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人民健康,增强职业道德和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挖掘民族饮食文化和民族特色食品,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将营养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融合,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此研究的目的是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性,完善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首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深挖各教学章节思政元素与案例,再以思政融合项目为驱动,依托特色思政实践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和多元化考核体系,推动思政元素在教学全过程的有机融入。思政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在多样化的实践项目中锤炼技能,并驱动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
每门课程都有着各自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能力与素养的三重维度,而在当前教育变革的背景下,这些维度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要素,发挥各自的育人作用,并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自然结合、紧密联系。文章通过对“烹饪营养学”课程的思政要素进行挖掘与提炼,并对其实施实践过程进行说明,为课程思政的深入贯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食品营养学”课程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还应融入思政元素,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基于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两性一度)的食品营养学金课建设过程中,课程思政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食品营养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在金课建设中进行思政设计,系统挖掘思政元素,应根据课程自身属性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思政资源建设、育人目标、素材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建设,联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大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热点。“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立足于专业知识,明确了“食品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同向同行奠定基础;探索课程思政融入的方式;以淀粉的生物合成这一小节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大思政背景下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前行是当代高校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本文总结了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本科课程“化学与工程材料”在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等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实践探索,并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思政教育对专业知识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案例分析法、问答式法加视频教学法的组合课程思政方法效果较好;实现课程思政的持续改进需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茜  赵浩安  曹炜 《轻工科技》2023,(1):187-190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健康中国”“强国梦”时代背景下,本文按照OBE模式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结合课程思政育人的教育方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传统“食品营养学”的教学进行改革,为探索符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善创新”的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深入挖掘《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工程认证OBE理念开展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以期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能够达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有力抓手,纺织纤维科学课程是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工融合”实验班的学科基础课,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案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以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题宴席设计与制作”为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在教学团队确定了“以价值塑造为核心目标,让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为价值塑造服务”的整体思路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根据课程内容凝练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以为餐饮类专业课程思政抛砖引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彦姣 《西部皮革》2022,(19):103-106
当代审美的话语权牢牢的把握在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手里,我国高校的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多以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手法为教学内容。而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并成为鲜明的中国符号,有着“衣冠上国”的美誉。因此“中外服装史”课程对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突出的作用。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无前瞻性,考核方式单一使得学生缺乏兴趣,认为学服装史无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鉴于此,作者通过对知识内容的重构、沉浸式的教学方法,再现历史的鲜活素材,提升了学生对中国服饰文化的认同和喜爱。通过此教学模式,有效的解决了教学“痛点”问题,让学生爱上史论课,爱上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先红  温钢 《食品工业》2022,(12):162-164
“食品营养学”是高等院校中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基础医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食品生产密切相关,其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学生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对高等院校食品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青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从重塑课程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思政元素融入载体及注重思政成效考核5个方面讨论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并设计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旨在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以“餐饮美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首先以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为起点,对“餐饮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分;其次,从“美育为媒,以美育德,以美育人”和“因势利导,向美而行,致知力行”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知识点的教学示例,论述专业课程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其教学融入的方式和方法,以期为旅游餐饮、烹饪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的摇篮。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着眼当下出现的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以“烹饪营养知识”这门课作为载体,结合该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思政元素开展了教学设计,旨在探索更好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以期通过教学加强对学生食品安全的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食以安为先、科学配餐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王莉  陈丹  杨晓慧 《食品工业》2023,(11):237-239
“课程思政”供给结构和要素配置在“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供给内容很关键。文章依托“食品原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特点,基于该课程内容中的育人内涵和思政教学目标,挖掘和凝练出“食品原料学”课程思政元素,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融入“食品原料学”课程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效果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保健食品概论”课程对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与人文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该课程的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出发,探讨“四环课程”原理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新模式,丰富教学活动、优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文章概述了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并提出了对该课程的思政教学进行优化的策略,包括重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优选思政资源和方法,以工程案例研究、典型人物激励、故事导入和学术讨论等多维度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以鸟巢、港珠澳大桥为主要应用载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模式。阐述课堂思政建设背景与意义,剖析“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切合点,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改革方向与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晓影  张慧  吴杰 《西部皮革》2023,(22):111-114
文章以课程思政视角,梳理了箱包结构设计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学情特点、思政元素、教改思路和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等内容。通过以“技能为重,思政融合”为导向,将专业知识、能力与思政、职业素养相融合。在知识中深挖思政元素,不断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达到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相互协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