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使在建地铁隧道顺利下穿通过最小净距仅有3.2 m正在运行的地铁隧道,采用短进尺、密打孔、单孔单响小药量、分区爆破和电子雷管起爆等技术;实时监测既有地铁隧道的振动和位移变形,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和位移变形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隧道安全.实践证明:采用钻爆法施工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方式是暗挖,这主要是应用在现有地铁隧道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果,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及要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关键的施工控制,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工程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为类似地铁车站的工程建设起到借鉴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HHT分析方法对深圳地铁7号线及北京地铁16号线的实测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对比普通毫秒延时雷管和电子雷管在爆破振动强度、延时时间、时频特性和能量分布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结果表明:电子雷管应用于单孔连续起爆技术,能量利用率高,可以有效的减小爆破振动强度和振动持续时间,在降低了单段装药量的同时增加了循环进尺深度。普通毫秒雷管爆破产生的瞬时能量较大,在频带范围内的分布相对较广;电子雷管的瞬时能量相对较小,且在频带上分布多集中在中低频部分。利用HHT瞬时能量法可以有效识别普通毫秒雷管的实际延时时间,而电子雷管相邻段位间的延时间隔时间很小,爆炸应力波发生了复杂的叠加和干扰,识别出的突变峰值明显小于普通毫秒雷管的爆破。  相似文献   

4.
运用HHT分析方法对深圳地铁7号线及北京地铁16号线的实测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对比普通毫秒延时雷管和电子雷管在爆破振动强度、延时时间、时频特性和能量分布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结果表明:电子雷管应用于单孔连续起爆技术,能量利用率高,可以有效的减小爆破振动强度和振动持续时间,在降低了单段装药量的同时增加了循环进尺深度。普通毫秒雷管爆破产生的瞬时能量较大,在频带范围内的分布相对较广;电子雷管的瞬时能量相对较小,且在频带上分布多集中在中低频部分。利用HHT瞬时能量法可以有效识别普通毫秒雷管的实际延时时间,而电子雷管相邻段位间的延时间隔时间很小,爆炸应力波发生了复杂的叠加和干扰,识别出的突变峰值明显小于普通毫秒雷管的爆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隆芯1号电子雷管首次在铁路隧道工程爆破中的应用情况,探索了电子雷管在隧道爆破中的使用方法,为复杂环境下隧道爆破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爆破试验过程中分析了爆破振动监测结果,找出爆破振动的特点,调整孔间延时以观测振动效果的改善情况,最终将爆破振动最大值控制在1.5cm/s左右,仅为采用导爆管爆破其值的30%,平均掘进进尺达到3m,满足了振动安全和掘进速度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隆芯1号电子雷管首次在铁路隧道工程爆破中的应用情况,探索了电子雷管在隧道爆破中的使用方法,为复杂环境下隧道爆破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爆破试验过程中分析了爆破振动监测结果,找出爆破振动的特点,调整孔间延时以观测振动效果的改善情况,最终将爆破振动最大值控制在1.5cm/s左右,仅为采用导爆管爆破其值的30%,平均掘进进尺达到3m,满足了振动安全和掘进速度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隆芯1号电子雷管首次在铁路隧道工程爆破中的应用情况,探索了电子雷管在隧道爆破中的使用方法,为复杂环境下隧道爆破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爆破试验过程中分析了爆破振动监测结果,找出爆破振动的特点,调整孔间延时以观测振动效果的改善情况,最终将爆破振动最大值控制在1.5cm/s左右,仅为采用导爆管爆破其值的30%,平均掘进进尺达到3m,满足了振动安全和掘进速度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电子雷管的概念、主要功能及在隧道控制爆破中的优势。以新建某工程顾山隧道为例,详细介绍了某型电子雷管在隧道控制爆破中的应用。在隧道控制爆破工程中,采用该电子雷管可以明显改善破碎块度、增加抛掷距离、减少爆破振动、降低爆破噪音、有效地降低爆破单耗、减少钻孔数量、提高爆破作业的安全性、简化起爆网路的施工操作程序。提供了一份具体的爆破施工案例数据,以此来推广电子雷管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区隧道电子雷管起爆错相减震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低爆破振动是城市隧道爆破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时-频分析方法对隧道爆破振动的一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是多列爆炸波叠加的结果,采用毫秒延期电雷管起爆时,由于雷管段数的限制,起爆网络经常被分成几个时段,对爆炸波的叠加方式缺乏控制,往往出现若干个振速峰值。通过工程试验,研究了采用电子雷管起爆时的减震效果,结果显示采用电子雷管起爆时,如果技术措施合理,能使爆破振动速度峰值显著降低。根据电子雷管起爆延时精度高的特点,并借鉴干扰减震的思想,提出并讨论了错相减震机理。