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软钢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软钢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进行了综述,包括国内外软钢阻尼器研究与应用状况,软钢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及标准化发展,并提出了软钢阻尼器耗能减震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耗能减震技术理论研究、应用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大陆)近三十年来耗能减震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主要包括耗能减震装置的类型与性能、耗能减震结构的性态特征、耗能减震结构抗震、抗风分析与设计方法、耗能减震技术的工程应用及耗能减震技术标准等内容,分析了我国(大陆)耗能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耗能减震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几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不足的基础上,给合当今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带耗能减震层高层结构体系、巨型框架-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和天连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等几种高层建筑耗能减震结构新体系,并总结了这些耗能减震结构新体系的初步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新体系能明显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具有很好的优越性。最后,提出了这些新体系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粘弹性阻尼器参数设计及位置优化实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弹性阻尼器是减振被动控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减震装置.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粘弹性阻尼器用于结构抗震控制的设计方法,根据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原理友抗震规范方法提出了粘弹性阻尼器位置优化实用方法,比较了粘弹性阻尼器在不同位置布置下的减震效果,并为粘弹性阻尼器几何参数及位置确定提供了实用可行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能减震技术在大型结构抗震、抗风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阻尼器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包括阻尼器的耗能原理、种类和构造,介绍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是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一种新思路。以乌鲁木齐绿地中心为例,介绍带黏滞阻尼器超高层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包括阻尼器的布置方式、参数选择以及相关构造,整体结构性能指标,阻尼器耗能效果。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其在大震下的结构性能。通过对减震结构和抗震方案的整体指标、抗震性能和经济性指标的对比,说明减震结构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位转换结构体系已有的拟静力试验结果,开展高位转换耗能减震框剪结构体系拟静力分析研究,了解高位转换耗能减震框剪结构布置位移耗能减震装置对结构刚度、位移和延性变化情况,确定高位转换耗能减震框剪结构体系延性系数可能存在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高位转换耗能减震框剪结构体系在拟静力作用时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大的耗能能力;高位转换耗能减震框剪结构体系相比于普通高位转换结构体系,其承载力能得到提高;高位转换耗能减震框剪结构的延性随着阻尼器初始刚度、屈服力和屈服后刚度比变化不是十分敏感;采用高位转换耗能减震框剪结构能够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高位转换耗能减震框剪结构体系的延性能够得到提高;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体系框剪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随着阻尼器初始刚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组合消能减震是在结构中组合应用速度型阻尼器和位移型阻尼器,地震作用下参与结构耗能,降低结构地震响应。基于性能的组合消能减震设计是从性能化设计理念出发,通过调整消能减震装置在结构中的布置位置和力学特性参数,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分阶段发挥各阻尼器的作用,满足结构受力变形要求,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以云南省昆明市一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在结构中同时布置了速度型阻尼器和位移型阻尼器,研究了不同类型减震装置在结构中的较优布置位置,结果表明:本工程采用组合消能减震技术后,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各类减震装置均能充分参与结构耗能,相比传统抗震结构,其地震响应和构件损伤可得到更好的控制,整体结构能够满足预期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粘弹性阻尼器在抗震结构中应用广泛,其耗能性是衡量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分析各类粘弹性阻尼器耗能性能的试验,发现环境温度、内部温度、应变幅值、激励频率、粘弹性材料等因素会对阻尼器的耗能性能造成影响,在设计时,需重点关注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被动耗能减震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提出被动耗能减震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结构的性能水平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以简化方法计算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等效阻尼比。该法首先对经过初步设计的建筑结构进行推覆分析以评估其抗震性能,然后依据性能目标要求选择阻尼器的参数和数量,并对设置阻尼器的结构再次进行推覆分析以检验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性能目标要求。通过算例,介绍用该方法对钢筋混凝土规则框架进行消能减震设计的设计过程。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被动耗能减震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并且与非线性动力分析得出的平均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在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抗震性能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综合考虑原结构特点、抗震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理论计算与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其抗震性能的不足之处提出设置消能支撑进行加固的方案,对加固后结构进行多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计算。计算表明,消能支撑可有效降低结构地震反应,保障原结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胡菲  周志刚 《山西建筑》2012,38(4):56-57
首先对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分类,然后提出了耗能减震技术的新发展以及摩擦耗能减振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列举实例进行了现有摩擦阻尼器的应用分析,得出摩擦阻尼器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势在必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减震、隔震技术属于结构振动控制中的被动控制,这种技术相比其他具有成本低、便捷性、显著性等特点受到了众多建设者的青睐。针对网架结构特点,在网架结构中应用减震、隔震技术,以此来降低外部荷载对结构的损害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研究的网架结构位于青岛市,在新版地震区域划分中青岛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由6度区提升为7度区,因此对该地区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迫在眉睫。对其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后,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减震和隔震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小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网架的抗震性能提升,能够满足7度设防区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消能减震技术比传统的抗震方法有较大的优势,其中粘滞阻尼器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应用较为广泛;对某6层框架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设计,计算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对于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结构被动减震控制中的隔震、消能减震及调谐减震技术,介绍了其原理、形式、研究的进展,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被动减震技术的工程应用现状以及被动减震装置的研究应用,最后对被动减震技术研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单自由度体系为例,从结构的力学和能量角度对比分析了传统结构和装有附加耗能装置结构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消能减震结构的原理;从耗能材料、耗能机理、受力形式等不同的角度对各类阻尼器进行了简单的汇总和分类;总结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软钢阻尼器,如X形阻尼器、三角形阻尼器、中空菱形阻尼器、圆形阻尼器等,并对这几种软钢阻尼器的提出、发展、优化、几何构造、减震原理等方面做了简要说明;针对目前利用阻尼器耗能的消能减震结构仍存在的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阻尼器研究中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和今后阻尼器设计时可采取的一些建议。结果表明:消能减震结构比传统结构在同样的地震力作用下增加了阻尼器耗能,使原结构的塑性变形耗能和滞回耗能需求减少,从而减轻了主体结构的损伤程度;软钢阻尼器因其构造简单、力学性能稳定、造价相对低廉、耗能效果显著等优点,研究和应用最为普遍;阻尼器设计中应考虑合理设置阻尼器平面形状,设置多个耗能元件及耗能机制,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焊接连接,建立更准确的本构关系以及更完备的指导规范。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Sap2000中FNA方法的计算原理,结合既有综合楼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了加固设计.通过对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对抗震能力不足之处采取消能加固.结果表明,加固后有效降低了结构地震反应,达到抗震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建筑物消能减震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分析过程,给出了消能阻尼器的附加阻尼比计算式,并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对某既有办公楼进行了抗震加固分析.结果表明,消能加固后能显著提高原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实现建筑物"中震下使用无害,大震下保证人身安全"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technology—viscous damping outrigger (VDO)—which is composed of outrigger truss and viscous damper. The viscous damper is set up vertically at the end of outrigger truss, which is an innovative and high‐efficiency arrangement. VDO can fully utili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ructural lateral deformation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viscous dampers for enhancing structural security, improving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reducing construction expenditure. In this paper, working principle and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ng mechanism of VDO are explained firstly. Then, the influence of viscous damper parameters on energy dissipation efficiency is studied. Next, the optimal position of VDO in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is analyzed in detail. Lastly, the application of VDO in structural seismic design of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in China will be clearly verified based on their feasibility, economy,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