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祝炜平  余建新 《华中建筑》2009,27(3):234-237
该文论述了文化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丰富内涵,认为保持现状和恢复原状是体现原真性的基本保护原则。不同的文物遗址适用不同的保护方法,而圆明园、宋六陵这样的遗址既要保护原状,又要局部重建,才能达到最佳的保护状态。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以求达到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艳茹  沈一 《山西建筑》2009,35(33):20-21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不管怎样发展、变换,人类文化都是从最古老的文化演变来的,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也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原真性原则是实施遗产保护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衡量与评估遗产价值的重要依据,对原真性原则的深刻理解与合理解读有助于提升中国遗产保护的质量。从文化遗产原真性概念的缘起入手,概述了国内对于原真性概念的讨论,以及对原真性原则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实践的反思与趋势,最后提出将原真性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进行剥离,或对原真性的衍生意义进行再命名,以实现在现有保护框架内理论研究对保护实践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原真性是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除了要符合登录标准外,还要在设计、材料、工艺和环境四个方面检验原真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流传于河南省的二夹弦是一种地道的民间艺术,也是一个有着深厚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剧种,本文以二夹弦为例探讨了该剧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诠释"广义原真性"并构建其评价体系,考察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代表不同理念的三代案例,对前两代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得失做出多层面的评判,并展望第三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进步,提出原真性的取舍不应有统一标准,而需在各实践案例中甄别。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命题,论文结合新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及策略,最终达到恢复城市记忆,传承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3)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是实现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非常重视并开展此项工作。在此趋势下,对非物质文化进行数字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保护与文化信息传播的效能,并在保护方法和实现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更有效地传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青 《南方建筑》2008,(2):11-13
“原真性”一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文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方法。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真实性是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概念,目前国内对真实性的判断和解读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试从判断逻辑、价值视角、本土语境三方面,对建筑遗产的真实性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真实性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5):43-4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然而,自汉代将其尊经之始,在经学视域下,《诗经》逐渐远离诗性特质,而被赋予厚重的经学内涵,推向经学的圣坛,承载着传播经学思想的重任。诗经学发展至明代,伴随着明中叶新思潮和诗学理论的产生,一股《诗经》文学阐释潮流兴起,使《诗经》研究实现了由"经"向诗的本质回归,确立了明代诗经学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郭璇 《新建筑》2007,(6):74-79
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要素间的相互依存是中国历史建成遗产真实性的重要特征。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对建成遗产中非物质文化要素的重视不足,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整体性保护策略的缺乏,许多历史建成遗产正面临着整体的真实性的破坏。探讨了中国历史建成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征及其重要作用,结合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体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1):62-66
为探讨分化诱导因子(DIFs)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增殖及趋电性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IF-1、DIF-3和Br-DIF-1处理后的B16-F10,并分别从单细胞、成片细胞和单层细胞三个层面研究DIF-3是否影响B16-F10细胞的趋电性.结果显示,DIF-3处理24h就可以明显抑制B16-F10细胞增殖;在直流电场作用下,DIF-3抑制单细胞、成片细胞和单层细胞的运动速度,但运动方向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旭升  万力  彭涛  董佩  钱静 《工程勘察》2012,(11):12-16
在云冈石窟地区,大气降水的入渗不仅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也是洞窟石壁表面水分的来源之一。夏季强降雨和春季融雪是研究区入渗水产生的重要途径。石窟山体包气带厚,入渗水需要经过多层介质才能补给地下水,以石窟围岩中发育的2组优势垂直裂隙为主要运移通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估算出降水入渗系数为2.6%~5.4%,平均入渗强度为10~20mm/a。  相似文献   

16.
云冈石窟水汽转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汽的凝结是云冈石窟壁面水分的来源之一。研究水汽转化特征和石窟山体的水汽环境变化特征,对石窟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水汽转化的基本原理,并针对石窟环境提出了凝结水的观测方法。通过在5号和9号洞窟布置监测系统,配合凝结水的观测,发现在夏季7、8月份云冈石窟内室存在水汽凝结的条件,单个凝结期可以持续数小时乃至数日。凝结期吸湿速率比非凝结期大0.017~0.054mm/h。窟内水汽环境变化与山体水汽环境的变化存在着相互作用。钻孔监测表明山体包气带基本处于水汽饱和状态,深部气温稳定在9~10℃之间,存在驱动空气对流的气压梯度。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135-136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载体,能否选拔出合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直接关系到这类中华文明活遗产能否得到传承的问题。分析和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的五大标准,指出被认定人所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祖先所创造的、必须亲自参与活态传承、必须原汁原味地传承、必须自觉传授给后人,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有资格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8.
云冈石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主要以高浮雕为主的石窟寺,普通的测量方法很难实现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 三维激光扫描仪比较适用于古典建筑和佛像、雕塑、壁画等的扫描. 采用三维激光对云冈石窟18窟扫描,获取高精度的文物数据,通过模型优化、纹理匹配等技术手段将文物逼真再现,多角度、高清晰地展示参观者在展柜旁无法观赏的任意角度和精度的文物细节.  相似文献   

19.
金一 《城市建筑》2014,(12):257-257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经济崛起,城市建筑遗产遭到破坏的新闻屡见不鲜。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很值得探讨。本文以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站在真实性保护的角度,结合建筑遗产发展现状,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