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彻底封堵非法盗采煤窑,采用分集药包爆破的方法,来破坏非法盗采煤窑的内部结构。盗采煤窑深度30~40 m不等,依据类似工程经验,每个煤窑需要炸毁的长度约为20 m;采用分集装药结构,将装药的药包均匀分布于巷道内,每个药包间距4 m,参考硐室爆破计算,获得分集药包位置和爆破参数。为了保证爆破安全及封堵效果,在硐内部支巷用编织袋装土后进行填塞,填塞长度不少于8m。爆后检查结果为煤窑顶板围岩坍塌,沿巷道形成爆破漏斗,达到封堵目的。  相似文献   

2.
黑沟主堆上坝料开采硐室爆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飞鸿  姚朝贵  解烨  杨路强 《爆破》2004,21(2):33-36
介绍黑沟主堆上坝料开采硐室爆破所采用的特殊方法.在硐室掘进过程中,由于施工的其中一条硐室掘进控制导线与设计方位线偏差,导致药室的最小抵抗线由原设计的40 m增大到实测的57 m,调整装药结构、装药位置及条形药包的装药量,合理利用已掘进成形的药室形状采用条形聚能药包进行超大抵抗线硐室大爆破.对于条形药包的端部采用类哑铃形装药结构,加大条形药室端部药量的措施.利用喷雾器实现湿式钻眼.查阅、检索到相关资料,未找到超过57 m抵抗线、类哑铃形装药结构和喷雾器硐室大爆破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3.
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分集药包硐室爆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宁 《爆破》2005,22(4):41-45
通过浙江省舟山市岙山基地的硐室爆破工程,介绍了条形分集装药硐室爆破设计的各环节.根据工程要求选择爆破方案,依据地质条件选择爆破参数,引入先进理论进行爆破设计,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保地面建筑安全.对条形分集药包的计算、爆破空腔效应、爆破地震效应等方面作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硐室爆破开采石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立新  倪荣福 《爆破》2001,18(1):81-83
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成本低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以石料开采为目的的硐室爆破。论述硐室爆破的设计方案,药室布置,其中药包,条形药包,爆破参数选择,装药填塞和起爆网路等。  相似文献   

5.
分集药包爆破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荫桐  刘殿中 《爆破》2003,20(4):41-44
在硐室爆破工程中。经常使用分集药包,关于分集药包对爆破漏斗及抛掷堆积的影响,进行了系列试验。其试验的结果可对分集药包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闽侯县白沙镇唐举矿区建筑用凝灰岩矿山爆破大块率较大的问题,对导爆管爆破网路进行了优化,在不增加雷管成本的条件下实现逐孔起爆。通过调整孔网参数、采用分段装药结构及空气间隔装药等手段,使炸药能量均匀分布,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分段装药比例、填塞长度及空气间隔长度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在分段装药比例为204∶52,一段填塞长度为3.5m,空气间隔长度为1.8m,二段填塞长度为2.9m时爆破效果最佳,有效地改善了爆破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闽侯县白沙镇唐举矿区建筑用凝灰岩矿山爆破大块率较大的问题,对导爆管爆破网路进行了优化,在不增加雷管成本的条件下实现逐孔起爆。通过调整孔网参数、采用分段装药结构及空气间隔装药等手段,使炸药能量均匀分布,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分段装药比例、填塞长度及空气间隔长度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在分段装药比例为204∶52,一段填塞长度为3.5m,空气间隔长度为1.8m,二段填塞长度为2.9m时爆破效果最佳,有效地改善了爆破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利用集中药包的叠加原理,结合爆破效果研究端部等效集中装药与柱状装药的等效关系。假设柱状药包是由一系列集中药包组成,柱状药包对端部岩石的作用是由一系列等量的集中药包对端部作用叠加的结果,计算获得了端部等效集中装药药量。以集中装药药量为依据,确定井巷掘进爆破及台阶深孔爆破等柱状装药端部抵抗线及合理的填塞长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集中药包的叠加原理,结合爆破效果研究端部等效集中装药与柱状装药的等效关系。假设柱状药包是由一系列集中药包组成,柱状药包对端部岩石的作用是由一系列等量的集中药包对端部作用叠加的结果,计算获得了端部等效集中装药药量。以集中装药药量为依据,确定井巷掘进爆破及台阶深孔爆破等柱状装药端部抵抗线及合理的填塞长度。  相似文献   

