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2)
目的 建立小鼠鼠尾悬吊模型模拟微重力效应,探究雄性和雌性小鼠在微重力下骨量变化特征,以及小鼠对抗微重力的性别差异。方法 (1)3个月大的雌、雄小鼠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悬吊组,每组5只,其中悬吊组在特制鼠尾悬吊笼中饲养1个月,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鼠笼中饲养1个月,其他条件与悬吊组一致。(2)实验期间,记录4组小鼠一般特征如体重等,并观察悬吊饲养小鼠的行为、外观特征。(3)悬吊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的股骨,进行显微CT扫描、骨形态计量分析和股骨切片H&E染色。结果悬吊组小鼠状态良好,雄性和雌性小鼠分别在悬吊后0~7 d和0~14 d体重下降,之后体重缓慢上升,并接近对照组小鼠。悬吊组小鼠股骨较对照组呈现出显著的骨质疏松特征,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变少、变细,显微CT数据显示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 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 Tb.Th)、骨小梁相对体积(bone volume/total volume, BV/TV)下降约30%~75%,小梁骨分离度(trabecular bone separation, Tb.Sp)升高约55%~65%,以上骨参数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比雌雄小鼠悬吊前后产生的差异,除Tb.Th外,BMD、Tb.Th、 BV/TV和Tb.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H&E染色显示,悬吊组雌雄小鼠均表现出骨小梁减少等骨质疏松特征,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鼠尾悬吊模型可有效导致小鼠产生骨质疏松样改变;鼠尾悬吊法模拟微重力效应产生的骨质疏松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颈骨细胞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阳性细胞百分数的变化,探讨骨组织GLP-1R变化对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实验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时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造模成功时和成模后第12周,处死10只大鼠作为糖尿病0周组(DM0w组,n=10)和糖尿病12周组(DM12w组,n=10),对照组分别于同期各处死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NGT0w组,n=10;NGT12w组,n=10)。经腹主动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取近端股骨颈,制备脱钙和不脱钙骨切片,备免疫组化检测GLP-1R阳性的骨细胞,采用Simple软件分析骨小梁形态计量学指标:骨小梁占骨髓腔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的骨细胞百分数,BV/TV、Tb.Th、Tb.N的变化,采用Pearson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DM0w组、DM12w组大鼠FBG、TC、TG升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DM0w组、DM12w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骨细胞百分数和BV/TV、Tb.Th均减少(均P<0.05);与DM0组相比,DM12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的骨细胞百分数、BV/TV、Tb.Th、Tb.N均减少(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鼠股骨颈GLP-1R阳性骨细胞百分数与股骨颈BV/TV、Tb.Th、Tb.N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03,P<0.05;r=0.545,P<0.05;r=0.771,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股骨颈骨细胞GLP-1R的表达减少,同时BV/TV、Tb.N减少,Tb.Th变薄,骨细胞GLP-1R的表达可能是影响2型糖尿病骨微结构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96只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OVX group)和ACEI治疗组(Treatment group),每组各32只,micro-CT检测并经三维重建获得骨组织微观结构,RT-PCR检测腰椎骨组织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及假手术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及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e,Tb.Sp)及骨表面积体积比(ratio of bone surface and bone volume of trabecula,BS/BV)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假手术组骨组织中OPG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高(P<0.05),RANKL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低(P<0.05);治疗组骨组织中OPG及RANKL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部分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骨组织负转换状态,而有助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289-295
目的 了解铁蓄积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指标变化及其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范畴“铁蓄积”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方法 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0.1 g/kg干预8周,两组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胶原1型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破骨标志物(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CTX)、外周血血常规、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HSCs占骨髓细胞比例、HSCs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统计分析两组实验数据。 结果 实验组骨髓HSCs占骨髓比例4.01%±0.63%较对照组2.61%±0.43%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HSCs细胞集落形成142个/皿较对照组47个/皿显著增多;实验组血清铁蛋白(13.27±0.72)μg/L较对照组(4.14±0.96)μg/L显著升高,实验组P1NP(4.62±0.76)ng/ml较对照组(8.23±0.66)ng/ml显著降低,实验组CTX(123.54±1.63)ng/ml较对照组(83.36±1.89)ng/ml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组外周血血小板(1380±103)×109/L较对照组(1023±83)×109/L显著升高(P<0.05); 实验组micro-CT检测的骨密度(50.41±10.27)mg/mm3较对照组(104.68±8.56)mg/mm3显著下降、实验组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体积分数10.18%±1.76%;trabecula thickness,Tb.Th骨小梁厚度(0.057±0.012)mm;trabecula number,Tb.N骨小梁数(1.02±0.21)N/mm]较对照组[BV/TV(19.92%±1.92%);Tb.Th(0.098±0.008)mm;Tb.N(1.45±0.13)N/mm]显著下降(P<0.05)。