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响  刘畅  吴非 《食品科学》2013,34(1):185-18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底物,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率和肽含量为检测指标,选择5株乳酸菌、3株霉菌和1株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种,通过微生物发酵筛选出具有高ACE抑制活性的发酵菌株。结果表明:乳酸菌中具有强ACE抑制活性的菌株为保加利亚乳杆菌,ACE抑制率和肽含量分别为57.93%和3.27mg/mL;霉菌中具有强ACE抑制活性的菌株为米曲霉,ACE抑制率和肽含量分别为41.23%和2.17mg/mL;枯草芽孢杆菌ACE抑制率和肽含量分别为45.02%和2.25mg/mL。综合比较9种菌株的发酵特性,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制备大豆抗高血压活性肽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本文开发了一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大豆豆粕并结合多级超滤、纳滤配合凝胶渗透色谱(GFC)和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小肽的方法。利用色谱法从发酵豆粕超滤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大豆小肽,用氨基酸序列分析仪PPSQ-21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基质(MALDI-TOF-TOF/MS)定性,再用标准固相肽合成法(SPPS)合成小肽,用HPLC法测定其ACE 抑制活性,并对小肽进行Sprague-Dawley Rat大鼠的心血管离体实验。结果表明,超滤后得到不同分子量滤液F1(1000~10000 Da)、F2(500~1000 Da)、F3(<500 Da)均具有不同程度的ACE 抑制活性且分子量最小的F3(<500 Da)组分最强。从F3组分中分离纯化了两个ACE 抑制活性小肽,HAGR和CGAAP,在相同浓度(2 mg/mL)下其抑制率分别为34.99%和77.79%,后者抑制活性高于F3组分。离体实验的结论同样证实,大豆提取小肽具有舒张已被收缩的血管环的活性,但活性强度与ACE抑制活性不直接相关。实验证明,枯草芽孢杆菌配合超滤的方式可以从大豆发酵物中制备具有血管生物活性的组分,其生物活性可能来源于这种组分中的部分小肽。  相似文献   

3.
吴非  于胜男  葛锡娟  刘畅  李响 《食品科学》2012,33(7):148-152
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解,制备大豆抗癌活性肽,并对其细胞生长抑制率、水解度和木瓜蛋白酶的最优作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酶解过程中,大豆抗癌活性肽都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但水解度与大豆抗癌活性肽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不呈线性关系。底物质量浓度、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反应pH值都影响大豆抗癌活性肽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木瓜蛋白酶制备大豆抗癌活性肽的最优酶解条件为:底物大豆抗癌活性肽的浓度6g/100mL、酶用量70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h、反应pH7.5,在此条件下得大豆抗癌活性肽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8.13%。  相似文献   

4.
大豆活性肽抗氧化力与其分子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活性肽具有抗氧化性,其抗氧化力大小与大豆活性肽的分子量有关。采用凝胶柱层析分离法对碱性蛋白酶所制备的大豆活性肽(水解度为19.5%)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六个组分,然后比较六个大豆活性肽组分(浓度均为1mg/mL)的抗氧化力大小,结果表明,组分4的抗氧化效果最好。用电喷雾质谱(ESI-MS)测定抗氧化大豆肽组分4的分子量,根据质谱图采用电喷雾质谱软件分析得出,抗氧化大豆肽组分4的平均分子量500,氨基酸数目为4个。  相似文献   

