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油井机械防砂在井筒内留有残余物、施工程序复杂、作业成本高和化学防砂存在伤害地层、成功率低、有效期短、成本高等问题,研制开发出将射孔和防砂两个工艺一次施工完成的射孔防砂一体化技术。射孔防砂装置是将射孔弹、防砂材料和助推火药组合而成的特殊装配结构,围绕其安全性形成的一系列配套技术,通过对射孔防砂装置的研制、配套技术的研究以及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设计合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油井射孔防砂方法。  相似文献   

2.
油井用射孔和孔道防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复合射孔-防砂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探讨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包括射孔弹的研制、枪管的选用、枪内火药燃烧压力以及火药点火后高能气流和防砂材料沿孔道喷出速度的计算.最后以锦45块3口试验井为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防砂射孔是把油井的射孔和防砂两道工序融合在一起的射孔新技术。利用射孔弹射流的携带作用和推进剂的推动,把防砂材料推入孔道,形成孔道内永久性防砂塞。文中概述了防砂射孔的原理、射孔弹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技术难点和解决途径。模拟试验表明,防砂材料的填充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
防砂射孔是把油井的射孔和防砂两道工序融合在一起的射孔新技术。利用射孔弹射流的携带作用和推进剂的推动,把防砂材料推入孔道,形成孔道内永久性防砂塞。文中概述了防砂射孔的原理、射孔弹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技术难点和解决途径。模拟试验表明,防砂材料的填充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具有射孔和防砂两种功能的复合射孔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慧生 《爆破器材》2002,31(2):24-26
复合射孔-防砂技术是把油井的射孔和防砂两项作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射孔弹装药爆轰和助推药爆燃的能量,将在油层中射孔和把防砂材料推入射流打出孔道以形成永久性防砂塞两项作业在千分之几秒的瞬间完成,省略了重复起下管柱、下防砂筛管等作业,使完井工艺大为减化,同时节省作业费用30%~50%.该技术具有早期防砂、原地防砂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出砂地层、各种苛刻的施工条件(如高温热采).  相似文献   

6.
潜油电泵在出砂油井中运行时,常常因磨损严重造成离心泵损坏,致使离心泵的工作寿命较短。通过对出砂油井中电泵机组的解剖分析,认为砂粒对离心泵的磨损是造成机组破坏的主要原因。文中描述和分析了磨损对潜油电泵机组的破坏特征,并根据油井的先期防砂和出砂情况,对潜油电泵的防砂技术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层系疏松砂岩油藏多层合采过程中产生层间干扰,产液剖面不均,且由于油井防砂后井径缩小,管内分层采油难以实现的问题。进行了分层防砂分层采油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对2层段油井中任意层段的选择性开采,满足油田大部分油区分层采油的需要。现场应用4口,通过换层生产均见到明显效果。该技术对于缓解层间矛盾、较大限度地发挥疏松砂岩油藏产能、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 引言我国的石油射孔作业,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电雷管,而是借用普通工业电雷管或对工业电雷管稍加改进,长期沿用至今。非专用工业电雷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暴露了很多不安全隐患,意外事故时有发生。主要由于:(1)井场工业用电处很多,加之环境条件恶劣,射孔施工现场漏电现象严重。(2)在用的油井电雷管(包括国外一些产品)缺少安全保  相似文献   

