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桥玲 《新食品》2012,(16):134-135
这是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老赵没有文化.也没有很好的家世,他财富故事的开始,就是一辆三轮车和一个大嗓门。企业如今做到几个亿,员工一百多号人了,他也从来没有给全体员工开过一次大会,因为他觉得自己肯定讲不好。也许有人会质疑,一个连给员工开大会都会怯场的人,如何能管理一家这样的商贸企业?又是如何做到几个亿的?  相似文献   

2.
扮美天下     
每个人都是要穿衣服的;每个人都是有穿好衣服的愿望的;每个服装从业者都是有扮美天下然后盆盈钵满的渴望的。但是.有好的愿望并不一定就会有好的结果。在我们的眼前,常常会出现一些衣服穿在他身上.却给人以浪费或者滑稽感觉的人.也常常会出现一些从款式到材料都令我们索然无味、无法垂青的服装产品。  相似文献   

3.
男女不同煲     
丈夫的同事叶先生是广东人,他很能煲汤,多年前请教过一次,终身难忘。那次我去唐人街买了包菜干回来,以前住香港的时候,常在饭店喝到却不知道怎么做,便向他咨询,“这个简单,把颗菜放下去,和瘦肉一起滚三个小时就好了。”他边说,边不停地用手像锅铲般对着我比划,好像我眼前就是个开放的厨房。  相似文献   

4.
品牌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拿服装来说,当你看到这件衣服时,你只是看到了服装的表征,即外观设计,这时把商标印上去感觉马上就出来了,你会想到很多,它的定位,设计走向,广告宣传,甚至为该品牌代言的模特也会浮现在眼前。有了这些品牌价值,服装的价格就会有几十块和几千块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郭嘉 《北京纺织》2010,(1):236-237
眼前的扈忠汉高大、帅气,颇有一股明星范儿。之前因为要采访,就上网查了一下他的资料,除了他参加的这次大赛外,几乎空白,19岁的他真真正正是一个模特新鲜人。  相似文献   

6.
走进顾欣的办公室,艺术的氛围扑面而来。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却能显现出艺术的高雅,简洁却儒雅。其实能够约访到顾欣很不容易,之前他因为带团去朝鲜交流演出而一直没能约到。现在他带着硕硕的成果满载而归。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也是他出去交流演出的其中一次罢了。但是对于顾欣来说,无论自己做什么,跟什么样的人接触,他都是最大的获益者,因为他懂得在别人身上吸取自己要的东西,如果你问他在你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他会一作答。所以他才有今天的所得,才有今天回报社会的胸怀。  相似文献   

7.
对于广东人的喜吃、会吃我一直很佩服,自从知道蔡澜先生是广东潮州人后,讲到广式吊烧,他那只冒着油的大蒜鼻子就在我眼前晃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记录     
《中国制衣》2013,(4):11-11
“面对中国时装界如今之现状,这扇门,还是狠狠关上为好。因为在这里,门克斯会失望地看到,一切她最痛恨的浮躁只是更浮躁,狂热只是更狂热。”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真的来了,一个不是传统眼镜的行业新手,一个以科技眼镜标榜自己的小企业。因为我们都很capricious(任性),因为我们都是80、90后,所以今天我们就任性一把,直接向各位老大哥打声招呼,以免伤及无辜。我们玩的是阳谋,不是阴谋。我们来这个行业是准备做第一的,肯定会干掉很多行业老大哥,提前向各位说声"对不起"!因为我们的小伙伴已经寂寞很久了,小宁宙即将爆发……很多人会笑我们痴人说梦,没错,我们就是在说梦。但请记住,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相似文献   

10.
从来没有想过未来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令人不安的新闻和变幻莫测的气候,让我们不知道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神经科学以及纳米技术等问题会把世界改变成何等模样?科学家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普罗大众也就无从得知真相,所以我们只能牢牢掌握已知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2009春夏提出“安全第一”这个概念。换句话说,就是消费者将偏向于选择他所熟悉的产品,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已知”,而不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比方说,一方面我们会觉得新产品似曾相识,因为它们采用了经典的或者是民俗的元素;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在新产品中看到国际化的现代文明。这些鞋之所以感觉舒适,要么是因为它们天真的外形让我们想起了童年时代,要么是因为它们有着自制的、手工感的外观。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确定它们是滞具有环境友好特性,明白什么样的东西不适合在鞋子上。未来将会如何,我们难以预料。但是,就目前来说,任何一种技术的革新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性,比方说防雨。最后重申一次:安全第一…… 想过未来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令人不安的新闻和变幻莫测的气候,让我们不知道诸如全球气候变暧、神经科学以及纳米技术等问题会把世界改变成何等模样?科学家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普罗大众也就无从得知真相,所以我们只能牢牢掌握已知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为2009春夏提出“安全第一”这个概念。换句话说,就是消费者将偏向于选择他所熟悉的产品,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已知”,而不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比方说,一方面我们会觉得新产品似曾相识,因为它们采用了经典的或者是民俗的元素;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在新产品中看到国?  相似文献   

