种更加具有鲜明年代性的"城市历史文化空间",如何改造与开发?我们却缺乏相应的研究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刚要》中,北京正式提出了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这一定位体现了北京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心。本文从科技创新定位的大背景出发,从城市定位和科技创新中心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构建了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设计》2015,(2):238-241
阁楼 在白日梦中,回忆起那些幽禁、简单、封闭空间的瞬间都是温馨空间的体验,那个空间不求拓展,而只愿被拥有.过去,阁楼好像太小了,冬冷夏热.然而,如今,通过白日梦在记忆里重温,很难通过融合主义简单判断阁楼是大是小、是暖是寒,但却总是安慰人心. 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里将房屋比作灵魂的栖息处,而地窖代表深层的潜意识,阁楼是宁静而理性思考的空间.在我们的想象与记忆中,阁楼是常被遗忘的空间,矛盾而充满可能性.如恩设计研究室将上海这一具有工业质感的顶楼空间改造为品牌研究及咨询公司Flamingo创明鸟的上海办公室,灵感来源于阁楼矛盾而如谜般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城市建筑》2013,(19):11-11
数字建筑设计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发展,建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新建筑,我们相信在数字技术影响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建筑正在形成。《城市建筑》杂志对于数字新建筑的形成.无疑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装》:如果说城市是有记忆的、不断生长的,那么建筑是否有承接历史与未来的作用?朱:我们觉得一个建筑有意思,是因为建筑本身可以给你讲故事。比如我们看到经历了几百年的建筑.至少我们会联想到过去很多的事情。它像一本书一样,记载了很多的事情,因为建筑本身有那个时代的痕迹.还有居住在里面的人在这个房子里面发生了很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元素总给人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它安静、美丽,让人感到轻松愉悦。但随着城市化发展,绿植草木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本期与各位读者分享的The Four Elements系列瓷砖,其灵感来源于庄园里自然环境的颜色,同时与现代主义抽象美学结合,以此连接起过去与未来:自然与城市。The Four Elements瓷砖系列由瑞典设计工作室Monica F?rster Design Studio设计完成,拥有森林绿、天空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在不停更替,建筑也在自我更新。在上海,我们总能发现这样的情况:沿街立面的干净整洁与内立面的"杂乱"却富有生活气息。时间在建筑上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不同楼之间,也发生在同一栋楼上。时间的作用,让建筑成为有机的、发展的生命体。本设计从建筑的第六立面——庭院立面出发,调研观察时间与建筑空间、居民生活的互动,并探索未来的可能性,设想未来与现在的互动关联。设计的出发点来源于对隆昌公寓2012年到2015年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来发生的改变,却会低估未来十年将发生的改变。——比尔·盖茨过去的两年间,机器智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长足发展,解决了围棋和德州扑克这种"非完美游戏"(imperfect gaming),我们得以把机器的创造问题从理论层面推动到应用层面。虽然广义的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A.I.)时代的到来在技术上还尚需时日,但在人文上却已经引发了诸多讨论。应用型人工智能(Applied A.I.或者A.I.+)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行业使用场景的想象。同济大学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特赞信息科技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设计实验室、深圳创想基金会等机构对设计和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8.
杭州绿色科技广场由科研用地(科研办公楼及Soho综合办公楼)和住宅用地两部分组成,设计灵感来源于基地沿河城市绿带,强调自然、文化、人与科技的统一,通过人对环境变化的记忆片段,诠释了时间与建筑之间的必然联系,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19.
李颖春 《时代建筑》2008,(3):156-156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在1989年出版的文集《都市体验》(The Urban Experience)的导言中,引用了德·塞都(Michel de Certeau)描述陌生人“鸟瞰”一座城市时的极具魅惑的感受:“登高……让人逃离城市的桎梏,避开喧嚣的街道生活。……哪怕仅仅是一瞬间,那个曾经支配着我们的世界.成了延展在脚下的文本。我们的眼睛如有天启一般,得以像上帝一样俯瞰它,阅读它。”  相似文献   

20.
科幻片《黑客帝国》中有一个经典的镜头为人们熟悉:一连串变幻着的数字从天而降,构成了另一个世界。数字——这个未来世界的代名词,正在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未来世界在悄然成型。可以说,信息技术造就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对于城市来说,管理经济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新经济变革带来的挑战。而城市建设和管理也正面临着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方面迈进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