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20,(5)
共同犯罪中由于犯罪的整体性以及各个共犯人的主观认识、行为的不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也比较困难。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鼓励犯罪行为人迷途知返,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考试的类型及数量日益增多,考试作弊行为愈演愈烈,不仅侵犯了其他考生的公平竞争权益,还损害了国家考试的公信力。虽有相关考试主管部门制定了规定及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来惩治考试作弊行为,但由于多是考纪、行政处分等行政方面的处罚,处罚力度轻,对考试作弊行为无法形成严厉打击威慑。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予以刑法规制,虽然从法律应然层面解决了法律依据问题,但在司法适用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对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概念、考试作弊行为的司法认定、犯罪形态的认定以及犯罪罪数的认定等方面,来探讨其适用中的问题,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对规制组织考试作弊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出现的犯罪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单位犯罪问题就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单位犯罪中学术界对单位犯罪主体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在实践中我们仅仅依靠《刑法》第30条的规定来判断犯罪主体是否具有单位资格是很困难的。本文就从单位主体的分析入手,探析单位主体的条件,以及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然后着重分析单位犯罪主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对我们实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行为人实施敲诈勒索的行为,并要求被告人用比特币支付,经法院二审后认定成立敲诈勒索罪。二审刑事裁定书中,尽管在文字表述上回避了对虚拟货币是否具有财产属性的认定,但结合整个裁定书的推理逻辑和刑法理论来看,法院实质上已经将虚拟货币认定为受刑法保护的财物。当虚拟货币成为犯罪对象时,犯罪数额的认定应综合考虑客观市场价格、被害人实际损失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在当前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也越来越多,网络犯罪行为的制裁也就越来越重要。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属于比较独特的一种范围行为,为能够对这一行为较好支持,应当对相关制裁体系进行建设及完善,从而为这一违法犯罪行为制裁提供较好法律依据及支持。本文就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进行分析,以构建完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9)
"扒窃"是盗窃犯罪中的一种普遍的作案方式,发案率较高而且破案难度大,为了有效地打击日益猖撅的"扒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私财产安全,因此,《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中有关"扒窃"的规定在此背景下产生,《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扒窃"行为写入刑法,其目的是保护公民财产不受侵犯,更是保护社会善良风俗。"扒窃"直接入刑,虽然符合刑事政策,但在司法适用中出现了的如何认定"扒窃"行为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扒窃"行为的分析,认为解决此困境的关键是对"扒窃"行为中的构成要件进行严格的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4):192-193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采取以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例外的处罚原则。而对犯罪单位不处罚金,只处罚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的单罚制在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在单罚制下,不仅会使纠责主体不明确,混淆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也不利于刑罚预防目的的实现,同时会带来司法审理的困惑。针对单罚制的弊端,可以从增设刑罚种类、严格控制单罚制的适用范围、建立完善的单位犯罪审理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1)
讨论恐怖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将为我国当前刑事立法扩张的趋势提供依据。从风险刑法的角度看,对恐怖主义犯罪这种"当代风险"进行提前预防有其合理性,但这也可能成为过分扩大处罚范围的问题手段,故有必要在司法适用上对其界限进行划定。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1)
《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缓刑适用标准变得更为细化,但新缓刑适用四个标准要件中,犯罪情节较轻的把握却有些虚无;根据语义学的理解和规范刑法体系的对比理解,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而较轻则需要一个相对确定的参照物,情节较轻应该首先确定每一个具体犯罪的参照系,与之相比较,较轻的才可以考虑适用缓刑;司法实践中判断犯罪情节较轻一般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0):104-105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侵犯版权的行为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如何应对新变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法律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目前我国刑法对于网络环境下侵犯版权犯罪行为的规则在犯罪对象、犯罪目的、犯罪行为、犯罪主体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为此应调整我国现有《刑法》中版权犯罪的构成要件规定,适当扩大对版权犯罪的打击面,更好的为权利人个人权益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4)
