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描述并定量研究了滇西陇川第三系含油气盆地泥岩的沉积环境与分布,厚度变化,成分特点及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等宏观特征,以及突破压力,中值半径,封盖饱和度,封盖高度,遮盖系数等微观特征;据此对该区的泥岩盖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认为,第三纪浅湖,半深湖和三角环境中沉积的泥岩构成了盆地的盖层;泥岩的粘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和高岭石为主,含水饱和度较高,由此提高了盖层的封闭性;泥岩盖层为Ⅲ级盖层,能够有效地封闭油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含油岩系中泥岩碎屑高岭石的分布主要受古气候性质和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碎屑高岭石分布在纵向上的变化,反映了沉积过程中古气候性质和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的旋回性变化。因此,可以用碎屑高岭石分布在纵向上的旋回性变化特征进行地层的旋回对比。其对比结果与用介形类标志化石的分层对比结果一致。这是因为介形类标志化石的纵向演变受水体盐度变化的控制,同样是受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影响。在陆相地层,特别是坡积相和河流相的沉积,岩性和电性在横向上变化很大,又缺乏生物标志化石,往往给地层对比带来困难。上述方法为这些地区的地层对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比指标。  相似文献   

3.
高岭石亚族在塔里木盆地出现高岭石和迪开百两个种,二者具有各自的特征和形成条件,自生高岭石见于下侏罗统、三叠系、石炭系砂泥岩段和克拉2号构造储气层(下第三系、下白垩统)中,他生高岭石见于下奥陶统灰岩裂缝中;迪开石见于塔南民参1井石炭系砂岩中根据高岭石、迪开石矿物特征分析了所在层位的沉积环境和成藏期的水体介质指出,晚泥盆世东河塘组沉积期轮南59、草2井区-带为闭塞海湾,东河1.2.4等井区则为近岸沉积,迪开石是在500℃构造热力条件下由高岭石晶体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珠海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重要的油气储层与区域性疏导层,对其物源的认识是研究优质油气储层发育与有效疏导砂体分布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珠海组沉积期白云凹陷发育北部古珠江(主)、南部隆起(次)、东沙隆起(贡献有限)3个物源区。利用详细的地震相分析、钻井岩心岩石组构分析、泥岩黏土矿物分析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点对关注度较低的南部隆起物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云开低凸起上普遍发育由南向北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及向北东、东方向延伸的下切河道,指示了由南向北及由西向东的碎屑沉积物的搬运过程;云开低凸起及周缘钻井中的珠海组具有较粗的岩石粒度、泥岩中较高的高岭石含量、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古珠江物源控制下的细-极细岩石粒度、泥岩中较高的伊利石黏土矿物含量、碎屑锆石以前寒武纪-古生代变质锆石为主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南部隆起物源为云开低凸起珠海组提供了充足的沉积碎屑物质,并推进至白云主洼,该物源的发育对云开低凸起的油气运移及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新近有同1井、夏河1井和巴探5井在寒武系碳酸盐岩之下钻遇碎屑沉积岩。在对碎屑岩进行详细岩相学观测、碎屑组分统计和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碎屑岩源区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砾岩和砂岩碎屑组成与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这3口井寒武系碳酸盐岩之下的碎屑岩物源区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以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为主。砾石及砂岩中碎屑颗粒棱角状-次圆状的外貌、砾石中易磨蚀风化组分(碳酸盐岩和片岩)的存在以及泥岩较低的Th/U比值都反映这些碎屑岩为成熟度较低的近源堆积物。通过碎屑成分、地球化学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结构对比,确定这些碎屑岩的碎屑组分主要源自其下伏基底。砾岩和砂岩碎屑模式、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碎屑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源区(即下伏基底)在新元古代(峰期约790~730 Ma)处于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本文新获取的碎屑记录证据与前人对同1井底安山岩、英安岩及卡塔克隆起上塔参1井底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表明横亘塔里木盆地中部的中央隆起带是一条新元古代大陆边缘弧,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由新元古代造山作用形成的拼合基底。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薄片鉴定、岩心观察以及扫描电镜、粘土矿物粉晶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发育的高岭石的分布、产状以及镜下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储层中高岭石有自生和陆源两种成因。自生高岭石在储层中较为常见,其微观特征表现为结晶形态完整,呈典型的书页或蠕虫状充填于粒间孔和长石颗粒溶孔内,在铸体薄片中可见自生高岭石集合体呈“斑状”的聚集充填特征。陆源高岭石在研究区较为少见,一般在浅层出现,是在沉积过程中与碎屑颗粒等非粘土矿物同时形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生高岭石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类矿物的溶蚀作用是自生高岭石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研究区粒度大、分选好的砂岩储层中高岭石含量较高,说明除酸性的流体环境和一定的物质供应外,流体动力条件也是自生高岭石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汉盆地潜江凹樊参1井不同层位暗色泥岩的分析发现,二元脂肪酸在荆河镇组,潜江组普遍存在,其碳数分布范围为C9-C23,主峰碳数多为C15和C16。与一元脂肪酸的特征不同,二元脂肪酸不具偶碳优势特征,而且在垂向上也没有变化。进一步分析得知:二元脂肪酸的前身物是植物碎屑,其成烃机理为二元脂肪酸在强还原环境下加氢醇化脱水形成相同碳数的一元脂肪酸,然后一元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正烷烃。  相似文献   