10.
集中药包和分集药包爆破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现场进行了集中药包与分集药包硐室爆破的大量模拟试验。文中对两种药包产生的爆破漏斗和抛掷堆积效果进行了分析 ,并就两种药包产生的爆破漏斗的上、下破裂线和深度以及最远抛距等参数的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同时 ,对分集药包最佳间距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的结论是 :在定向爆破筑坝中 ,可以采用分集药包改善抛掷堆积效果 ;在按经验公式计算的药量不变的前提下 ,存在一个有利于抛掷堆积的分集药包“最佳间距”。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变某隧道平导爆破效果差、爆炸能量利用率低的现状,采用ANSYS/LS-DYNA模拟不同轴向不耦合装药结构形式对爆破效果的影响,优化装药结构,以期达到增强爆破效果,降低粉尘量和岩石大块率的目的。合理的选择数值模拟中的材料模型和算法,是高效模拟分析轴向不耦合装药结构爆破的关键,因此采用ALE算法对孔口空气填塞不耦合,孔口炮泥填塞、上部空气间隔不耦合,孔口水介质填塞、底部水介质间隔不耦合,孔口炮泥填塞、上部水介质间隔不耦合,孔口水介质填塞、中部水介质间隔不耦合和孔口炮泥填塞与中、上部水介质间隔不耦合的装药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以爆炸应力波云图和最大拉应力来评价炸药爆破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介质可以降低炮孔壁附近岩石的压力。装药长度1.25m时,孔口炮泥填塞、上部空气间隔不耦合装药结构较孔口空气填塞不耦合装药结构,能提高爆炸能量的利用率;孔口水介质填塞、底部水介质间隔不耦合装药结构和孔口炮泥填塞、上部水介质间隔不耦合装药结构,爆炸能量利用率基本相同;孔口水介质填塞、中部水介质间隔不耦合装药结构的炸药爆炸能量利用率较其余5种装药结构都大,能提高爆炸应力波对岩石的作用,使得爆炸应力波更加均匀作用于岩体,降低大块率产生。此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现场爆破方案设计与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工程爆破》2022,(1):59-62
介绍了一座双曲线钢筋混凝土筒式结构冷却塔的定向爆破拆除。阐述了冷却塔结构特点、爆破难点、总体拆除方案、设计参数的选择及飞石防护措施等。爆破取得预期效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花岗岩石场开采爆破实践,介绍了在特殊环境下,利用间隔装药结构和使用普通毫秒导爆管雷管,直接控制炮孔起爆的毫秒延时爆破技术,以及在深孔爆破对有害效应进行控制的相关技术方法和参数。当炮孔深度h≤20m时,采用一层间隔,分两段装药;炮孔深度大于20m,小于25m时,采用两层间隔,分三段装药,孔间间隔时间Δt=100125ms。在爆区采用"一钻到底"的钻爆施工方式,一次爆破用药量≤2 000kg;根据距爆区最近距离为60m的情况,确定最大单响起爆药量为79.7kg。为在当前电子雷管单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运用普通毫秒导爆管雷管实现毫秒延时爆破、保障爆破安全、改善爆破效果、降低爆破成本等,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花岗岩石场开采爆破实践,介绍了在特殊环境下,利用间隔装药结构和使用普通毫秒导爆管雷管,直接控制炮孔起爆的毫秒延时爆破技术,以及在深孔爆破对有害效应进行控制的相关技术方法和参数。当炮孔深度h≤20m时,采用一层间隔,分两段装药;炮孔深度大于20m,小于25m时,采用两层间隔,分三段装药,孔间间隔时间Δt=100~125ms。在爆区采用"一钻到底"的钻爆施工方式,一次爆破用药量≤2 000kg;根据距爆区最近距离为60m的情况,确定最大单响起爆药量为79.7kg。为在当前电子雷管单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运用普通毫秒导爆管雷管实现毫秒延时爆破、保障爆破安全、改善爆破效果、降低爆破成本等,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炮孔装药的结构形式和应用范围,达到特定爆破效果的目的,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间隔装药和不耦合装药的基本分类、功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分析了露天深孔爆破和隧道掘进爆破常用装药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讨论了在控制爆破施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装药结构可以改变炸药的爆炸作用方向、能量利用率和爆生气体作用时间,这是控制爆破危害、改善爆破效果的主要技术手段。合理选用、设计优化装药结构在爆破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大型露天矿山爆破振动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采用底部空气柱装药结构爆破减振技术。通过公式推导,找出岩石爆破中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装药结构轴向不耦合系数的关系式。采用底部空气柱装药水下爆炸实验,研究峰值压力、冲量、比冲击波能与空气柱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柱长度增加,可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峰值压力,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在舟山绿色石化二期矿山开采爆破工程中,当填塞长度、装药量相同时,通过底部空气柱长度递减的对比实验,采用逐孔爆破技术可清楚得出底部空气柱装药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爆破振动。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大型露天矿山爆破振动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采用底部空气柱装药结构爆破减振技术。通过公式推导,找出岩石爆破中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装药结构轴向不耦合系数的关系式。采用底部空气柱装药水下爆炸实验,研究峰值压力、冲量、比冲击波能与空气柱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柱长度增加,可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峰值压力,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在舟山绿色石化二期矿山开采爆破工程中,当填塞长度、装药量相同时,通过底部空气柱长度递减的对比实验,采用逐孔爆破技术可清楚得出底部空气柱装药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爆破振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具有悬坡和陡峻坡等复杂地质构造的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水垫塘边坡开挖难题,采用超深孔抛掷爆破技术,严格控制钻孔角度、质量、装药量和装药结构,采用高精度非电雷管起爆网路,在其高程1 000~1 030m的边坡实施了爆破开挖。结果表明:30m超深孔抛掷爆破效果较好,光爆面在爆破后直接成型,边坡平整,整个爆区底板平整,半孔率在90%以上,并且有效控制了爆破振动对边坡的影响,达到了预期的爆破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