5.
以苦荞麦蛋白为原料,经过酶解制备出苦荞麦活性肽,并采用HPLC将提取的苦荞麦活性肽进行纯化分离,制备出3个不同的肽段(5.8、7.1、32 min 3个峰值的样品)。采用DPPH、ABTS、羟基自由基3种方法检测苦荞麦3个不同肽段的抗氧化效果。试验表明,分离出来的3个肽段都具有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中,3个活性肽浓度均为0.1 mg/m L时,清除率分别为48.42%、62.06%、56.87%;对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中,3个活性肽浓度为0.1 mg/m L时,清除率分别为45.07%、63.29%、48.10%;在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中,3个活性肽浓度为0.1 mg/m L时,清除率分别为53.07%、69.32%、46.01%。结论:分离出来的3个肽段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以7.1 min收集的样品2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最强,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发米糠新产品。方法:以ACE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米糠蛋白进行酶解工艺优化研究,并对最优酶解物活性肽进行超滤分离、活性评价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米糠蛋白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pH 7.2,底物质量浓度8.2 g/100 mL,酶解温度46 ℃,酶解时间3 h,酶添加量0.3 g/100 g米糠蛋白,在此条件下所得酶解物ACE抑制率为(73.15±0.64)%,而且酶解物含有丰富的疏水性氨基酸(23.09 g/100 g);活性分析表明,分子量<3 kDa活性肽组分在同质量浓度(1.0 mg/mL)下ACE抑制活性[(81.68±1.08)%]优于分子量>3 kDa活性肽组分[(58.65±2.21)%]和酶解物[(72.64±1.61)%]。结论:米糠蛋白酶解物具有显著的ACE抑制活性,活性肽组分的分子量对ACE抑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豆降胆固醇活性肽的初步分离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降胆固醇活性肽的初步分离纯化,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得到的酶水解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脱盐,并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以疏水性大小洗脱,得出浓度为75%的乙醇洗脱物具有最高的降胆固醇活性,将此洗脱物再经过SephadexG15凝胶过滤色谱进行分子量分级,得到了部分纯化的大豆降胆固醇肽,其最高降胆固醇活性肽是分子量大多在1000以下的小肽,抑制率为81.26%。  相似文献   

8.
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工艺及大豆分离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大豆分离蛋白肽-硒螯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复合风味蛋白酶于温度50℃、底物浓度3%、酶/底物5g/100g条件酶解后,于pH 10、时间2h、温度78℃条件进行螯合时,所得螯合物螯合力为46.143mg/g,结构表征证明硒与大豆分离蛋白肽螯合并可引起荧光猝灭现象,且其具有高于大豆分离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降血压活性肽和抗癌活性肽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用7种不同的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得到大豆肽,在水解不同时间时测定大豆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率和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制备的大豆肽ACE抑制率最高,其制备大豆降血压活性肽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55℃,pH 9.0,底物质量分数8%,酶添加量8 000 U/g,酶解时间5 h.木瓜蛋白酶制备的大豆肽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其制备大豆抗癌活性肽的最优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添加量7 000 U/g,pH 7.5,底物质量分数6%,酶解时间4 h.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豆蛋白改性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条件,通过高效液相法分析大豆肽的分子量分布,并检测了大豆肽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在20g/L的底物浓度下的最佳条件为酶和底物比8 000U/g、温度55℃、pH值7.5、水解时间5h,水解度为51.4%。大豆肽主要为130~1 000u的短肽,占肽总量的86.3%。大豆肽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的半最大清除浓度分别为1.3mg/mL和8.0mg/mL。表明大豆蛋白改性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能力较强,大豆肽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从豆清水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并对成品大豆低聚糖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高温离心分离法脱除豆清水中的蛋白质,温度选择90℃,脱除率达85.12%.选择电渗析法进行脱盐处理,脱除率达85.8%.使用粉末活性炭进一步进行脱色,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脱色工艺进行研究,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0.3%,40℃下脱色35min,脱色率达83.71%,低聚糖保留率为80.41%.  相似文献   