8.
酸性流体环境下长石颗粒的溶蚀及改造是次生孔隙形成及演化的重要成因之一,该类成岩作用对含油气盆地深部有利储层的形成、演化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自生高岭石作为酸性流体环境下长石颗粒转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成岩产物,其成因机制和形态影响该过程中储层次生孔隙的类型。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为例,以热力学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明确不同地层温度条件下不同产状自生高岭石的形成过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明确不同产状自生高岭石的分布特征,并揭示不同成岩环境下其成因机制及长石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当地层温度高于120 ℃时,储层中自生高岭石为三水铝石与长石转化的产物,此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高岭石晶间微孔,孔隙结构类型为微孔-细喉型;当地层温度低于120 ℃时,储层中自生高岭石为孔隙流体沉淀或三水铝石与含硅粒子结合的产物,此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长石溶蚀孔,孔隙结构类型为大孔-粗喉型。  相似文献   

9.
普通透射光镜观察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早第三纪昌组和恩平组的湖相暗色泥岩中都含有丰富的无定形有机质,昌组的无定形有机质中含有盘星藻碎屑,属淡水浮游植物质的无定形有机质,透射电镜揭示,恩平组泥岩中被透射光镜确定为无定形有机质的微屑实为煤质体(陆源植屑),因此,昌组和恩平组的有机质类型反映了完全不同的古湖泊学特征,昌组的无定形有机质反映了古湖泊表层水的高生产力和湖底水体的盆氧环境,恩平组的陆源植屑堆积与保存是古湖泊退缩消亡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泥岩裂隙在伦坡拉盆地比较发育,是一类重要的特殊构造岩性储集层。通过对盆内的地质背景,沉积特征的研究,分析了牛二,三段,丁一段泥岩裂隙发育程度和发展状况,利用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泥岩裂隙储层的成因类型进行探讨;并综合运用了电测资料在纵向上对泥岩裂隙储层进行了识别,标定和追踪;对泥岩裂隙控制因素提出了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系气资源丰富,其中沁水盆地是中国煤系气分布的主要盆地之一,明确煤系气叠置含气系统分布特征,有助于实现煤系气的共探合采。为此,以沁水盆地榆社—武乡示范区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煤系气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煤系气叠置含气系统,研究了煤系气的源岩—储层共生组合特征、储层分布特征、共生成藏特征,并详细分析了示范井的压裂合采效果,预测了示范井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目标煤系空间上发育3个独立叠置含气系统,其中含气系统Ⅰ是以15号煤和富有机质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的“泥岩—煤—泥岩”组合;含气系统Ⅱ是以11号、12号煤和富有机质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的“泥岩—砂岩—煤—泥岩”组合和以8号煤与富有机质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的“泥岩—煤—砂岩—泥岩”组合;含气系统Ⅲ是以3号煤和富有机质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的“泥岩—煤—砂岩”组合;(2)煤系气储层具有单层厚度薄、累计厚度大的空间展布特征,各含气系统中气藏组合类型以煤层气为主,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发育较差;(3)示范井煤系气合采甜点含气层段发育于含气系统Ⅱ和Ⅲ,具备压裂合采基础,运用电缆桥塞与射孔联作投球分层压裂工艺配套技术实现了深部煤系气的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盐间泥岩裂缝性超压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与一般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相比,其成藏作用具有以下特征:白生白储;泥岩裂缝发育于超压层段内;油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附近。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异常高压油气藏丰要发育在以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环境为主的Es3^2内,岩性为盐泥互层,砂岩不发育。盐间泥岩为优质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生烃潜力巨大;烃源岩上、下被盐岩所夹持,盖层条件较好;储集层为泥岩裂缝,裂缝的产生主要由断层活动、异常流体压力及盐丘上拱泥岩发生破裂所致,裂缝主要为剪切裂缝和张裂缝。图5表1参1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泥岩裂缝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泥岩裂缝储集层的识别方法;根据胜利油区泥岩裂缝储集层的岩性特点,建立泥岩裂缝储集层的体积模型,给出了有效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渗透率等定量计算公式,并结合其他特殊测井资料计算了所需要的裂缝参数,形成一套适合泥岩裂缝储集层特点的解释程序。  相似文献   

