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福州市上下杭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古建筑风貌评价体系.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现状条件4个方面,选取悠久性、布局艺术、学术意义等10个评价指标,对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具体分析,并选取7处古建筑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下杭街区古建筑:历史价值(0.2964)﹥艺术价值(0.2804)﹥现状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凌枫 《建筑电气》2020,39(5):105-108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出现较多消防安全隐患的问题,以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的消防安全现状调研和火灾风险评估,提出针对街区保护修复工程的智慧消防整体解决方案:采用NB-IoT技术作为设置在街区的各类智慧消防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采用中国移动OneNET物联网平台实现"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管道和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城市化水平加剧的社会背景下,不少历史街区暴露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对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商业现状的实地调研,揭示该区商业功能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历史街区中商业功能的现状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探讨对上下杭历史街区中商业功能进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发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 重要途径。游客的认知兴趣能够如实反映历史 文化街区的价值传递与文化传承效果,引导具 有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发展方向。为优化文化 场所营造、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游客感知逐渐成 为判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实际进展效 果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西安市北院门历史文 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机器学习中的LDA主 题模型,从更关注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传递的 视角,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感知的多维度评 价方法。研究发现: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 感知总体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特征,“民族特色 美食街”的感知形象占据主导地位;游客感知 维度按旅游吸引力强度依次为消费体验、地方 美食、景观建筑、环境氛围、生活记忆和非遗文 化,消费体验与地方美食维度高度绑定,且对其他维度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不同游客感知维度评价差异显著,消费体验和景观建筑维度关注度 较高、满意度相对较低,历史文化传递效果欠佳,非遗文化和生活记忆维度满意度较高、关注度 相对较低,保护挖潜力度不足。研究结果能有效反映北院门街区对游客的历史文化传递效果,对 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资源利用的双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光景感知评价研究重要意义的揭示,为历史街区遗产保护、更新改造等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取广州西关永庆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光景感知元素相关关系、社会人口因素与光景感知元素的关系、光景感知元素与满意度评价的相关关系、影响光景满意度的敏感因子等。初步得出影响历史街区光景满意度的敏感因子为:光景色彩丰富度>人群教育背景>光色倾向≈文艺、文化氛围≈安静氛围;光景色彩丰富度等对光景满意度变异量贡献较大且与后者呈类幂函数相关,文艺文化氛围与后者呈指数相关;光-视觉感知与氛围感知多呈S相关;社会人口因素如游客-居民、教育背景等影响氛围感受、光景满意度评价等;从而为历史街区光景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一个特殊存在区域,其一直承担着诉说城市变迁历史,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历史街区或许无法跟上城市的发展节奏,因此如何对历史街区的再更新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文章以晋江五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VEP研究方法,结合街区现状,采集志愿者的情感偏好,关注度与满意度,将其分为五大...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与风貌的展示窗口,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景观叙事策略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设计,能够强化使用者体验,增强街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使街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从理论出发,探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叙事性景观节点塑造与空间逻辑构建方法,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往大拆大建的旧城更新手段已经逐渐被摒弃,并开启了新一轮的探索.福州作为我国历史名城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也积极迎合时代需求,对传统特色街区的景观进行了微改造提升.基于此,本文即围绕福州琯尾街景观改造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孔强 《华中建筑》2009,27(10):100-102
该文旨在通过对前后北岸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的分析,重塑文化在历史空间中的地位,引发在历史街区景观设计中对文化恢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以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及调研反馈,探索老年人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悠游五感体验,分析其视、听、嗅、味、触游览体验,指出上下杭街区现存问题并提出改造建议,为其在周边快节奏的建筑群中实现可持续、高质量悠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代福州商业中心,双杭街区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商业街区,包含众多建筑类型。该文对其建筑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类,并细致分析不同会馆的特色做法及其出处,福州商会园林建筑特色,上、下杭路口的两典型行当和双杭街区两种类型的住宅。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复兴是个倍受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整体、历史街区和建筑内部三种尺度的空间形态构成特征,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复兴提供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明确历史街区有别于现代城市的独特魅力,是找寻街区吸引点并提升活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城市感知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位这5大感知系统作用于历史街区的尺度与角色研究,总结出通过感知系统的有机协作,人性化的街道尺度与形态、开放与亲近的建筑肌理以及安静的街区环境,这3种特色是历史街区具有的良好属性,应当充分强化与落实,从而为提升人们感知能力与街区活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体验评价更多基于主观问卷调查展开。为了突破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框架限制,构建多元评价模型,以广州永庆坊为案例,借助眼动追踪技术,辅以主观问卷调查印证,建立凸显定量特征的体验评价数学模型。首先基于网络大数据筛选永庆坊街区代表性场景,并依据城市意象理论进行场景分类。然后利用场景照片,展开眼动追踪实验,采集数据。进一步对各类眼动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构建基于平均绝对距离、眼跳次数和总眼跳时间3个眼动追踪指标的体验评价模型,并阐述体验过程中的主体差异和意象要素差异。最终将模型评价结果与问卷评价模型结果相互印证,确证眼动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街区特征、保护状况进行梳理,以“锚固—层积”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物质属性的历史层积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不同发展时期历史景观层积模式和效应,研究表明太阳沟历史街区层积模式以维持为主,其他模式并存,空间层积效应表现出建筑场所、历史文化、人文价值的集中化趋势。依据历史层积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4个有效管理手段,提出规划限制、活化赋能、公众参与、联合监管、资金法律保障的保护策略,“军队—政府”的协作模式探索新的保护模式,是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任璐  王勇 《南方建筑》2024,(4):20-31
分析评价抽象的地方性,结合游客与原住民多元主体的感知提出平江历史街区地方性提升策略,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托雷尔夫提出的组成地方性感知维度,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扎根理论从游客感知内容中提取、结合历史街区特性,建立包括物质景观、人的行动与地方意义三个维度的地方性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发现:平江历史街区地方性呈现空间割裂、符号冗杂导致的地方意义的不完全表达。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应对空间和社会各层面不和谐要素进行规范,才能准确传递地方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金华古子城历史街区的现状,从功能布局、局部更新、创新理念、改造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古子城街区景观意象构建的基本策略,指出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保护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城镇历史街区景观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晴 《华中建筑》2008,26(6):138-140
镇历史街区是区别于传统古村落及城市历史街区的一种历史遗迹,它既有城市有序的规划格局,又与自然,乡村有着紧密有联系,其景观表现出双重性,景观特色异常明显,文章针对城镇历史街区帚观的特点,分析了城镇历史街区的景观元素,景观的构成关系,并提出相关保护层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要福州马厂街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受西方影响,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特征。这些建筑蕴含着福州的历史与社会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印记。对现有历史建筑的可持续设计是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延续的需要。针对福州马厂街区的现状分析其建筑特征,思考当下马厂街区历史建筑的可持续设计方法,以此试图探索一条适合马厂街区发展的建筑历史文化传承思路,为当下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