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控机床主轴制动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数控机床主轴制动常用的几种制动方案(磁吸制动、反接制动、能耗制动),并结合实际逐一对各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设计出最优制动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而言,大部分的重卡采用的都是气制动,所以其气制动是其运转的关键。而本文主要介绍了重卡制动管路空气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提高重卡制动管路空气质量的措施,为从事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先进地动态制动,是提高电力系统输电暂态稳定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相平面分析方法出发。推导出一种先进动态制动的控制策略,计算机仿真的结果表明,先进的动态制动能显著地提高暂态稳定,还能阻尼输电系统的振荡。  相似文献   

4.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滚筒制动试验台与平板制动试验台比较,结合平板制动试验台试验数据的分析,阐述了影响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从测试条件、试验操作、试验设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的新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新式电子时间继电器,控制反接制动通电时间,来达到制动转矩平衡惯性转矩,实现快速停车。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制动底板在汽车整车制动中的重要作用,对其在成形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并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汽车制动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汽车制动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机仿真软件,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汽车的制动响应过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制动过程的影响以及产生前后车轮先后抱死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仿真软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分析汽车制动过程时普遍采用的制动模型是从车体受力角度建立的。提出一种基于动能转化建立制动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车体动能主要消耗在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和制动器内摩擦的原则,推导出制动过程的数学模型。为验证制动模型的正确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模型和未安装ABS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与装有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车体道路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动能转化方法分析制动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浅析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Braking-System)的功能、原理、构造和发展方向。论述了ABS能有效缩短制动距离提高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性的原因,对常见类型的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加以描述。并对ABS在改善制动过程和集成化应用的改进方向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汽车制动液普遍存在的橡胶溶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核磁共振(NMR)为主要的结构分析手段。结合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和三元乙丙橡胶(EPR)制动皮碗在不同汽车制动中溶胀前后的根径变化值、硬度下降值和体积膨胀率等数据,讨论及分析了橡胶制动皮碗的溶胀原因及作用,并提出了通过汽车制动液的主体结构、增加介质极性和利用界面活性剂等途径防止橡胶制动皮碗溶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系统辨识(3):辨识精度与辨识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系统辨识是研究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讨论系统辨识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辨识精度、辨识方法的提出,辨识输入信号的设计,参数可辨识性与系统可辨识性,开环可辨识性与闭环可辨识性,可辨识性与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关系,可辨识性与输入信号的关系,以及与辨识方法收敛性相关的激励信号与激励条件,辨识算法收敛分析的基本工具,典型...  相似文献   