实际城市隧道爆破工程应用反映了错相减震爆破设计达到了理想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地铁隧道穿越十字路口和相邻燃气管线时,使用电子雷管的爆破方案及方法。利用电子雷管可以任意设置时间的特点,重点研究上、下台阶间及隧道间的最佳延时间隔时间。确定起爆的间隔时差,通过干扰错峰来达到减振的效果,使爆破振动对周围燃气管线的影响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地铁隧道穿越十字路口和相邻燃气管线时,使用电子雷管的爆破方案及方法。利用电子雷管可以任意设置时间的特点,重点研究上、下台阶间及隧道间的最佳延时间隔时间。确定起爆的间隔时差,通过干扰错峰来达到减振的效果,使爆破振动对周围燃气管线的影响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长江三峡围堰拆除爆破工程中首次在中国应用电子雷管以来,安全、可靠、精准、环保等电子雷管与生俱来的特点和优势已经获得爆破专家们的广泛认可。详细论述了中国电子雷管近十年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现状,对现阶段中国电子雷管的性能指标、标准体系、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产业化推广应用和工程使用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电子雷管的发展给出了几点建议。可以看出,随着国内工程爆破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电子雷管产品的日趋成熟,电子雷管的应用优势和价值日益凸显,中国电子雷管的春天将会很快到来。  相似文献   

13.
《工程爆破》2022,(5):40-44
针对电子雷管在楼房爆破拆除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确保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满足城市敏感地带减少使用爆破器材等要求,通过对电子雷管网路延时时间的优化设计,采取使楼房化整为零、依次塌落、减小振动、降低扬尘、确保安全和强化防护等措施,成功地实现了楼房空中破碎解体、落地叠起、减少堆积、控制扬尘的目的,经过对爆破效果研究分析,指出电子雷管在城市爆破拆除中使用不但可以节省雷管数量和保障社会和谐安全,还可以降低爆破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升网路安全性和可靠性,极大地减少了网路连接时间,改善爆破效果和降低爆破危害,其在城市楼房爆破拆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有力促进城市爆破拆除技术和工艺向更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程爆破》2022,(2):67-72
介绍了采用定向爆破法成功地拆除了复杂环境下40m高钢筋混凝土水塔烟囱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水塔烟囱的结构分析和各部分的重量计算,以及对铆固螺栓、内衬砖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初步探索出下部内衬拆除时防止上部内衬下落的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数码电子雷管在某露天矿现场的应用情况,利用数码电子雷管高精度延时优势,通过改变爆破参数进行优化试验以解决矿山在生产实际中面临单耗大、大块率、爆破振动大及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试验表明数码电子雷管能够做到精准管控;实现现场智能化操作。爆破过程中,现场无振动感觉,同时振动幅度减少约21%~29%,数码雷管单孔单响设计很好地控制了爆破振动;爆堆局部有少量大块但不影响挖装效率,爆破效果满足要求;单耗降低约11%~13%,降本增效显著。基于数码电子雷管的爆破应用研究,可为后续数码电子雷管的推广、爆破优化设计和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子雷管起爆的参数计算方法是爆破控制精准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重庆观音桥隧道为研究背景,提出了精确确定电子雷管爆破参数的多因素耦合法,其特点是基于多个爆破参数间复杂的耦合关系进行爆破参数设计.研究表明:不同药量的最优微差时间不同,爆破孔数对最优微差时间及对应最大合成振速有显著影响;采用该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控制爆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公路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既有铁路隧道的结构安全,采取了以下措施严格控制爆破振动产生的危害。通过参考相关资料,将上行铁路隧道的振动安全控制标准确定为8.0cm/s。隧道采用台阶法开挖,上台阶爆破循环进尺为0.9m,以控制每次爆破的爆破规模。爆破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减振技术措施,如增加起爆段别、减少单段起爆药量、增加空孔数量等。爆破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既有隧道没有造成影响,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公路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既有铁路隧道的结构安全,采取了以下措施严格控制爆破振动产生的危害。通过参考相关资料,将上行铁路隧道的振动安全控制标准确定为8.0cm/s。隧道采用台阶法开挖,上台阶爆破循环进尺为0.9m,以控制每次爆破的爆破规模。爆破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减振技术措施,如增加起爆段别、减少单段起爆药量、增加空孔数量等。爆破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既有隧道没有造成影响,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