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潘公平 《陕西水利》2010,(2):146-147
本文分析了泾惠灌区冬小麦生长期内降雨及灌溉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了灌区冬小麦生产中的灌溉经验,以泾惠渠灌溉试验站冬小麦需水量试验结果为依据,并结合冬小麦灌溉研究的成果,提出了灌区冬小麦节水灌溉技术方案,对于合理利用灌溉水资源,提高灌区冬小麦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冬小麦控制灌溉试验资料,对冬小麦需水规律、灌溉定额、灌溉水生产效率、冬小麦群体质量等进行分析,提出冬小麦各生长阶段土壤水分的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5%~95%,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5%~75%。控制灌溉技术能较好地调节土壤水分及冬小麦对养分的合理吸收。促进并控制冬小麦群体结构和高产个体的形成;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冬小麦需水量减少了40%,节约灌溉水量64.1%。增产22%。  相似文献   

3.
我区地处冀南,有种植冬小麦的习惯,小麦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的40%以上,是左右粮食形势的主要作物。由于冬小麦全生育期都生长在旱季,60%以上的耗水量需要人工灌溉来补充,因而它是农田灌溉的用水大户。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挤占农业用水较多,我区水资源匾乏满足不了冬小麦丰产灌溉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科学灌水,麦田灌溉又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我们于1991年秋后在肥乡县李庄支渠万亩示范区进行了冬小麦灌溉预报试点工作,1992年全区推广了27万亩。实践表明,对冬小麦开展灌溉预…  相似文献   

4.
根据在晋中地区对冬小麦进行的四种灌溉制度试验对比,研究了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最终产量、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三水处理的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高产小麦对水分需求,是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也是最经济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文中提出了一套适合华北半湿润偏旱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节水效益型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5.
田丰 《山西水利》2008,24(2):37-39
分别对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及水肥耦合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冬小麦田间水分转化与消耗规律以及水分、肥料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为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制订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储水灌溉节水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储水灌溉是利用土壤水库调蓄作用,把地面水以较大灌水定额通过灌溉储存在土壤中的一种灌水方法。可以做到以丰补欠,秋冬水春夏用,汛期水非汛期用,提高水源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同时可以减少农田灌溉高峰期用水量,缓解工农业和作物间争水矛盾。本文以冬小麦储水灌溉试验为例,分析了储水灌溉节水增产效果及其机理,并给出了当地冬小麦储水灌溉适宜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春小麦、油菜的需水规律,在对北疆实施喷灌地区进行连续三年灌溉试验研究,通过分析田间灌溉试验资料,提出了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春小麦、油菜的化化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8.
雷鹏祥 《陕西水利》2010,(3):144-145
试验详细研究了关中地区冬小麦苗期至灌浆成熟期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与水分关系最为密切,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张喜英  裴冬  由懋正 《水利学报》2001,32(1):0090-0096
本文根据4年的连续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及其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影响和不同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建立了优化的冬小麦灌溉制度。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常年灌溉次数在3~4水,如果实施优化灌溉制度,干旱年灌三水、平水年灌两水、湿润年灌1水,灌水定额60mm,可减少生育期灌水次数1~2次,冬小麦产量提高7%~1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1%~24%,这对减缓本区地下水位的下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北京永乐店试验站的田间试验资料,得出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简称SPAC)水热运移耦合的WheatSPAC模型计算需要的土壤参数与冬小麦遗传参数。将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土壤水分温度等。利用WheatSPAC模型对不同灌溉条件下的田间水热状况与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对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返青后作物蒸腾消耗占净辐射的50%以上;如果返青后墒情较好,在拔节期进行灌溉对冬小麦的最终产量最为有利;如果在拔节之后进行一次灌溉,则灌溉进行得越早对产量越有利;三水以后,随灌溉量的增加,产量的边际效益递减;返青后,降雨与灌溉的总量约240mm对冬小麦的生长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河北省又是我国水资源最匮乏的省份之一。随着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总需水量亦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农业灌溉用水量占社会总用水量的80%左右。因此,走节水农业的道路势在必行。冬小麦、夏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干旱少雨的春季,所以,冬小麦灌溉用水量是农业用水量的大户。因此,1994年我站和河北省灌溉中心试验站等单位合作进行了“冬小麦灌溉实时预报技术推广应用”研究,于1998年4月完成该项目研究,1998年6月通过省级验收。该项目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京永乐店试验站的田间试验资料,得出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植物一大气连续体(简称SPAC)水热运移耦合的WheatSPAC模型计算需要的土壤参数与冬小麦遗传参数。将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土壤水分温度等。利用WheatSPAC模型对不同灌溉条件下的田间水热状况与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对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返青后作物蒸腾消耗占净辐射的50%以上;如果返青后墒情较好,在拔节期进行灌溉对冬小麦的最终产量最为有利;如果在拔节之后进行一次灌溉,则灌溉进行得越早对产量越有利;三水以后,随灌溉量的增加,产量的边际效益递减;返青后,降雨与灌溉的总量约240mm对冬小麦的生长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产量与水分关系递推模型和多阶段供水决策模型,制定作物节水灌溉制度,并以晋中区冬小麦为例,使用山西省潇河灌区灌溉试验站的试验资料,通过分析计算,求得冬小麦三种水文年各种供水条件下的产量与供水时间。这些计算结果可试用于区域内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系统分析和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同时该方法为灌区灌溉管理中进行灌溉预报、浇关键水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定的节水供水制度较一般的灌溉制度。可提高单位水生产量0.12~0.25kg/m ̄3。  相似文献   