结论 在铁蓄积影响的骨质疏松模型中,铁蓄积不仅对骨代谢指标有显著影响,也对HSCs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在老年骨质疏松小鼠股骨骨折修复中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选择性 ER-β受体拮抗剂(PHTPP)阻断 ER-β受体的老年骨质疏松小鼠股骨骨折模型作为实验组,未使用拮抗剂的老年骨质疏松小鼠股骨骨折模型作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放射学分析(术后0、1、2、3、4、5和6周)、骨痂血管新生的微焦点CT分析(术后1、2周)及骨痂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6周)观察2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ER-β阻断组的血管生成,成骨和机械性能方面都明显占优势,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断 ER-β受体能明显提高早期血管形成、中期的软骨内骨化和晚期的机械力学性能等骨折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
目的应用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粗聚焦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为(280±2.5)g的6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双卵巢去势,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行双侧胫骨近端截骨并予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左侧胫骨用能量密度0.26mj/mm2,频率60次/min,脉冲2000次的高能震波治疗1次(治疗组),右侧胫骨不予震波治疗(对照组)。随后行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不脱钙切片观察与测定。结果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震波治疗后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炎性反应强,胶原形成相对多,成熟胶原多,形成的骨小梁较多;4周时治疗组成熟骨小梁较多,软骨性骨痂逐渐为骨性骨痂替代,大量类骨质形成。骨组织不脱钙切片观察与测定发现,震波治疗后8周治疗组大鼠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活跃成骨细胞表面(Ob.S/BS)、纠正骨矿化沉积率(jMAR)等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骨间距(Tb.S)、矿化延迟时间(Ml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粗聚焦高能震波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形成,改善骨形态,提高局部骨密度,达到防止骨量丢失的作用。同时可增加骨矿化沉积率,缩短矿化延迟时间,抑制骨转换,可能成为局部治疗和预防人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两种神经肽在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大鼠模型骨痂中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30只,单纯股骨骨折组30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28天、第35天分批处死,取股骨骨折处组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股骨骨折的愈合情况及NPY、VIP在大鼠股骨骨折部位的表达。结果:脑外伤合并骨折组骨折愈合较单纯股骨骨折组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膜内、外层骨祖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内NPY、VIP阳性表达,与单纯骨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大鼠骨痂中NPY、VIP有显著性改变,推测神经肽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4):115-118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治疗四肢创伤性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7例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片提示未见明显骨痂生长,于骨折断端周围及骨折间隙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GF),1次/周,连续8周,每2周1次定期X线片检查观察骨不连愈合状态。结果:27例病例术后随访10个月~10年,其中26例骨折愈合,1例未见明显骨痂生长,本组有效率96.3%。结论:局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骨不连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为骨不连患者提供一种微创无痛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更深入的研究仍缺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8):15-18
目的:探讨早期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稳定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按照术后时间分组,术后39个月共28例作为A组,术后9个月以上共29例作为B组。ESWT后每3个月复查X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治疗前以及第3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2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A组在第1、2疗程结束后骨痂生长速度均明显快于B组(P<0.05)。两组有效率在3个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670;P2=1.000;P3=1.000);两组第1、2疗程结束后的治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44;P2=0.047),而第3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190)。结论:早期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可降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体成形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椎体成形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予以西药补钙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续骨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X线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患者骨折红肿、疼痛等症状,加速骨痂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