9.
在车排子采油区,由于油层出砂造成机械采油井的杆泵故障频发,本文分析了目前在用的激光割缝管、多孔筛管等防砂效果,尤其对泵吸入口防砂工作原理以及工具的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优化改进,研制出多流向防砂筛管,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泥质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随着采液强度的提高,油井出砂更为严重、更为复杂,特别是水驱和后续水驱油井防砂后低液低效、多层合采井增液不增油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防砂技术人员创新。适度防砂”、“差异化防砂”理念,研究,应用了“低液井防砂提液增产增效技术”和“差异化控水防砂技术”,改善了水驱和后续水驱油井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射孔技术作为完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试油技术的主要环节,是利用高能炸药爆炸形成的射流射穿油气井管壁、水泥环和部分地层,建立油气层和井筒之间油气流通道的一种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的储层类型以及多样的油气井完井工程对射孔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不同的需求,近些年来射孔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介绍了油气井射孔工艺技术的现状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射孔技术作为完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试油技术的主要环节,是利用高能炸药爆炸形成的射流射穿油气井管壁、水泥环和部分地层,建立油气层和井筒之间油气流通道的一种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的储层类型以及多样的油气井完井工程对射孔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不同的需求,近些年来射孔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介绍了油气井射孔工艺技术的现状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波  朱建新 《工程爆破》2021,27(1):100-104
为解决石油射孔作业中起爆系统安全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分离式无起爆药点火装置并进行了发火、起爆可靠性测试及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380 V交流电和600 V直流电均不会发火,能够可靠起爆导爆索及射孔弹,井下起爆实验均100%起爆.分离式无起爆药安全点火系统性能可靠,在未来石油射孔作业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石油射孔作业中起爆系统安全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分离式无起爆药点火装置并进行了发火、起爆可靠性测试及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380 V交流电和600 V直流电均不会发火,能够可靠起爆导爆索及射孔弹,井下起爆实验均100%起爆。分离式无起爆药安全点火系统性能可靠,在未来石油射孔作业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薛有泰  梁锐  李森茂 《爆破》2010,27(3):87-90,93
全通径射孔工艺是近几年受到石油开采企业普遍欢迎的一项油气井完井技术,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如起爆方法不尽成熟等问题,针对现有全通径射孔起爆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地技术解决方案,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讨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起爆装置完全满足全通径射孔工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普光气田具有井深、射孔井段长、高含H2S等特点,射孔作业潜在的安全风险较大。针对普光气田射孔面临的技术问题和难点,从射孔工艺选择、射孔枪及射孔参数确定、抗硫材料选取、油管保护、起爆及传爆可靠性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普光气田主体的射孔作业效果分析,证实采用防硫114射孔枪并进行变孔密射孔等技术设计能满足普光气田射孔后的酸压改造要求,不同壁厚管柱组合、分段延时射孔、纵向和径向减震器组合等技术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油管脱扣,增强型固弹系统可以满足长井段射孔可靠传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油井水泥石在井下易脆裂,造成油井层间封隔失效,进而影响油井开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水泥石进行降脆增韧。首先,考察了甲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对碳纤维的分散效果;然后,研究了碳纤维对油井水泥石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模拟井下环境测试了水泥石单轴和三轴应力-应变曲线;最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纤维增强水泥石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探讨碳纤维对水泥石的增韧机制。结果表明:0.2wt%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可有效分散碳纤维;养护28d后,0.3wt%碳纤维增强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较纯水泥石的分别提高8.6%、31.5%和52.4%,三轴直接加载条件下,其弹性模量较纯水泥石的低49.5%;经过分散的碳纤维在水泥石中乱向分布,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通过桥联、剥离及拔出耗能作用增强水泥石。研究结果为解决油井水泥石易脆裂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有海上平台存在的预留井槽不足的问题,研究和开发了加挂井槽技术。面对海上平台的现实难题,通过对平台空间条件、钻井方式、平台结构及平台系统能力等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和确定加挂井槽的可行性,细化和完善加挂井槽的相关设计并将设计方案应用于工程实践。实践证明:加挂井槽解决了现有海上平台预留井槽不足的问题,具有结构简易、工程周期短、投资成本低等特点,能满足增打调整井的要求,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海上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绥中36-1为代表的海上稠油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逐步暴露出注采矛盾突出、层间和平面上储量动用差异大、单井控制储量过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较低、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问题,针对中国海油稠油开发面临的挑战,首次提出海上油田大规模综合调整研究,由于海上油田特殊的开发方式,陆地油田综合调整工作中成熟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无法复制到海上油田,海上油田整体加密调整技术研究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因此,本次研究结合绥中36-1油田I期自身特点和开发方式,针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一整套海上油田的整体挖潜和调整的技术思路和研究方法,完成绥中36-1油田I期整体加密调整方案,调整后油田井网由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转变成为行列注水井网,探索定向井+水平井开发模式,整体加密实施效果良好,油田水驱状况明显改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从调整前的80.5%提高到调整后的91.3%,采收率大幅度提高,预计提高采收率10.4%,整体加密调整技术必将在同类油田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