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冰介质爆破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万珍  佟铮  王宁 《工程爆破》2003,9(3):12-14
迄今 ,由于缺乏对冰介质爆破特性的了解 ,黄河防凌爆破仍停留在局部经验阶段。本文对冰介质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测定了部分力学特性。结果表明 ,在爆炸载荷作用下 ,冰介质呈现明显的脆性变形 ,并且其抗压强度是抗拉强度的 3~ 6倍。通过 -2 5℃气温条件下冰介质中标准爆破漏斗试验 ,求得炸药单耗为 83 0 g/m3,与爆破中软岩石的炸药单耗相当。  相似文献   

2.
姜占才 《爆破》1996,13(1):64-66
从简单的力学模型出发,研究了由砖,钢筋,混凝土三相非均匀介质构筑墙体的爆破参数,得出确定药包位置的简单公式,并在考虑墙体厚度的基础上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多向聚能爆破是一种新型爆破技术。为研究多向聚能爆破在爆破漏斗上能量分配特点,在阐明多向聚能爆破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基础上,设计了多向聚能爆破药包,进行常规爆破与多向聚能爆破的爆破漏斗体积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向聚能爆破能够增加爆破漏斗体积并提高了爆炸能量在岩石破裂破碎方面的分配比例,提高了炸药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多向聚能爆破是一种新型爆破技术。为研究多向聚能爆破在爆破漏斗上能量分配特点,在阐明多向聚能爆破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基础上,设计了多向聚能爆破药包,进行常规爆破与多向聚能爆破的爆破漏斗体积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向聚能爆破能够增加爆破漏斗体积并提高了爆炸能量在岩石破裂破碎方面的分配比例,提高了炸药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松散介质抛掷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本平  刘聪  王双利  马军 《爆破》2010,27(1):11-13
通过不同装药量和装药结构的松散介质抛掷爆破野外试验,研究分析了抛掷爆破技术中介质抛掷分布、抛掷率、最远抛掷距离等抛掷效果与装药量、装药结构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研究表明:装药量是影响松散介质抛掷爆破抛掷率的主要因素,炸药单耗控制在1.4~1.8 kg/m3之间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抛掷效果。采用速凝水泥砂浆将爆体表面进行封闭处理后,会取得更好的抛掷效果。装药结构对松散介质抛掷爆破的介质分布有较大影响,采用集团、线状复合装药结构,不仅使介质抛掷分布更为分散,而且抛掷率也高,能满足快速清障、抢修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了可单独在各种矿岩的生产台阶上进行的1:1深孔爆破漏斗试验和试验结果,并应用该试验确定了露天矿一系列合理爆破参数。具有直观实用等特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高原矿山深孔爆破参数选择提供依据,以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为指导,在与采场岩性相近的穿脉巷道中进行单孔爆破、变孔距爆破和斜面台阶爆破漏斗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小型爆破漏斗实验参数:最佳埋深0.68m,漏斗半径0.58m,炸药单耗1.78kg/m3,最小抵抗线0.70m。将其推算到深孔爆破中,得到深孔爆破参数:最大孔距1.8m,排距1.4m。工业实验进行验证,爆破效果较好,大块率明显降低,损失贫化率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高原矿山深孔爆破参数选择提供依据,以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为指导,在与采场岩性相近的穿脉巷道中进行单孔爆破、变孔距爆破和斜面台阶爆破漏斗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小型爆破漏斗实验参数:最佳埋深0.68m,漏斗半径0.58m,炸药单耗1.78kg/m3,最小抵抗线0.70m。将其推算到深孔爆破中,得到深孔爆破参数:最大孔距1.8m,排距1.4m。工业实验进行验证,爆破效果较好,大块率明显降低,损失贫化率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水介质药壶爆破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程玉泉 《爆破》2002,19(3):27-29
通过改进爆破技术设计,充分利用水介质扩壶、水介质药壶爆破与微差爆破技术相结合,达到安全增效、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水介质偶合峒室爆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万丛  朱礼臣 《爆破》1996,13(1):53-58,63
在药包周围充满水,以炸药,水及岩体相互作用进行峒室爆破,克服了以土为填塞物存在的缺点,提高了爆破效率。  相似文献   