14.
石油地质泥岩中碎屑高岭石的分在及其在沉积环境研究中的意义…………王行信(1)松辽盆地白翌纪的介形类化石及其意义……………………………叶得泉(7)保护探井油气资源管柱……………………………………………··唐其烈(31)松辽盆地的油气形成和分布特征……………·。·。…………………··李德生(81)松辽盆地白要纪湖伯三角洲沉积…………………………………王衡鉴等(91)松辽盆地北部姚一段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商硫秀(101)热解一气相色谱法……………………………………………………韩 方(161)砂岩中自生石英和长石…  相似文献   

15.
宽能域中子伽马能谱测井解释软件PRIME只能计算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和云母等4种黏土矿物成分,而大庆油田中浅层的黏土矿物中几乎不含云母,主要成分以伊利石为主,故需要建立新的泥岩模型.通过研究PRIME软件泥岩模型的计算方法,改进计算黏土矿物成分的方程组,得到以高岭石和伊利石为主、蒙脱石和绿泥石为辅的新泥岩模型.利用改进后的泥岩模型对大庆油田杏××井进行重新处理,并与改进前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改进后的杏××井泥岩成分解释软件计算结果与该区块岩心分析结果更加接近,提高了泥岩模型的精度,更接近该地区的真实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柴西地区第三系藻灰(云)岩的岩石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20余口取心井的400余块铸体薄片以及相关的岩矿分析测试资料,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花土沟和南翼山等地区的藻灰(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柴西地区藻灰(云)岩主要分布于3个层段,N1^2藻灰(云)岩呈薄层夹于浅灰绿至紫褐色砂岩和泥岩中,陆源碎屑含量较高;N2藻灰岩与其它各种岩类呈极薄互层状分布,陆源碎屑含量普遍高;E3^2藻灰(云)岩分布于厚层碳酸盐岩中,厚度较大,陆源碎屑含量低、云质含量较高。70%以上的藻灰(云)岩孔喉半径小于5.0μm,藻纹层灰(云)岩、藻叠层灰(云)岩和藻团块灰(云)岩溶蚀作用普遍较强,储集性质和含油性普遍较好;一些藻泥晶灰(云)岩溶孔也较发育,可作为储集层。藻灰岩最发育的时期是区域构造较稳定期,形成于生长逆断层上盘水体较清的水下古隆起高部位。  相似文献   

17.
周锴  孙卫  王博  张一果 《石油化工应用》2014,33(10):71-75,80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岩性致密,开展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对于该区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实验、薄片鉴定和X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盒8-山1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认为碎屑颗粒的中值半径、碎屑组分中的石英含量和填隙物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尤其是伊利石与高岭石的含量,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陆梁隆起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根据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不整合为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各不相同。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配置可分为五种类型:I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Ⅱ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Ⅲ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Ⅳ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Ⅴ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砂砾岩。其中,Ⅰ型、Ⅱ型为本区油气运聚最为有利,白垩系底部不整合与断层共同构成了良好的输导通道,不整合之下的淋滤带是较好的运移通道,在其上风化粘土层的遮挡下,油气可有效地横向运移,喜马拉雅运动后期产生的正断层切割不整合底部的砾岩及上覆大套砂岩,向上快速输导油气。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封堵油气成藏有三种模式,即粘土层封堵、淋滤带半风化泥岩封堵和淋滤带薄层泥岩封堵。  相似文献   

19.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烃源岩微观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传联 《石油学报》2010,31(4):573-578
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BSEI)技术对琼东南盆地渐新统崖城组和陵水组烃源岩微观沉积特征进行了高分辨率研究。结果显示,渐新统烃源岩中的有机质成分既有海相化石,如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又有丝状或纹层状有机质,还有陆源搬运而来的植物碎屑。这些有机质在烃源岩中的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呈连续纹层状分布,有些呈断续纹层状分布,有些呈分散状均匀散布在矿物颗粒中,还有些则呈团块状或絮凝状分布。根据有机质成分及分布形式,并结合烃源岩沉积结构和构造,将琼东南盆地渐新统烃源岩划分为含连续纹层状有机质泥岩、含断续纹层状有机质泥岩、含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泥岩、含陆源植物碎屑泥岩和含分散状有机质泥岩5种类型。同时,根据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变化和微观沉积特征,推测琼东南盆地渐新世总体为滨岸、滨海和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下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五段一工段是陕甘宁盆地的主力气层,进一步的细分及与盆内井下地层的对比.关系到储层非均质性地质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山西兴县关家崖露头剖面的研究为基础,选择K1石膏假晶层、K2凝灰岩层为主要标志层,a、b、c三个大套碳酸盐岩中的泥质岩为辅助标志层,将马五段一工段分为四个小层。四个小层的分界线在化学元素曲线上与尖峰值相对应,并分别构成不同的粘土矿物组合:马五层富高岭石,不合绿泥石,少含伊利石;马五层伊利石、高岭石较丰,基本不含绿泥石;马五层基本不含粘土矿物;马五层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三者兼备。这种四分的标志和特征,在盆内井下亦有其踪迹和明显的反映,可以作为小层划分、对比的依据和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