随着我国《刑法修正案(九)》法律文件内容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在2015年11月,我国将虚假诉讼罪纳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律文件中,并对那些虚假诉行为进行严厉的刑法处罚,由于虚假诉讼罪是近年来新增的罪名,因此,对该罪名的认定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和争议,所以,如何确保虚假诉讼罪认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司法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从狭义的恶意诉讼;利用诉讼程序或者滥用诉讼程序的行为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虚假诉讼罪的概念界定,其次,从在犯罪成本上符合成本收益均衡原则;填补了刑民交叉的法律空白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确立虚假诉讼罪的必要性,最后,从明确刑民边界;有效区分本罪与相关罪名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与法律适用。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司法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43)
本篇文章是对一起案例引发的思考,对于本案中甲乙是否构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等问题,在学理界争议不断,各学者观点不尽相同,笔者将从共同犯罪、犯罪形态中的犯罪预备及犯罪中止、控制下交付等多角度全方面的探讨分析甲乙二人的行为定性,分别说明甲、乙行为定性的原因及根据。对甲乙的行为本文将进行详尽的说明及解释,试图阐明其中原因以及理由。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7)
《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将扒窃行为作为盗窃罪的罪状之一规定为犯罪,纳入了刑法制裁的范畴,但是却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或者解释来给司法者执法者提供一个有权威的标准在实践中作为参考,学者们对于扒窃是否应当入罪也仍然存在着争议。扒窃行为怎样才能构成犯罪,对行为人应该如何定罪量刑,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各地司法实践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有的以数额犯对待,有的以行为犯处理。这将导致刑法的刑罚不确定性,违背刑法的公平适用原则。本文即从对《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的解读入手,以语义分析和目的解释等方法,分析扒窃型盗窃罪的入罪的标准及司法认定,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0):190-191
司法社会工作的专家责任的分析认定是司法社会工作者从业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职业实现其专门化、规范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加以界定和规范。本文建议我国司法社会工作中"专家责任"之认定应从社会工作专家身份认定,行为认定,责任认定三个层面进行,并以机构为主要的责任承担主体和以经济赔偿为主要的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4)
刑法中的错误问题既会涉及到犯罪的既遂或未遂,又会影响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由于涉案主体多,人员又有分工,共犯中的错误问题则更为复杂,同时这个问题也与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共同犯罪中错误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1)
当一个人犯罪时,我们很容易通过刑法分则的规定对其定罪量刑;当很多人参与犯罪活动时,就会比一个人进行犯罪复杂,也会比一个人犯罪要严重。共同犯罪,就是要解决多人犯罪提出的概念,而对这样一个概念我们首先要学会正确理解它,只有理解了它要表达的理念,我们才能够去正确运用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1)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算是全民皆知的加重处罚的犯罪,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逃逸情形仍属常见。为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国《刑法》将逃逸行为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相较于基本犯做出了提高。但司法实践中对于逃逸多种复杂的状况仍然没有严密的理论支撑,进而导致对逃逸行为认定的不可预测性。本文将首先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背景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得出交通肇事逃逸所占比例,最后分析出在司法解释中将通肇事逃逸犯罪的构成要件明确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1)
中国古代刑法对家事犯罪实行以尊卑关系为基础的区别对待的理念。我国现行刑事对家事犯罪在立法理念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转变,摒弃了传统的家庭等级刑法制度。但是在刑事司法层面,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家事犯罪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平等性。今后应当致力于在家事犯罪刑事司法环节继续推进刑法理念的现代化,实现家事犯罪司法理念与立法理念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4)
自从2006年起,我国大量实行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以来,商业贿赂犯罪始终都是司法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与对象,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商业贿赂犯罪刑法在犯罪主体、立法局限方面中的不足与缺陷,进而提出完善商业贿赂犯罪刑法的建议,从而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3)
现阶段,虚拟空间属于一种新生事物,这也让传统犯罪模式有了新的变化,进而引发了传统刑法的不适应性。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虚拟空间的犯罪特征进行总结,并从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帮助行为的正犯化、预备行为的实行化、单行网络刑法创设四方面,论述了虚拟空间中刑法理论的构建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