12.
从当前由城市化所带来的严重环境危机入手,总结了人类建设活动对环境的种种破坏。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角度,通过对工业革命后关于建筑、规划正反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人类生存与发展出发,主张以景观建筑学的观点从事营造,处理好建筑与自然、建筑与建筑及建筑与城市以及城市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理论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一种XML文档定义的方法,解决XML文档定义仅是一种简单包含关系和应用简单面向对象的功能、代码重复、横切关注点的分散、扩充XML元素时必须对原有元素修改问题.方法利用面向对象及面向方面定义方式方法的优势互补性,将其引入XML文档定义模式XML Schema中,提出基于面向对象XML文档的面向方面定义方式.结果在XML Schema原有定义方式中增加aspect、pointcut和advice几个定义元素的标识元素,并对XML Schema原有定义方式中简单面向对象方法进行扩充.定义XML元素及对元素进行扩充时采用多继承、阻塞、重命名、重载及织入结合,给出相应的表示符号,并用数学模型描述.结论基于面向对象XML文档的面向方面定义方式减少了XML文档定义中代码的重复,提高文档定义的模块性和可移植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广泛沉积于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双层异质”接触层面,控制和影响黄土滑坡的形成。为研究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研制可视化界面直剪仪,开展界面试样剪切试验,探讨齿面角度、含水率、干密度对其剪切破坏模式、强度与变形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样均沿界面产生剪切破坏,试样剪切破坏模式可分为齿间滑动、齿间滑动-齿面剪断、齿面剪断3种; 界面试样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呈应变软化型,峰值强度后应变“跳跃”及“塑态”特征反映出界面的脆性与塑性剪断破坏特征,剪切刚度、剪切破坏位移演化规律均受界面接触条件影响; 界面剪切过程存在明显剪胀效应,剪胀位移演化规律反映了剪切过程的齿面挤密、齿间滑动、齿面剪断与界面摩擦阶段; 界面试样强度随界面接触条件均呈非线性变化,齿面角度越大,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越高,试样剪切破坏模式越趋于脆性齿面剪断; 含水率越高,界面峰值强度越低,试样剪切破坏模式越趋于塑性齿面剪断; 界面试样干密度越大,峰值强度越大,残余强度越低,试样剪切破坏模式越趋于脆性的齿间滑动-齿面剪断。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强度准则,揭示黄土-三趾马红土复合型滑坡启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程量清单报价中合理报价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量清单报价中,首先要明确投标目的、企业自身的实力和改进企业自身实力的方法,这是清单报价的基础;其次,根据以往投标价格估计对手的实力及可能的报价,预测投标中潜在的来自清单、建筑市场管理体制、施工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可能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再次,确定投标报价的策略,如报高价和低价的原则及不平衡报价法;最后根据招标情况,采取多方案报价、增加建议方案、突然袭击等投标技巧,以及通过横向或纵向联合投标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增加投标的竞争力,并确定合理报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家用纺织品的设计及应用特性,论述了家用纺织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的基本理念。阐述了家用纺织品的产品设计必须做到实用性、工艺性、经济性、审美性、装饰性、流行性兼融;要求其产品应用必须做到“适配”性、“适境”性和“适心”性兼顾。  相似文献   

17.
文档一体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工程图纸、资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特研制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专门用于对各种幅面的工程图纸、图片和各种文档资料等进行计算机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系统集图纸和文档资料管理于一体,对工程图纸、资料、档案的原件进行扫描,并将其存入光盘进行管理,进而实现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加工整理和网络共享,为用户建立电子化的图纸资料档案库,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现代化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田、加气站经常有天然气排放到大气中,不仅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环境问题,还会带来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目前,天然气回收技术尚未普及,已有的回收技术普遍存在压力过高、能耗过高、对设备条件要求过高等不足,在使用中还不具备便携、可拆等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天然气回收装置。该装置由气化器撬块、缓冲瓶撬块、真空泵撬块、压缩机撬块和ANG 气瓶撬块5个撬块构成,并对每个撬块进行设计及选型、装置性能评估及现场应用案例介绍。该装置可将油气田或天然气瓶或LNG瓶排放出来的天然气收集到气化器、缓冲罐内,再利用压缩机将该天然气压缩至ANG瓶内储存,以实现在中压(~4 MPa)下高效吸附回收天然气,充气比达80以上。现场应用表明连接本装置后其碳排放量降低97%以上。该装置具有高效、安全、可拆、便携、移动、监控、变频、触摸屏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牡丹花的各种化学成分及花色素的提取、性能及应用,阐述了牡丹花的营养保健作用、抗氧化性和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指出了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隆坳格局是海相油气聚集区及其保存条件的早期控制因素。综合地质、钻井、地震、测试等多种资料,编制关键界面埋深图、剥蚀程度图、古地质图、构造叠合图及构造演化剖面等,研究中上扬子地区海相隆坳格局特征,分析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加里东期隆坳格局以EW向和NE向为主,出现鄂西坳陷、川南坳陷、黔东南坳陷、江汉盆地北部坳陷等四大坳陷以及江南—雪峰隆起、黔中隆起及乐山—龙女寺隆起等三大隆起;古隆起及扬子板块南、缘长期稳定的大规模斜坡带控制了以下寒武统为烃源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印支期对加里东期的构造反转作用明显,印支期的坳陷基本上位于加里东期古隆起之上;扬子地区的隆坳格局主要呈SN向和NE向,形成泸州隆起、川西坳陷、湘鄂西—黔西南坳陷;此时形成的古隆起控制了以下志留统和下二叠统为烃源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