11.
马增杰长得像极了花和尚鲁智深,外表粗犷,却心思入微,他自己也不否认.说这种性格正适合做眼镜生意,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些管理公司或者软件公司找着他说.马总.按照我们的管理模式或者软件运作您的企业.从此以后.您就只需要做战略管理就可以了.细节和执行力就不需要您操心了,顿时.马增杰会兴奋瞪着铜铃大的眼睛问:“真的吗?”但眼神很快会暗淡下来。因为他压根就不相信有一种管理模式和软件能够一劳永逸解决万千繁杂的眼镜零售业的事情。但这也并不等于说他放弃了对管理模式的追求.在他看来.眼镜零售是极其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事业,用单一的解决方案很难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2.
提笔之前我的脑海中不停的回放当天拍照情景,每一个细节,甚至是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仿佛就在眼前,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那么真切!从《奋斗》中的华子,到现在《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方宇,朱雨辰给人的印象太过深刻了,仿佛这两个人物就是他生活中的影子,甚至在拍摄中同事还会脱口而出称他为"华子"。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在青春片中看到朱雨辰的身影,只感觉这个已过而立之年却仍自称为"没长大的大男孩儿"的他,已从昔日佟大为口中那个"有点儿高傲、酷酷的、拽拽的"形象,成功转身成面前这个阳光的上海男孩儿。  相似文献   

13.
彭丽 《饮食科学》2005,(9):61-61
最近真是不容易见到李亚鹏,因为情感生活备受关注,他便越来越少的出现在媒体前,李亚鹏说他有些“抗拒”采访,因为女朋友是歌坛天后,这让他一在公众场所出现,就有被拷问“感情生活”的可能。这次采访可能是最让他轻松的一次,因为关注的内容不再是那些八卦新闻,而是要他谈他对吃对美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塞上之花-张家口长大的。儿时曾回过保定的农村老家几次。那宽敞的院落,那清清的水,绿绿的塘,都有我一段儿时有趣的故事。然而最难忘的是和农村小伙伴们一起吃的烧烤。在50年代的所谓烧烤,就是大田里有什么就烧什么,逮着什么就烤什么。前几年,广东的生猛海鲜生意火爆而且价格不菲。当时我们吃烧烤,也很生猛,但一分钱不花。吃烧蝗虫是我们的首选,因为它不但味美而且简单易行。为了逮着方便,我们天不亮就起床,那时蝗虫被露水打湿的翅膀还没干,飞不起来,我们就把趴在玉米叶、高梁叶上的蝗虫一只一只抓来,有时能装几书包呢…  相似文献   

15.
陆桥的发展始终受人瞩目.与其他国产品牌相比,他似乎总能抢占先机。在所有自主研发产品中.陆桥产品的口碑和反馈最让人满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最拿得出手。然而陆桥似乎不并不满足眼前既得的一切.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之后.居然开始了又一次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外食品工业》2009,(12):100-100
感触一个人,也许不需要太多语言,从她的举手投足,从她的兴趣爱好,或者从她的眼神中,即能勾勒出一个人真实的内在。潘越云,她所描绘的生活,在我们眼前就像一幅无声的画面,静静地,美丽。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善饮     
周恩来同志善饮,解放前后这在我国上层人士中是出了名的。他饮酒有兼人之量,可又从未听说他醉过,这大概同他的为人是一致的。我曾经有过两次与他共饮。当然都是在宴会这种场合,而不是单独同他对酌。1942年1月11日,是《新华日报》创刊四周年纪念日。那时,因为日寇经常对重庆狂轰滥炸,因此我们报社编辑部在三年前就迁到了郊区化龙桥。这天的庆祝宴会就设在编辑部室外草坪。草坪上放了三张大长桌,周围是蔑笆椅和木方凳,桌上除不规则地放着些菜肴外,还有几瓶重庆老白干。我们前去道贺的许多重庆文化界、新闻界的朋友,均自由地围坐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烹饪》2014,(7):112-115
青春是黄色橘子的甜,街边一天天的艳阳红,什么都绚烂,可是1994年从会计专业刚刚毕业的王玲玲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天不只是眼前这一小方,然后他在家待了一年。  相似文献   

19.
我与前夫是通过一家相亲网站认识的.走进婚姻后才发现,我们有很多地方不和谐.新婚之夜,他以累为借口去书房睡.直到我们婚后一个星期,他才勉强与我行夫妻之事,但刚进入他就疲软了.前夫的性能力让我隐隐担忧,但那时因为羞涩,所以也不好意思对他说这事.我想,他可能是缺乏性经验,时间一长,两个人再磨合也许就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郑文义 《新食品》2007,(18):102-103
林齐的身份很复杂,有时是职业经理人,有时又是经销商。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同时,我们又能看到他身上的理想主义者的色彩,用理想和情绪代替判断。从第一次与黄总的冲动合作,和第二次与运城公司的分歧.都能看到他理想主义者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林齐在自己的两次跳槽中都显得不够理性.给自己带来了相当的麻烦。最终,也因为自己的不理性,带着遗憾离开酒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