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高烈度区的昆明华润万象城由1栋高296.9m超高层办公塔楼(T1塔楼)、1栋高192.3m超高层公寓塔楼(T2塔楼)和6层商业裙房组成,T1塔楼及裙房均采用减震技术。基于最优原则,从整体结构到构件层面进行了一系列选型以确定结构设计方案:对比不同防震缝的布置方式,对T1塔楼结构体系、加强层伸臂桁架与加强层环桁架、外框柱、荷载、楼面梁等进行详细分析及选型;对T2塔楼结构体系、钢斜撑及加强层、外框柱转换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及选型。同时对高烈度区大高宽比的超高层结构的基础设计、剪力墙设计、内嵌钢斜撑搭接块设计等进行专项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加强措施。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刚度与强度,满足规范各项指标要求,工程安全性、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嘉里静安综合发展项目南塔楼共58层,结构主屋面高244.8m,建筑顶高260m,为型钢混凝土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该结构外框架在沿塔楼高度体型变化处采用了两处斜柱(16~21层设有5根斜柱,倾斜度为11.5°;21~22层设有3根斜柱,倾斜度为13.2°),与斜柱相连的框架梁均采用型钢混凝土梁。塔楼在酒店与办公区之间有较大的体型收进,在收进部位的下部楼层(31层)设置了连接框架柱和核心筒的传力斜撑。结构上部结合机电层作为加强层设置了环桁架。  相似文献   

3.
黄金国际广场项目塔楼高度200. 1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塔楼9层以下建筑平面呈正方形,9~22层外框柱进行了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倾斜,并逐步过渡成上部的风车形平面。介绍了项目的结构特点和超限情况,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计算和动力时程分析,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9~22层斜柱层进行了针对性计算,同时采用ANSYS软件对音叉柱节点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合适的加强措施,结构可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浙江智慧之门是总高度为280m的双塔超高层,是杭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对混凝土核心筒+巨柱框架+钢斜撑结构进行了重力和风荷载作用下受力分析;研究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动力特性及巨柱斜撑外框架受力特点;介绍了巨柱斜撑外框关键节点受力分析及结构设计;另外通过塔楼全过程施工模拟,分析了墙柱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钢巨柱及斜撑内力的影响,提出构件设计中应力比应留有足够余量以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5.
深圳大百汇主塔楼高度为375m,超高层主塔楼是集办公、酒店、公寓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体,结构体系采用带伸臂桁架与腰桁架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塔楼建筑立面呈纺锤形,外框柱沿曲线布置而形成一系列的斜柱。介绍了主塔楼结构方案的确定方法及结构设计重点,描述了曲线布置的斜柱体系对抗侧刚度的提高效应、伸臂桁架的选取及优化、斜柱引起钢梁水平轴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性能抗震思想对结构及构件进行大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塔楼整体刚度与构件满足抗风与抗震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天津现代城酒店塔楼建筑高度209m,建筑要求高度56m、平面长度65m的裙房结构和塔楼结构连为一体,中间不设置防震缝。酒店塔楼采用带加强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为超B级高度超限高层。结构低区外框柱为型钢混凝土柱,核心筒低区采用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高宽比为20,因此为提高刚度设置两道加强层。中部设置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建筑对与伸臂桁架相连的框架柱截面控制极严,因此伸臂桁架腹杆选用屈曲约束支撑;裙房部位为提高刚度,在不能设置剪力墙且抗侧支撑竖向不连续的情况下设置了屈曲约束支撑。高区设置环带桁架作为加强层,结构底部存在斜撑转换和搭接柱转换。系统介绍了该工程的结构体系特点、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方法、整体计算结果、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朱立刚  卢玲 《建筑结构》2012,(10):33-40
重庆"嘉陵帆影"二期超高层塔楼结构高440m(94层),是集酒店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建成后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高楼。该建筑立面复杂,塔楼外框柱均为斜柱且存在分支转换情况,结构体系由低区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腰桁架结构体系在380m高空转换为带支撑的纯钢结构体系。主要描述该超高层结构设计中所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包括竖向构件外框柱和剪力墙的布置及选择、结构荷载的取值、整体结构的加强层布置及优化、"地圆天方柱"以及"分肢柱"等复杂节点的有限元分析和设计、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等。  相似文献   

8.
宁波东部新城C3-4#地块主塔楼的建筑高度为448.2m,结构高度约420.3m,采用带伸臂桁架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主塔楼为鼓形建筑,为满足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的要求,全部楼层的外框柱均采用斜柱,52~54层的核心筒通过设置4片斜墙实现收进,所有3道伸臂桁架以外包混凝土内墙的形式穿过核心筒,部份外框柱进行高位转换,转角位置设置了折形环桁架和外框梁。简述了主塔楼结构体系、主要性能指标、关键部位和基础的设计情况。基于主塔楼的独特布置和结构构件受力特点,设定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全面而详实的计算和分析,采取了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特钢工业厂房办公楼由2栋长90.6 m、宽34.2 m、高36.5 m的塔楼组成,两个塔楼之间2层设置钢平台,一端铰接,一端滑移.通过方案比选,两塔楼均采用钢框架(局部设支撑)结构体系,标准轴网为8.4 m×9.0m,结构布置基本对称,相邻处端部一跨存在斜柱.针对斜柱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对结构进行了 pushover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克拾 《建筑结构》2020,50(4):94-99,72
结合建筑特点,主要介绍了某300m超高层办公塔楼的结构设计,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塔楼高区外框柱全部采用斜柱,并结合幕墙变化达到建筑设计立面效果。采用多种计算软件对结构整体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计算分析、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外框柱稳定分析。结果表明,主体结构能达到设定的性能目标要求,结构体系具有有效的耗能机制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