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轧压下率对铁素体区热轧Ti-IF钢冷轧板深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于铁素体区润滑热轧的Ti-IF钢在随后的冷轧及退火工艺中深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轧压下率为75 %时IF钢所获得的r值最高.织构分析表明,于铁素体区润滑热轧的IF钢具有较强的{111}∥ND再结晶织构组分;冷轧时采用75 %的压下率和随后的退火工艺可获得最强的{111}∥ND再结晶织构;冷轧压下率进一步增加时,{111}∥ND再结晶织构将会削弱.这种织构变化与冷轧时ND纤维晶粒内部的剪切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于铁素体区润滑热轧的Ti-IF钢在随后的冷轧及退火工艺中深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轧压下量为75%时IF钢所获得的r值最高,织构分析表明,于铁素体区润滑热轧的IF钢具有较强的[111]//ND再结晶织物组分;冷轧时采用75%的压下量和随后的退火工艺可获得最强的[111]//ND再结晶织构,冷轧压下量进一步增加时。[111]//ND再结晶织构将会削弱。这种织构变化与冷轧时ND纤维晶粒内部的剪切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桂攀 《电工钢》2021,3(5):15
采用OM、EBSD、XRD分析研究了含Cu低温加热取向硅钢组织、织构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板中存在铁素体层和珠光体层彼此交替的带状组织,且显微组织在厚度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热轧板中{001}〈110〉、{112}〈110〉织构以及{110}〈001〉织构在板厚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经过冷轧后,铁素体晶粒被严重拉长,形成了沿轧向伸长的纤维状组织,冷轧板织构类型主要是α织构和γ织构;脱碳时基体发生回复再结晶,显微组织为单一的铁素体等轴晶粒,织构主要为γ织构;二次冷轧板经渗氮后织构仅从强度上有所降低,其织构类型变化不明显。成品二次再结晶组织发展比较完善,晶粒尺寸约为10~20 mm。织构类型为锋锐的Goss织构。成品磁感B800达到了1.926 T,铁损P1.7/50为1.047 W/kg。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铁素体区热轧压下率和润滑条件对一种Ti-IF钢的热轧后退火钢板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润滑条件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铁素体区压下率的增加,采用润滑轧制时Ti-IF钢的成形性能提高;另一方面,随润滑条件的改善,成形性能得到提高,而其他力学性能变化不大.织构分析表明,采用润滑轧制,可以减少试样沿厚度方向的《110》∥ND剪切织构,有利于《111》∥ND织构的生成,使有利织构的强度大大增加,因此提高了IF钢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Nb+Ti双稳铁素体不锈钢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α织构逐渐减弱,γ织构逐渐增强,当退火温度为920℃时,α织构基本消失,材料以γ织构为主。对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的探讨认为,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较强的γ织构归因于定向形核和选择生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纯21%Cr铁素体不锈钢精轧温度对织构演变规律和成形性能的影响。将粗轧板坯切块并在900~750℃范围内进行精轧,随后经相同的热轧退火、酸洗、冷轧及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试样的宏观织构、显微织构和成形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精轧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的织构演变有重要影响,降低热轧精轧温度有利于增加热轧退火板中{111}再结晶织构组分;冷轧及冷轧退火板的织构分布具有明显的遗传性,热轧板中较高的{111}再结晶织构组分,促进了冷轧退火板中{111}再结晶织构的生成,从而提高了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通过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及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可逆式冷轧对DX51D(低碳铝镇静钢)和DX54D(无间隙原子钢)钢板织构及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可逆式冷轧态试样α取向线{115}、{335}织构密度明显大于冷连轧试样,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无明显差别;(2)DX54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大于冷连轧试样,其α取向线织构密度则与冷连轧试样相当;(3)DX51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织构密度与冷连轧试样相当;(4)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冷连轧试样。  相似文献   

8.
