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5,(20)
肋骨骨折的类型较多,而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又未对此加以明确解释,因此给法医临床鉴定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甚至引发争议。通过对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的论述,探讨了较为准确的肋骨骨折损伤程度的鉴定标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3.
《Planning》2016,(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42%,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5±2.1)明显高于对照组(85.3±1.6)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体现了较好的康复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正>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儿童户外活动增多,小儿颅脑外伤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中、重型脑损伤仍是儿童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小儿的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与成人不同,具有其特点。现就本院收治的10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眶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特殊类型,常发生于儿童,急性起病,一般能够及时就医,而损伤后无明显症状,以慢性炎性肉芽肿起病较少见。现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经眶颅脑损伤后形成炎症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4岁,2012年6月3日左眼被树枝刺  相似文献   

6.
彭军  王欢  余超  徐其明  杨柏林 《矿产勘查》2010,(9):118-118,121
气管切开术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用的急救措施,气管切开术后意外脱管临床上时有发生,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造成急性缺氧,进一步加重脑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武警江西总队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27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脱管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脱管的原因,探讨脱管后的急救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比较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预后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45-4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继发颅内出血与脑肿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继发颅内出血与脑肿胀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选择,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额颞叶脑挫伤、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GCS评分对重型颅脑损伤中继发颅内出血与脑肿胀影响显著,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针对继发颅内出血与脑肿胀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提高临床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5)
目的:观察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其预后格拉斯哥等级评分。结果: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监测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患者预后总良好率为70.0%,而没有进行监测的患者预后总良好率仅为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及时了解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有利于采取及时的治疗,并提高患者预后良好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某火灾楼房检测鉴定实例,阐述此类鉴定应重点开展的几方面工作,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1):149-151
目的:分析讨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骨折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急诊组、伤后7~10 d组及伤后14~42 d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急诊组与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组、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伤后14~42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应该按照创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则应该尽早选择手术对四肢长骨骨折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2.
框架结构建筑火灾后的鉴定与加固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宁波一家热电厂框架结构火灾后的受损情况,根据检测鉴定结果制定了修复加固设计方案,并且说明修复加固设计方法及施工要求,指出了火灾后结构加固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0)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对于建筑结构损伤的细节部分处理力度较差,检测鉴定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最终获取的加固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固安全性较低。据此,提出一种新式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从混凝土强度、材料缺损以及钢筋侵蚀度几个方面对既有建筑损伤材料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损伤鉴定,并获取鉴定信息,构建加固方案,调整既有建筑结构损伤管理模式,更好的强化对既有建筑的加固,实现整体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式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具有较强的加固性能,加固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研究高20%,能够较好的调整检测测定的方案,并获取更佳的加固方案,提升最终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7):54-5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85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病情计分法分为重型组21例、中型组29例、轻型35例共三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颅脑外伤患者外伤入院后6 h、1、3、7、14、28 d血清中CRP、Glu水平。结果:所有颅脑外伤患者均出现血清CRP上升,但重型组血清CRP含量在外伤入院后6 h内明显升高,之后持续上升,7 d达到高峰,且持续时间长,28 d仍较高;而轻中型患者上升幅度较重型组小,轻中型组均为第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Glu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中与CRP的变化一样有随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三组各时间点除Glu-6 h轻型与中型组、Glu-14 d轻型与中、重型组、Glu-28 d各组间,CRP-6 h轻型与重型、中型与重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Glu联检可作为监测颅脑外伤敏感指标,对于预示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5):66-69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行硬脑膜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膜修补的患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6个月返院行颅骨修补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皮下积液、脑膨出、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期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的术后颅内感染、脑膨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和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颅骨修补手术时,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硬脑膜安全可靠,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为二期颅骨修补创造条件,是硬脑膜修补的理想材料,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首选使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且符合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除外急诊科内死亡以及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79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门诊部体检的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抽血化验IL-6、TNF-α、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549.3±48.7)pg/m L,肌酸激酶同工酶(197.8±38.1)U/L;IL-6(471.2±69.8)ng/m L,TNF-α(40.1±17.8)n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与IL-6或TNF-α之间的r值分别为0.912或0.961,心肌肌钙蛋白T与IL-6或TNF-α之间的r值分别为0.958或0.94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01)。结论 IL-6和TNF-α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害相关,若能抑制两者在血液中的高浓度表达,则有可能减轻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7):111-11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10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按颅脑重症损伤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救治结果、并发症情况、救治效率及病情危重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及气管插管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质量、急救效果与效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7)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性脑脊液清除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血性脑脊液清除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血性脑脊液的清除时间,还能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姚京华 《安徽建筑》2010,(4):150-151
某市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后6年,由于高空部分钢索膜结构破裂造成的下雨积水冲积部分看台梁板结构,导致部分梁板结构严重损伤,若不进行及时处理加固,将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梁板结构的安全使用,经过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鉴定,其检测结论是部分危险梁构件需拆除重新浇筑,部分梁构件受损较严重或严重的需进行加固处理才能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