12.
时玉强 《中国油脂》2020,45(7):61-66
大豆蛋白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功能特性。但是大豆作为高蛋白的植物性食品嘌呤含量较高,制约着大豆制品的应用。对嘌呤与痛风的关系,食品中嘌呤的检测方法,嘌呤与蛋白质的关系,传统大豆制品及大豆蛋白中的嘌呤含量及其控制等,特别是经过深加工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低嘌呤工艺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大豆深加工制品如大豆分离蛋白和酸法大豆浓缩蛋白可为痛风病人提供低嘌呤、高蛋白食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作物,有很长的耕作历史,但由于国内对大豆的深加工起步较晚,对于深加工的副产物豆皮、豆渣的研究利用较不充分。而豆皮、豆渣中富含膳食纤维,是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和大豆果胶(soybean pectin,SP)的良好来源。SSPS和SP结构和性能相似,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国外,对SSPS和SP的研究较早,对SSPS和SP的提取工艺、分子结构组成、流变学性质、乳化性质以及稳定酸性乳饮料的机制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研究。国内起步晚,SSPS和SP的工业化生产始终未成健全体系,SSPS及SP的提取工艺存在不成熟、提取纯度不高及功能性质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对SSPS和SP的结构、生物活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豆粕中大豆皂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从豆粕中提取大豆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6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2h,提取2次,提取物中皂苷的提取率可达到92.80%。  相似文献   

15.
大豆低聚糖功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大豆低聚糖分布和组成,着重论述大豆低聚糖性质、功能、提取、应用,并展望大豆低聚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兰  李燕  汪学德 《中国油脂》2006,31(12):17-20
大豆霉变后,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籽粒变色变味,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富集在大豆上可能使籽粒感染上毒素。通过对霉变大豆含量不同的大豆样品和豆粕样品进行油脂含量、粗蛋白含量、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尿素酶活性、色泽和气味等质量指标的测定,分析和研究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霉变大豆含量的增加,豆粕粗蛋白含量有所升高,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豆粕尿素酶活性降低,豆粕颜色灰暗无光泽,霉变味加重。由此得出。用豆粕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霉变大豆加工所得豆粕质量的指标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这一结果应在大豆油脂生产和豆粕贸易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醇提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用原料14倍质量的70%乙醇在70℃提取1h。在此条件下,大豆苷元的提取量为13.75μg/g,染料木素的提取量为19.24μg/g。  相似文献   

18.
大豆油油脚提取大豆甾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油油脚经皂化、酸解、甲酯化、冷析沉淀、醇洗、结晶后可得到含量为94.8%大豆总甾醇,气质联机分析表明,其中β-谷甾醇44.1%、豆甾醇28.0%、菜油甾醇21.7%。  相似文献   

19.
大豆低聚肽降胆固醇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低聚肽在降胆固醇方面的作用。方法:取5周龄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即Ⅰ(对照组)、Ⅱ(蛋白组)、Ⅲ(多肽组)、Ⅳ(低聚肽组1)、Ⅴ(低聚肽组2)、Ⅵ(低聚肽组3),在实验环境下,构建高胆固醇模型,在对各组继续饲喂高胆固醇饲料的同时,对第Ⅱ组口腔灌喂大豆蛋白,对第Ⅲ组口腔灌喂大豆多肽,对第Ⅳ、Ⅴ、Ⅵ组分别灌喂不同剂量的大豆低聚肽,第Ⅰ组口腔灌喂同体积的饮用水。饲喂6周,分别收集粪便、血清和肝脏,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粪便重量及其中的类固醇含量。结果:第Ⅱ、Ⅲ、Ⅳ、Ⅴ、Ⅵ组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鼠粪便的排泄量及粪便中类固醇的含量增加。大豆低聚肽组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大豆低聚肽组效果极显著。结论:大豆低聚肽具有比大豆蛋白和大豆多肽更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黑豆品种酿制广东阳江豆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以广西、河南、江西、越南及广东阳江出产的黑皮大豆为原料,以相同的传统生产工艺酿制阳江豆豉,分别测定了原料的粗蛋白含量、浸渍时黑豆吸水情况、流水作业化率、成曲水份、氨基酸态氮含量及产品氨基酸含量、产品的松化率及脱皮率等。比较了不同产地的黑豆酿制的阳江豆豉,综合质量品评认为阳江地区的黑豆酿制的豆豉质量最好,广西黑豆次之,其次是河南黑豆、江西黑豆及越南黑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