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明确豫中地区烟蚜茧蜂田间越冬场所和滞育特性,对烟蚜茧蜂僵蚜田间越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采集样本进行鉴定,同时分析了烟蚜茧蜂越冬滞育规律和越冬虫态。结果表明,豫中烟区烟蚜茧蜂以僵蚜形式越冬,不能以成蜂在野外越冬,其中以蛹在僵蚜中越冬的比例较高,平均为47.95%;其次是以老熟幼虫在僵蚜中越冬,平均为41.48%;少数以预蛹状态在僵蚜体内越冬。越冬寄主主要集中在白菜、萝卜等蔬菜上,少数在油菜、小麦和杂草上。从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中旬,烟蚜茧蜂田间越冬滞育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滞育率最高可达64.0%,滞育持续期可维持3~5个月。  相似文献   

2.
以漂浮育苗为载体,研究了不同蜂蚜比的蜂蚜同接后烟蚜茧蜂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蜂蚜比为1:100的蜂蚜作为蜂蚜同接的蚜源和蜂源,其初始寄生率为52.28%,按4头/株同接饲养25 d后,累计繁殖僵蚜量为261.66头/株,其寄生率高达97.3%,繁蜂效果最好。其次是蜂蚜比为1:200,再次是蜂蚜比为1:50。蜂蚜同接技术适用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其繁蜂效果均优于先繁蜂再繁蚜的分接繁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蜂蚜比控制在1:100~1:200.  相似文献   

3.
烟蚜茧蜂寄生烟蚜后对烟蚜的产仔量和寿命影响较大,一龄若蚜至成蚜被寄生后的平均产仔量分别下降100.0%、97.3%、95.9%、92.7%、89.5%,平均寿命分别缩短65.6%、58.9%、57.9%、49.4%、38.3%;在各龄烟蚜数量比相同,雌蜂与烟蚜比为1:100的条件下,烟蚜茧蜂对二龄、三龄烟蚜有较强的嗜好性,这种嗜好性与雌蜂年龄无关;羽化并交配过的烟蚜茧蜂雌蜂,在前5 d内产卵寄生烟蚜,其后代的雌雄比大于1,寄主烟蚜的龄期对烟蚜茧蜂后代性别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烟蚜与烟蚜茧峰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蚜呈典型的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参数a=3.698/罩·天.Th=0.0174天;该蜂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因被寄生时蚜虫龄期不同而异,而蜂幼虫的发育不受寄生时蚜虫龄期的影响。当1~2龄蚜虫被寄生时,一般不能发育到成蚜期产蚜:从2龄中期起,蚜虫的生殖力和种群内禀增长率rm随着被寄生蚜虫龄期的增大而上升。由此可见,被寄生时蚜虫虫龄大小对蚜茧蜂寄生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寄生时蚜虫龄期越大,寄生作用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蜂蚜同接技术规模饲养烟蚜茧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蜂蚜同接技术饲养烟蚜茧蜂,结果表明,蚜源的寄生率控制在47%左右,平均每株接蚜2.8头/株,饲养18d后最高繁蚜量可达11万头/m2,饲养23d后单位面积可获得4.9万头/m2以上的僵蚜量,繁蚜和繁蜂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烟蚜茧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对烟蚜的自然控制力较强。本文就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应用等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尽的综述。生物学方面主要论述了烟蚜茧蜂的交配、寄生,发育,产卵,体色,性比,越冬,成蜂寿命及其对寄主生命活动的影响,生态学方面主要论述了烟蚜茧蜂的天敌以及气体因子、烟草长势和化学农药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适宜吉安烟区规模化繁殖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aed)的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寄主植物,比较了3种寄主植物(烟草、油菜和小白菜)上烟蚜的日产仔量、发育历期、繁殖量、被寄生率及烟蚜茧蜂羽化率。结果表明:小白菜上烟蚜的日产仔量略高于烟草和油菜,但差异不显著。在烟蚜发育前期,各处理间烟蚜发育历期差异不明显,但在烟蚜发育中后期差异较为显著,整体以烟草饲喂的烟蚜发育历期最短。在接蚜后12 d,烟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繁殖量表现出明显差异,烟草上蚜虫的繁殖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烟草上烟蚜的被寄生率显著高于油菜和小白菜,不同寄主植物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烟蚜重寄生蜂种群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烟田和繁蜂棚内烟蚜重寄生蜂的种类、数量组成和种群变动。结果表明,烟蚜重寄生蜂有蚜虫宽缘金小蜂、宽肩阿莎金小蜂和合沟细蜂3种。在烟田,重寄生蜂出现的时间较烟蚜茧蜂滞后25 d,但高峰期仅相差约5 d,这种在时间上滞后、数量上跟随紧密的效应是制约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年繁蜂的繁蜂棚内,重寄生率最高达65.0%,烟蚜茧蜂的羽化率还不到1.0%,而在田间简易繁蜂棚内,重寄生率不超过10.0%。且均以接蜂后7~21 d内烟蚜茧蜂羽化率为最高,而重寄生率以接蜂后7~14 d的最低。因此,人工繁殖烟蚜茧蜂时,建议在田间繁蜂棚内进行短期的繁蜂,即以接蜂后7~14 d为最佳繁蜂周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了4种杀虫剂影响烟蚜茧蜂对烟叶及烟蚜复合体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况下,烟叶释放的挥发物对烟蚜茧蜂无明显引诱作用,而烟叶受到蚜虫为害后所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则对烟蚜茧蜂有明显的招引作用;在杀虫剂处理后,20%康福多、3%莫比郎乳油和40%氧乐果乳油会抑制烟蚜茧蜂的搜索行为,但氯氰菊酯则明显有...  相似文献   