郭太雄 《钢铁钒钛》2009,30(4):67-71
在实验室通过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及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可逆式冷轧对DX51D(低碳铝镇静钢)和DX54D(无间隙原子钢)钢板织构及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可逆式冷轧态试样α取向线{115}、{335}织构密度明显大于冷连轧试样,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无明显差别;②DX54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大于冷连轧试样,其α取向线织构密度则与冷连轧试样相当;③DX51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织构密度与冷连轧试样相当;④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冷连轧试样。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通过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及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可逆式冷轧对DX51D(低碳铝镇静钢)和DX54D(无间隙原子钢)钢板织构及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可逆式冷轧态试样α取向线{115}、{335}织构密度明显大于冷连轧试样,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态试样7取向线{111}织构密度无明显差别;(2)DX54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7取向线{111}织构密度大于冷连轧试样,其α取向线织构密度则与冷连轧试样相当;(3)DX51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织构密度与冷连轧试样相当;(4)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冷连轧试样。  相似文献   

10.
 在变形温度为1000和1100℃,应变速率为01s-1的条件下,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进行了高温压缩试验。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其晶体取向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铁素体在两种试验条件下均可形成<001>和<111>∥压缩轴织构,在变形温度为1100℃时,<001>织构要强一些;奥氏体在两种变形温度下均形成了<001>织构,强度很弱。在变形温度为1100℃条件下,奥氏体中存在的以Σ3为主的CSL特殊晶界数量更多。两种试验条件下,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降低变形温度有利于细化晶粒。在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程中,奥氏体可以在铁素体晶界处生成,也可以在铁素体晶粒内部形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工艺试制的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钢)组织、织构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试制的Hi-B钢热轧板显微组织及织构在厚度方向上存在不均匀性.常化板表面脱碳层铁素体晶粒明显粗化,常化板织构基本继承了热轧板相应的织构类型,仅织构强度不同.一次大压下率冷轧后,晶粒及其晶界沿轧向被拉长形成鲜明的纤维组织,织构主要为α纤维织构和γ纤维织构,脱碳退火后试样发生回复和再结晶现象并形成初次晶粒组织,脱碳退火后织构分布较为集中.温度升高至1000℃时二次再结晶开始,1010℃时钢中晶粒发生异常长大,高斯织构强度达到61.779.成品磁感为1.915 T,铁损为1.067 W·kg-1.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高Ti高成型性铁素体-珠光体型热轧酸洗带钢不同终轧温度下的组织与织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的演变影响较小, 但却引起了大角晶界密度的升高.不同终轧温度时形成的组织均以铁素体为主, 少量的珠光体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之间.终轧温度的提高引起了织构类型的显著改变, 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 织构强度整体增强, 并形成了明显的对冲压成型性有利的近γ织构.当终轧温度为850℃时, 近α织构与γ织构强度均较弱, 此时的织构类型主要为{001}[110]、{113}[471]、{114}[110]和{223}[110]成型不利织构, 成型不利织构强度更高; 当终轧温度升高至875℃时, 织构类型主要为近γ织构和{001}[110]旋转立方织构, 近γ织构体积分数由19.9%升高至41%, 成型有利织构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选取铁素体区热轧Ti+P-IF钢板为研究对象,以冷轧变形量为影响因素,通过冷变形和再结晶退火,采用金相组织观察、TEM分析和织构测试等手段,得出Ti+P-IF钢冷变形和再结晶组织、织构随冷轧变形量变化的转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应用铁素体区轧制工艺生产ELC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铁素体区热轧工艺生产ELC钢的工业试验,研究了一种ELC钢的热轧组织、织构及性能。