11.
毫秒延时爆破振动叠加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进行了单孔爆破地震波数值模拟,其波形变化规律与相关研究相吻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孔延时间隔为0~25ms的爆破振动波形叠加作用的数值模拟,并讨论了两种不同延时间隔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即使延时间隔不足1/5倍主震周期,毫秒延时爆破的振速也低于齐发爆破的振速;当延时间隔约为1/2倍主震周期时,存在部分测点振速低于单孔爆破振速的现象,但由于爆破振动周期不规则变化,其降振的可靠性不高;当延时间隔大于地震波持续时间时,可避免前后地震波主震段叠加,从而将多孔毫秒延时爆破振速降低至单孔爆破的振速。  相似文献   

12.
井巷掘进微差爆破合理间隔时间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颖  刘积铭 《工程爆破》1996,2(3):14-18
根据相似原理和LivingstonCW爆破漏斗理论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得出最佳爆破参数,以此参数为条件进行5种不同延迟间隔时间的模型试验,求得破碎效果最佳的微差间隔时间为40~70ms,并为现场工业试验所验证。  相似文献   

13.
微差间隔时间、药量分布及测距对爆破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爆破震动影响因素入手,介绍了点爆源爆破震动的特点,分析了微差间隔时间、测点距爆区距离、药量分布等爆破参数对爆破震动的影响,用实测爆破震动波形论证了多段微差爆破时,爆破震动强度由微差间隔时间、测点距爆区距离、各段药量分布等爆破参数联合作用决定。当这三种参数达到最佳"匹配"时,就能达到最佳降震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相似原理和LivingstonCW爆破漏斗理论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得出最佳爆破参数,以此参数为条件进行5种不同延迟间隔时间的模型试验,求得破碎效果最佳的微差间隔时间为40~70ms,并为现场工业试验所验证。  相似文献   

15.
毫秒延时控制爆破技术在工程爆破界被普遍采用,目前对毫秒延时爆破在介质内部所产生的物理力学现象还没有相当准确的研究成果,毫秒延时间隔时间的计算也比较多地偏向于获取更好的爆破效果。本文从爆破地震波之间相互叠加干扰降振的原理出发,研究了毫秒延时爆破波形叠加干扰降振时延时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小波变换能量法识别雷管实际延时时间的方法,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为工程中应用毫秒延时爆破控制振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含空孔直眼掏槽微差起爆时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奇  杨永琦  王树仁 《工程爆破》1998,4(3):17-21,25
提出了岩石爆破破碎过程的分形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确定微差爆破起爆时间,从而建立了微差延期时间优化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以平巷含空孔直眼掏槽微差起爆时间为例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毫秒延时爆破干扰降振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秒延时控制爆破技术在工程爆破界被普遍采用,目前对毫秒延时爆破在介质内部所产生的物理力学现象还没有相当准确的研究成果,毫秒延时间隔时间的计算也比较多地偏向于获取更好的爆破效果。本文从爆破地震波之间相互叠加干扰降振的原理出发,研究了毫秒延时爆破波形叠加干扰降振时延时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小波变换能量法识别雷管实际延时时间的方法,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为工程中应用毫秒延时爆破控制振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工程爆破》2022,(3):58-61
在舟山长白岛1#、2#船坞围堰拆除中,根据围堰不同结构,采用不同的爆破方法和相应的爆破参数,获得较好的爆破效果。尤其是所提出的超深水平孔的钻孔方法和装药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改善破碎效果和降振两方面对国内外露天台阶爆破毫秒延时间隔时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基于改善破碎效果的研究,国外学者得出多个计算公式,但参数不同,给使用者带来困惑;国内学者多基于工程实践给出经验值。基于降振的研究,国外学者提出不同计算方法,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多基于工程实践给出最佳取值范围。同时展望了未来露天台阶爆破间隔时间的研究方向,可供爆破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非电毫秒雷管名义延期时间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杨享衢 《工程爆破》2003,9(3):58-61
从微差间隔时间、微差起爆网路等方面分析了设置非电毫秒雷管名义延期时间应当考虑的因素 ,指出了目前生产的非电毫秒雷管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并提出了对现行非电毫秒雷管名义延期时间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