14.
在开封惠北试验站进行清水灌溉、污水灌溉田间试验,探讨了污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在冬小麦关键用水期更有利于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污水灌溉后对土壤有一定的重金属污染;污水灌溉对冬小麦的茎叶及子粒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7,(4):137-139
2011—2013年在山西省临汾市灌溉试验站进行冬小麦灌溉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延迟灌水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旨在优化半干旱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通过对冬小麦产量及生育期耗水量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下,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灌水时间的延后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会产生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冬小麦总耗水量、水分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提出半干旱地区冬小麦的最佳灌水方式:丰水年份拔节水延后20 d灌溉,干旱年份灌浆水延后20 d灌溉,可获得适宜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5,(5):138-142
为改进作物实时灌溉模型中有效降雨量的取值方法、提高实时灌溉预报的精度,针对已有研究模型中有效降雨量取值方法不符合作物生长规律的不足,通过冬小麦灌溉监测试验以及气象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冬小麦有效降雨量,建立降雨量与有效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并应用在郑州地区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实时作物系数修正和灌溉模拟中。结果表明:用土壤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有效降雨量来修正的逐日作物系数更符合冬小麦生长规律,提高了实时灌溉模拟的精度。通过土壤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有效降雨量真实反映了田间作物短期水分变化,可以为实现精准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冬小麦成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总结出冬小麦成水灌溉各项控制指标以及适宜在天津地区利用浅层咸水进行农田灌溉的工程模式,为天津地区开发利用咸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原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对于农业节水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望都试验站1991~1993两年的冬小麦试验资料,利用Jensen模型,建立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求解出冬小麦作物敏感系数,编制二维动态规划程序,确定出冬小麦的灌溉制度。其结果与试验相吻合,可用于指导农业灌溉和生产。  相似文献   

19.
潘登  任理  刘钰 《水利学报》2012,43(7):777-784
黑龙港及运东平原是河北省的主要农业区,同时也是华北平原的少雨中心,探讨适用于该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类型,并应用于制定优化的灌溉制度,对于该区域节水农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经过参数率定与模拟验证的土壤水评价工具(SWAT)为手段,设置了1种充分灌溉处理和9种非充分灌溉情形,拟合得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依据水分敏感系数(或指数)确定出灌溉的关键生育期,以不考虑氮磷胁迫的历史灌溉情景为基本情景,设置了3种优化灌溉方案。结果表明:在所确定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的关键生育期,采用优化后的灌溉量,与基本情景相比,在保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下的作物基本稳产(产量平均增加2.54%)的前提下,平均节省灌溉量23.5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6.29%。总之,模拟得到的优化的灌溉制度对于该区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的农田节水灌溉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论述了灌溉预报节水的科学性,分析了藁城市灌溉实验站1985年以来发布的60期灌溉预报,总结出了不同保证率年冬小麦的灌溉制度以及灌溉预报推广应用的节水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