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Planning》2020,(3)
危机公关是民办高校办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使社会公众理解、信任学校,有利于学校美誉度与和谐度的提升。民办高校办学发展必须重视危机公关与媒体应对,增强危机意识,设置专职机构,加强与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与和谐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以山西大同大学御东校区的220名大学生为被试,用UCLA孤独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大学四个年级进行测查,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检验和相关分析。大学生孤独感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孤独感在性别上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而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在应对方式上,女生更多的采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各个年级在自责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有一定差异,在幻想应对方式上,高低年级之间均达到一定差异。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应当注意性别差异以及年级差异对孤独感等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可利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培训与引导来降低大学生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心理危机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不时发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事件,虽然仅是少数学生,但却给家人、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负担。本文就西安外事学院建立和实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为例,探讨如何在民办高校建立和实施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机制,从而控制和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刘海洋、马加爵等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国高校广泛关注重视。作为高校辅导员,专职从事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行为管理工作,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就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一典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案例描述,来浅述辅导员在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采取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护士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以期为个人心理调适及组织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甘肃省9所医院的145名护士,运用心理适应能力、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心理适应能力很强和良好者为0,一般者占4.8%,较差者占26.2%,很差者占69.0%;护士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得分与健康人群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分别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对护士群体应注重减少消极应对方式,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是高校教育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解决的工作之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及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以及特征,而后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控制方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5):19-22
警察工作应激一直是警察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从个体归因角度出发,探讨了警察工作应激的应对方式差异,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9)
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新时代警务发展需要的公安专门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的大学生未来将履行依法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及心理危机预防的必要性,探索互联网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8)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性,指出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误区,并分析高校、家庭和心理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
本文在对心理危机概述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初中新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以及产生原因,并从应激源控制、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以及社会支持四个方面提出初中新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3):121-124
目的:探讨自信心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高校70名抑郁情绪的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控制组,各35例。试验组进行自信心团体训练,控制组不进行处理。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和干预后3个月对每组和控制组施测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结果:干预前两组SDS得分和SCSQ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以及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SDS得分均显著低于控制组(t=-6.246、-4.861,P<0.001),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低于控制组(t=-3.084、-2.707,P<0.05),积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t=3.839、3.196,P<0.05)。结论:自信心团体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减少消极应对,提高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2)
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应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好就业的准备。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6)
2013年7月17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为44.1%,与2012年相比,提升了2.0个百分点。根据上述数据来看,我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两项指标的增速趋缓,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之势。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急剧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基本达到高位,互联网络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我国网民增长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分析报告》指出,至2012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已超过12,000亿元,占据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的6%,并自2003年起至2011年期间保持了100%的年复合增长,这一扩张速度已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1)
本文依据压力和应对方式理论,对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问题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特质理论、情境理论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高校和个人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并运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群来改善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缓解就业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1)
本文从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及该专业学生创业特点出发,对该专业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冯玲  周广文 《建造师》2010,(10):242-24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心理量表测量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7.47%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在SCL-90各个因子上都明显地高于同龄人;其中男生的突出症状是强迫,女生的突出症状是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程度存在差异,表现在差异因子水平不同。通过合理膳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有显著的调节与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但是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又十分匮乏。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直接利用,只有2.5%是淡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
抑郁症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处于抑郁症这种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应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高度关注与干预的对象。本文通过对一位抑郁症学生的危机发生及干预过程的分析,来探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5)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都处在巨大的转型时期,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舆情危机的处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新媒体不断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这就使得网络已经成为群众意愿最常态的表达方式,成为做出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社会舆情最主要的表现阵地就是网络。但是在网络上发生的舆情极易成为虚假的新闻和失真的信息,对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我国社会舆情的主要特点,加强自身建设,采取有效的社会舆情危机处理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分析社会舆情,促进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保证社会建设进程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1)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社会的激烈竞争。就大学生来讲,除了需要考虑就业问题外还面临着学业、人际交往、价值观念冲突等一系列的烦恼。这些问题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使他们心里承载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的大学生陷入心理危机。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校园安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