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更安全、便捷地引爆销毁废旧弹药,采用非接触聚能射流引爆销毁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波挤压金属药型罩,形成高温、高速、高压金属射流侵彻并穿透弹体,依靠聚能射流剩余能量继续侵彻引爆弹丸装药,从而引爆废旧弹药。同时也对聚能射流引爆器销毁废旧弹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便携式非接触聚能射流引爆器可代替常规的炸药殉爆法进行废旧弹药的销毁排除,有效避免销毁作业过程人员与废旧弹药直接接触的风险,且销毁器整体结构简单,装药量少,大大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2.
薄壳工程弹药聚能射流销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用聚能装药销毁薄壳工程弹药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射流销毁薄壳TNT和薄壳B炸药试验。利用有限元AUTODYN-2D程序对小尺寸聚能射流冲击起爆薄壳装药进行计算,分析了大炸高下对薄壳弹药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小尺寸聚能射流可以在一定炸高下销毁薄壳弹药但不产生强烈的爆轰或飞散破片。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用聚能装药销毁薄壳工程弹药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射流销毁薄壳TNT和薄壳B炸药试验。利用有限元AUTODYN-2D程序对小尺寸聚能射流冲击起爆薄壳装药进行计算,分析了大炸高下对薄壳弹药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小尺寸聚能射流可以在一定炸高下销毁薄壳弹药但不产生强烈的爆轰或飞散破片。  相似文献   

4.
根据待销毁弹药壁厚较大的特点,经分析论证,选用了特制的聚能引爆器对其进行炸毁。本文对聚能射流销毁大壁厚弹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现场试验。销毁试验证明,利用聚能射流可以有效地销毁大壁厚弹药。  相似文献   

5.
根据待销毁弹药壁厚较大的特点,经分析论证,选用了特制的聚能引爆器对其进行炸毁。本文对聚能射流销毁大壁厚弹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现场试验。销毁试验证明,利用聚能射流可以有效地销毁大壁厚弹药。  相似文献   

