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3)
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渐强烈。本文从"机制"角度研究大学生挫折教育,力求采用新颖的教育方法、完备的教育内容实现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随着"90后"大学生开始进入到大学中来,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针对"90后"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挫折的可能性,提出几点有利于开展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措施,加强"90后"大学生对挫折的认识,从而提高"90后"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是进行挫折教育、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探寻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本文从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三个视角全面探讨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生人。他(她)们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成长起来的。一方面,她们获得了比前几辈大学生丰富得多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保障,接受了比前几辈大学生优越得多的中、小学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特殊的爱,使他们成为家庭的"皇帝"、"公主",缺乏生活经验,缺乏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认识,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并且容易将生活想象的过于完美化,一旦遇到一点挫折,便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情绪恶化或厌世。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非常必要,而且重要。  相似文献   

5.
做好大学生挫折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在充分解读大学生“知情意行”四维挫折教育模式的理论意蕴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挫折教育方面的现实困境,以进一步构建大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四维挫折教育模式,将大学生挫折心理过程中的“知情意”准确应用到抗挫折行动层面,使挫折教育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符合大学生教育规律,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从而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6.
龚丽  杨秋  李丹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54-158
在对482名本科毕业生就业挫折归因及就业挫折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挫折归因及应对特征,并从提高教育质量,做好增强大学生就业素质工作;提升学生挫折承受力,做好部分学生就业挫折的教育辅导工作;积极关注女大学生,做好女大学生的就业挫折教育工作;规范进人机制,消除就业中"关系现象"产生的不良影响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5)
以小学生挫折教育背景为依据,深入挖掘抗挫折教育内涵,探寻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师生的心理挫折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与抗挫折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课题。本研究利用UPI和挫折心理卷量表,以不同专业的城乡大学生进行了挫折心理的测量与调查分析,透视了高师生心理挫折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心理防预的对策和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大学生挫折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塞涅卡的挫折观为视角,对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挫折教育存在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缺乏挫折情境的预见教育和对挫折情境的价值判断过于武断等问题。塞涅卡的挫折观对当代大学生承认挫折情境、预见挫折情境和正视挫折情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大学生能依靠自我教育的形式最终化解挫折情境,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2)
情商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大学生的情商及其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文学经典与情商教育研究"调查组围绕大学生的责任心及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激励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学校对情商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学生对情商的认识以及获取情商信息的来源等五个维度设置问卷,对辽宁地区的几所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情商水平整体偏低,情商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