10.
汉中烟区烟蚜发生动态及烟蚜茧蜂防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生物防控作用,于2014—2016年系统调查了汉中烟区烟蚜发生动态、烟蚜茧蜂控蚜效果及烟蚜茧蜂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汉中烟区有翅蚜、无翅蚜种群动态曲线均呈双峰曲线。释放烟蚜茧蜂后,放蜂处理组表现出良好的控蚜效果,以释放2次烟蚜茧蜂且施用1次杀虫剂处理组对烟蚜的控制效果最好。释放2次烟蚜茧蜂且施用1次杀虫剂处理组的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仅施用杀虫剂处理组,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是蚜虫尤其是烟蚜(Myzus persicae)的常见重要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感器的研究为其在寄生时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烟蚜茧蜂的触角、复眼、口器、足上的重要感器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烟蚜茧蜂主要有 6种类型的感器:板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和膜状中垫。雌、雄蜂的感器差异不明显。触角鞭节上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Böhm氏鬃毛只分布在触角基节窝和足基节端部。   相似文献   

12.
亳州烟田生物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亳州烟区常见的烟草害虫有8科8种,害虫的天敌有5科5种,其中烟蚜、烟青虫和斑须蝽为主要害虫;烟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对控制烟蚜种群增长作用明显。烟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6月上旬田间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指数均为最高,是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和恢复原状态的最佳期。烟蚜是聚集分布时,烟蚜茧蜂、龟纹瓢虫等几种常见天敌在田间的水平分布格局也为聚集分布,从而提高了对害虫的综合控制作用,通过建立烟蚜、烟蚜茧蜂种群增长模型,揭示了其种群消长与时间变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体色种群烟蚜传播CMV的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体色种群烟蚜对CMV的传播效率和烟蚜的持毒能力。结果表明:红色和绿色种群的烟蚜,都可在0.5min时间内获毒或传毒,且传毒效率随着获毒或传毒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当获毒时间和传毒时间超过5min时,传毒效率提高幅度减缓。传毒蚜虫数量在低密度(1~5头/株)时,随着蚜虫数量的增加,传毒效率提高明显,当蚜虫数量大于5头/株时,传毒效率上升的趋势减缓。烟蚜的持毒时间在连续传毒的情况下约为25min,而在获毒后不立即进行传毒时,则持毒时间可延长至40min。因此,红色和绿色烟蚜种群的持毒能力均较弱,生产上防治CMV应采取驱蚜防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对食蚜瘿蚊安全的生物农药,选用5种常用的生物农药对烟蚜及食蚜瘿蚊幼虫(喷雾法)和食蚜瘿蚊成虫(药膜法)进行了毒力测定和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无论处理24 h还是48 h,对烟蚜毒力较高的是甲维盐和苦参碱,LC50分别为2.166和3.695 mg/L(24 h),1.567和2.874 mg/L(48 h);对食蚜瘿蚊幼虫的毒力较高的是鱼藤酮,LC50为18.137 mg/L(24 h)、13.771 mg/L(48 h),对成虫的毒力较高的是多杀菌素,LC50为7.249 mg/L(24 h)、4.125 mg/L(48 h)。因此5种生物农药中苦参碱、甲维盐、苏云金杆菌对烟蚜和食蚜瘿蚊的选择性较高,适宜在田间与食蚜瘿蚊联合应用防控烟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