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金恬 《山西建筑》2009,35(13):53-54
以理解时代精神为出发点,从符号学、类型学的角度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以及之后新媒体时代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追溯了西方建筑艺术理论研究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演变,提出并论述了晚期现代主义是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西方建筑美学转型的酝酿期和过渡期,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特征,揭示出由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发的西方建筑美学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十九评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在西方各国确曾盛极一时。同时,代表着这一运动的建筑大师们,也由此而名噪一时,成为当代的风云人物。但自从以美国罗伯特·文丘里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在1966年发表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文以后,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与早期现代主义之间的严重对立。文丘里后来虽也曾表示,早期现代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张庭伟 《时代建筑》1993,(3):9-13,30
后现代主义建筑从思潮到实践,已风行十多年了。后现代主义规划(Post Modern Planning)则是近年来美国规划界争鸣的中心问题之一。犹如后现代主义建筑一样,后现代主义规划既有理论,也有实践。事实上,引发关于后现代主义规划的争论的起因,是八十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解构主义建筑思潮的产生及建筑风格进行阐述,探讨了这三种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大学建筑形式、特征及风格,以引导设计人员对大学建筑形象的生成产生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作为多元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由六七十年代以来,在美、英、意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建筑思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开始产生影响,并深深扎根于世界文化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产生和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局限性,对我国运用后现代建筑理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同其它建筑理论与风格一样,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经过一阵紧锣密鼓之后,也日趋销声。平静之余,人们不难发现所谓新潮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也有酷似现代主义之前的地方,甚至,还保留着一些现代建筑运动先驱们的思  相似文献   

8.
《华中建筑》2021,39(5)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和苏联都认识到现代建筑的发展面临一个"死胡同",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兴起,探索了现代建筑新的发展方向及表现形式,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该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背景和发展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和苏联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案例,归纳两者不同的发展路径和设计手法,反思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价值和出现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流行的一种文化思潮,对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探析后现代主义的道德教育观,并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道德观进行了分析、扬弃,以促进当前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开始,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的鼓噪中,商业文化首次取得了建筑理论的话语权,如果说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者们高扬以建筑改造社会的理想主义旗帜,那么当代的建筑先锋们则乐此不疲地赶赴消费时代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和后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符合逻辑的发展与完善,它们是20世纪建筑创作理论的主流。80年代西方兴起的解构主义及其依附的非理性主义是当前建筑创作理论中的新反叛思潮,它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2.
郑溪 《云南建筑》2008,(2):17-20
“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产生的矛盾引发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并提出“文脉主义”的观点,本文叙述了“文脉主义”的发生背景、忽视与重视的历史.提出了创建建筑文脉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脉主义城市观。  相似文献   

13.
非理散构倾向的建筑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韬 《山西建筑》2006,32(7):18-19
从哲学思想的演进到建筑思潮的变革探讨非理散构主义设计思潮的起源、发展及对建筑创作实践的影响,作为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设计新思潮,给现代建筑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王凯 《华中建筑》2006,24(12):3-4,11
通过对中西方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以及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比较,对当代中国建筑界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和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指出二者在语境上面重要区别的同时,试图给出中国建筑思想中后现代主义流行的意识形态层面原因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5.
建筑理论和建筑史奠定了建筑批评学的理论基础,建筑的思潮变化和实践都离不开建筑的批评。通过建筑批评学的视角去分析中外后现代主义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在突破了功能主义之后的人性化、自由化的设计思想变化。研究表明,由于中西方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中外后现代主义的驱动因素和发展方向都不尽相同。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建筑的发展会更加多元化、强调地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陈伟 《福建建筑》2006,(6):11-13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建筑运动,它在现代主义尚未退出建筑设计舞台时悄然登场。影响虽不及后者,但作为一种对传统的反叛,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和普及符合建筑风格的兴起和更迭的自然规律。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建筑学界用最快的速度消化和吸收着西方建筑思潮。对后现代主义,国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学习。这种立足于自己民族传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接受学习外来的事物的姿态不可不谓是一种进步。停滞就意味着消亡,建筑设计发展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后现代主义为其以后的传承者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近代西方建筑思潮的发展与变革, 着重对当代世界两大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与晚期现代主义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在设计思想、审美取向、技术观念与表现手法上的辨证对比, 试图揭示建筑艺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之后的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第二教研室于一九八五年五月二日举行了一次生动的教学研讨会。近年来,自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冲破了现代派建筑的一统  相似文献   

19.
谢小英  罗汉军 《建筑》2004,(6):81-84
人类建筑活动总是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紧密相联。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相呼应的。而后现代建筑师们就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他们在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审慎和清醒地考察后,对其进行了“重写”,拓展了现代建筑中未曾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建筑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许多中国的建筑师在吸取和借鉴后现代建筑思潮时往往忽视了对有关思潮产生的文化理论以及导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的研究和了解,因此没有真正领会后现代主义建筑内在的活力和美学内涵,使设计流于肤浅的模仿,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建筑形式。本文试图揭示此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西方建筑》一书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焕加先生在教学之余所作的13篇教学札记,内容包括近代建筑革命、建筑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结构、当代西方建筑审美意识的变异、建筑风尚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文章,全书对现代西方建筑发展演变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下面就(论现代西方建筑卜书中有关现代西方建筑发展演变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一简要的概述。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20世纪前半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代和30年代,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了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