结果表明,铁素体区热轧后,ELC钢大部分为变形带组织,放大1 000倍可以看到鱼骨状的晶内剪切带;热轧后,织构沿板厚方向均匀分布,织构的遗传性使得冷轧和退火后的织构沿板厚方向也均匀分布,但是退火织构中仍有{001}<110>织构存在;退火后钢板的r值在1.3左右,达到普通冲压级钢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秋鹤  王刚  陈礼清 《钢铁》2016,51(10):41-47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光学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同步和异步冷轧方式对SUS430铁素体不锈钢微观组织、织构演变以及力学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同步冷轧相比,由于异步轧制剪切变形的引入,可使异步冷轧板材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在同步冷轧过程中,其二次冷轧再结晶织构为完整的γ纤维织构,导致铁素体不锈钢的最终性能优于同步一次冷轧;而在异步冷轧过程中,异步一次冷轧再结晶织构为强点{111}<[1][1]2>的γ纤维织构,异步二次冷轧再结晶织构属于随机取向织构,其结果是异步一次冷轧板材的性能优于异步二次冷轧。综合分析表明,与异步二次冷轧方式相比,同步二次冷轧方式有利于铁素体不锈钢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CSP-低碳钢DC03冷轧板的组织和织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SP工艺生产的0.04%C低碳钢DC03 2.9 mm热轧基板、0.9 mm的冷轧板和退火平整板的组织与织构。结果表明,热轧基板组织为铁素体+少量沿晶界分布的珠光体,铁素体基体中有少量40~100 nm MnS粒子,没有观察到AlN;冷轧板组织为含大量位错的带状铁索体-珠光体,{111}织构的择优取向较明显;退火平整板组织为铁素体和游离渗碳体,并观察到10~30 nm的析出相,{111}织构轴密度达5.15,{100}轴密度减为0.61。  相似文献   

17.
冷轧工艺会对铁素体不锈钢的后续退火组织产生重要影响,也是铁素体不锈钢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力学及成形性能的关键.以Nb+Ti双稳定439L铁素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微观组织表征以及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的冷轧压下率(60%~85%)对该不锈钢退火过程(1 000℃×2 min)中的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变及其力学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439L铁素体不锈钢退火后的γ织构不断增强,α织构逐渐消失,即在退火过程中发生了由α→γ织构的转变;同时,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退火织构的峰值强点逐渐向γ取向线靠近,此时439L冷轧退火板的平均塑性应变比(rm)不断增加,在压下率为80%时具有最小的各向异性指数绝对值(|Δr|).  相似文献   

18.
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拉伸试验等研究了核电安全壳钢板SA516Gr70的显微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根据多晶体塑性变形模型,预测了钢板的屈服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钢板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钢板冷轧后的主要织构组分是{111}纤维织构;沿轧向的平面应变屈服应力大于沿横向的平面应变屈服应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退火工艺对冷轧中碳钢组织、织构演变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OM、SEM、XRD、显微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500 ℃保温时,以回复软化机制为主,被压扁的铁素体在保温30 min时才出现少许再结晶,保温10 min之后,显微硬度变化不明显,渗碳体以片层状为主;600 ℃保温时,其软化机制以再结晶为主,保温20 min时,仍存在部分未再结晶的变形铁素体晶粒,渗碳体片层以粒状为主,多偏聚于原珠光体区域,显微硬度急剧降低,保温30 min时再结晶完成;700 ℃保温10 min时铁素体再结晶基本完成,渗碳体为均匀的粒状分布,显微硬度变化较小;随退火温度升高以及保温时间的延长,γ织构强度减弱,而(110)<001>织构和γ’织构强度逐渐增强;当退火工艺为700 ℃保温10 min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强韧性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深冲织构的演变规律,利用OM、TEM和XRD等技术研究了热轧卷取温度对微碳深冲DP钢组织、性能与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构成,随卷取温度升高,铁素体晶粒略增大,伸长率逐渐上升;热轧板中钼基碳化物的最佳析出温度为700℃;与650和750℃相比,700℃卷取后的退火板能获得较高体积分数(4.0%)马氏体与较细(11.7μm)铁素体的组织特征,同时拥有最强的〈111〉//ND纤维织构和最弱的{001}〈110〉织构,使得其抗拉强度达到455 MPa,塑性应变比r值达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