6.
废旧弹药销毁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的一件大事。以安全销毁废旧弹药为出发点,探讨了销毁废旧弹药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对废旧弹药销毁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废旧弹药销毁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的一件大事。以安全销毁废旧弹药为出发点,探讨了销毁废旧弹药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对废旧弹药销毁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石市废旧弹药的销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石地区近年来在收购废旧钢材时,部分未爆废旧弹药随同一起进入了黄石钢铁厂和一些回收站,必须销毁。本次销毁弹药种类多、数量大,决定采用硐室爆破法将其销毁。文中阐述了爆破硐室的设计,实施销毁的炸药选择及药量的计算,炸药的现场装填,起爆网路的设计与安全措施,为类似废旧弹药的销毁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废旧弹药的装运及销毁技术。重点介绍了投掷弹、炮弹、航弹及其它爆破器材的爆炸法销毁技术,对各种废旧弹药提出了相应的销毁方法,可为废旧弹药的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彭兆祥  马建军  段卫东 《爆破》2009,26(3):101-103,110
根据蕲春、武穴、黄梅废旧炸弹销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浅坑法爆炸销毁方案;计算并确定了爆炸销毁所用药量和炸药品种;论述了废旧炸弹的装卸方法、运输方案和注意事项;校核了爆炸销毁炸弹过程中的地震、冲击波飞片的影响距离.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双锥药型罩结构参数对聚能射流速度的影响,采用数值仿真模拟双锥型药型罩形成射流的过程。结果表明:双锥药型罩较单锥结构形成的有效射流更加密集,且形成射流的头部最大速度及射流平均速度均大于单锥药型罩。通过因素影响分析结果可知,大、小锥罩角度的变化对射流头部速度影响均显著,且大、小锥罩角度差距越大,形成射流的平均速度越大,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射流头部速度。双锥罩罩顶距壳体起爆点距离越小,形成的射流头部最大速度越大,且侵彻深度越深;距起爆点越远,形成射流的平均速度越大,侵彻扩孔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比不同装药结构的双向聚能装药爆破效果、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基于ANSYS/LS-DYNA的SPH和ALE方法,在保证椭圆长短轴比为15∶11、长轴为30 mm的情况下,研究了聚能管材料分别为紫铜和PVC时椭圆双极线型双向聚能药包爆破随锥角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不同外壳形状对聚能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型罩为紫铜的情况下,随着椭圆双极线型聚能药包锥角不断减小,装药面积逐渐减小,但聚能射流头部速度增大;随着药型罩锥角不断减小,用于形成杵体的药型罩质量增大,用于形成射流的药型罩质量有所下降;聚能管材料为PVC时与聚能管为紫铜聚能药包爆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椭圆+直线型外壳和椭圆型外壳形成的聚能射流头部速度基本一致,但前者相对后者节省药量,此外两者形成的射流头部速度相对直线型外壳的要小;SPH和ALE两种算法实现的计算结果趋于一致,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线型聚能装药结构及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程爆破》2022,(5):23-27
为了分析聚能灭雷装药中的聚能射流速度引爆带壳装药的能力,应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以金属杆撞击起爆带壳装药模型,模拟聚能装药金属射流引爆带壳装药,分析不同直径金属杆以不同初速的初始条件侵彻不同厚度靶板,引爆带壳装药,并与held理论进行了比较。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直径金属杆引爆带壳装药的射流极限速度。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杆直径越小,held判据的k值越大,即引爆带壳装药需要的射流速度越大;held判据的k值越小,即引爆带壳装药需要的射流速度越小。所以,要保证射流在具有一定直径的前提下,并提高射流的速度,以达到起爆装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比不同装药结构的双向聚能装药爆破效果、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基于ANSYS/LS-DYNA的SPH和ALE方法,在保证椭圆长短轴比为15:11、长轴为30 mm的情况下,研究了聚能管材料分别为紫铜和PVC时椭圆双极线型双向聚能药包爆破随锥角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不同外壳形状对聚能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型罩为紫铜的情...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线型聚能爆炸切割器的高速碰撞问题建立不可压缩流体模型,推导获得了爆炸切割射流参数的解析解,将之与聚能破甲理论结合,详细分析了爆炸切割器的设计要点。文中系统地说明了线型聚能切割爆破的切割深度、切割器设计炸高、聚能罩最佳顶角、聚能罩材料等与切割器参数的关系。进而利用所建立的流体聚能切割理论模型,对聚能切割器顶部同步起爆、沿顶部线性和外表面高速起爆问题都进行了理论解析和研究,分析了各种起爆方式的切割射流与破甲特点,以及对切割器参数设计的影响等。还根据滑移爆轰、等容爆轰、正向起爆对飞片驱动能力的对比分析,结合所建立的聚能切割理论,说明了高速起爆可以提高切割能力的原理。通过分析对比各种装药质量比下飞片的爆炸能量利用率,指出了爆炸切割器设计药量的选取原则。对于复杂的三维爆炸聚能切割理论问题,笔者尽量采用简洁直观的数学方法进行理论推导,着重对物理概念的阐述与分析,以求对线型聚能爆破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线型聚能爆炸切割器的高速碰撞问题建立不可压缩流体模型,推导获得了爆炸切割射流参数的解析解,将之与聚能破甲理论结合,详细分析了爆炸切割器的设计要点.文中系统地说明了线型聚能切割爆破的切割深度、切割器设计炸高、聚能罩最佳顶角、聚能罩材料等与切割器参数的关系.进而利用所建立的流体聚能切割理论模型,对聚能切割器顶部同步起...  相似文献   

18.
《工程爆破》2022,(6):39-43
为了研究截顶M型药型罩的结构对聚能射流的性能影响,利用ANSYS/LS-DYNA对9组聚能装药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药型罩截顶宽度和V型开口宽度,分析聚能射流的速度、长度以及连续性变化。结果表明,在9组不同的方案中,射流的速度随着药型罩截顶宽度和V型开口宽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截顶宽度为1.2 cm, V型开口宽度为0.4 cm时,射流的形态更好,射流头部速度最大,为6 007 m/s。  相似文献   

19.
基于DOP实验方法开展了玻璃纤维、 碳纤维、 Kevlar-49及PBO等四种织物增强橡胶复合靶板抗射流侵彻性能实验研究。在68°倾角下, 获取了射流侵彻四种不同结构的复合板在鉴证靶上的剩余穿深。分析了面板变形形态及四种纤维的破坏模式, 计算得到了空间防护系数及差分防护系数。结果表明: 面板的变形是干扰射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板孔壁与射流作用区域越长, 对射流干扰越明显。四种纤维铺层的破坏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 Kevlar-49及PBO织物增强橡胶复合板的防护能力远大于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橡胶复合板。  相似文献   

20.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penetration of shaped charge jets over the full range of stand-offs remain only partially understood. This paper explores various potential degradation mechanisms with the aim of identifying those that are most significant to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The mechanisms addressed are: particle shape effects, particle separation, the extent of necking, the deposition of jet material and the effects of collisions of the particles with the crater wall. The study consists primarily of hydrocode simulations using the DERA Eulerian code cAst-Euler. In each case the effects of one or more copper particles impacting upon a semi-infinite Rolled Homogeneous Armour target are modelled. It is concluded from the study that particle shape and impact speed can be signific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enetration degradation. Collisions at the side of the crater and tumbling of the particles are also likely to be adverse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