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油藏,由于油藏平面及纵向上非均质严重,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油田因高速开发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水平变差,水驱采收率偏低。针对油田非均质严重,水驱采收率偏低的开发现状,研究应用了适合油田特点提高采收率技术,平面上利用大位移定向井技术,部署调整井,降低油藏平面非均质性;纵向采取以堵水、储层压裂改造为主的产液结构调整及以分注、增注注水结构调整相结合,降低油藏纵向非均质性,实现层间转移。通过实施,使油藏平面、层间矛盾逐步缓解,油田采收率得到提高,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马厂、桥口油田属低渗透、多油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合注合采,I类油层水淹严重Ⅱ、Ⅲ类油层动用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应用低渗透油层压裂改造技术,充分挖掘Ⅱ、Ⅲ类油层的生产潜力。本文利用剩余油研究结果,结合压裂井层地质条件和开发状况,确定了压裂选井选层标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马厂、桥口油田属低渗透、多油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合注合采,Ⅰ类油层水淹严重,Ⅱ、Ⅲ类油层动用程度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应用低渗透油层压裂改造技术,充分挖掘Ⅱ、Ⅲ类油层的生产潜力。利用剩余油研究结果,结舍压裂井层地质条件和开发状况,确定了压裂选井选层标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油层压裂是改造油层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压裂已成为低渗透率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江汉油田的挖潜方向:一方面逐渐向深井、低渗透油藏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江汉油田非均质性严重,后期潜力层大多为前期动用差的低渗透、物性差的层,压裂将是有效改造这些低渗差层的有效手段。分析了近几年来江汉油田压裂的主要做法,提出了今后如何提高压裂效果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多层系开发低渗透油田,储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层间差异大,以往笼统压裂后造成的不平衡改造及出砂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油田开发效果。为此人们采用了分层压裂工艺,改善了储层动用状况。介绍了选择性分层压裂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工艺类型。  相似文献   

6.
分层压裂工艺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层系开发低渗透油田,储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层间差异大,以往笼统压裂后造成的不平衡改造及出砂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油田开发效果。为此人们采用了分层压裂工艺,改善了储层动用状况。介绍了选择性分层压裂技术研究现状,为油田压裂施工时选择适合的分层压裂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桥口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干扰十分严重,水驱动用差异大,I类储层见效水淹后,Ⅱ、Ⅲ类储层水驱动用程度差,剩余油潜力大。结合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实际,精细地质基础研究和工艺技术研究,应用采油井堵水、注水井高压分注、增注技术,调整注水和产液结构,实现了层间产量接替,油田开发由Ⅰ类层向Ⅱ、Ⅲ类层转移,有效地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沙三上5-10油藏是一个具有多油层开发的低渗油藏,油藏储层在物性上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因压裂改造而产生的人造裂缝在该油藏开发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开发的深入,这些人造裂缝和非均质性地层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油藏的进一步开发,近解远调技术是解决低渗油藏开发中后期层间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桥口油田储层非均质严重,水驱采收率偏低的开发现状,开展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将储层划分为I、II、III类层,根据储层特点开展了多层水驱油效率室内试验及室内压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类储层对采收率的影响不大,在桥口油田只要选取适当的开采方式及工艺技术,II、III类低渗层的采收率理论上分别可以达到5 3.2 3%和5 9.31 % ,为桥口油田ES2下油藏挖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试验理论指导下,应用适合油田特点的定向井、堵水、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逐步缓解油藏平面、层间矛盾,油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老井重复压裂是石油开采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课题.而开发30多年的扶余油田老井都进行过压裂,有2/3的油层进行过3~4次重复压裂,且90%的井层采用清水做压裂液.对于三角洲分流平原相砂泥岩沉积的下粗上细正韵律非均质性油藏,压后不仅使纵向剖面不能有效支撑,而且加剧了层间、层内矛盾.为此,研究出了适合正韵律非均质油藏特点的重复压裂工艺综合方法.并在扶余油田9口井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正韵律上部未动用和动用差的油层得到了改造,解决了层间、层内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