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介绍光学组件中心偏的测试原理,给出了测量系统和光路的设计方案,详细地介绍了中心偏的自动测试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CCD技术和中心偏的测试原理,给出了测量系统和光路的设计方案,详细地介绍了中心偏的自动测试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合理、科学地利用统计技术,确立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既保证测量设备质量,又降低了检定及校准的费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合理、科学地确立各类测量设备确认间隔,常见的做法是:可依据本单位实践经验,参考器具制造厂有关资料、国家法规及其它单位资料先确定一个周期间隔,再不断积累数据.在用统计技术论证后,若发现规定的确认间隔不合理,应采取措施延长或缩短间隔.  相似文献   

5.
徐京生 《计量技术》2000,(11):45-47
本文介绍了统计技术在测量设备确认间隔中的一个应用,以保证测量设备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开支、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6.
红外体温测量仪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几种用于体温测量的红外温度测量仪表 ,并讨论这几种红外测量仪表的示值修正方法和在实际使用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红外温度测量仪  相似文献   

7.
鱼沉鱼 《硅谷》2014,(15):131-131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辐射温度测量技术的更新速度在加快,各类辐射测温计层出不穷,其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文章以红外辐射温度测量技术为中心,分别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几种常见的红外辐射测量仪器,进而简要分析其应用现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微处理器和FPGA的异构双核机构,设计一款多功能时间间隔测量仪,该款仪器不仅对火工品中多种产品进行快速准确测量,还可以作为计量标准器具使用。  相似文献   

9.
吴海英 《硅谷》2011,(6):105-105
三坐标测量仪是指在一个六面体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表现几何形状、长度及圆周分度等测量能力的仪器,又称为三坐标测量机或三坐标量床。三坐标测量仪有轮廓精度、几何精度、定位精度等功能。采用三维光学测量系统对物体进行全方位扫描,最大限度避免死角,提高工作效率,在极短时间内可获得高密度完整数据。  相似文献   

10.
11.
Theoretical data are given from calculations of how the scattering indicatrix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optical system (only diffraction distor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without aberration effects) affect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and, hence,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a surface. Estimations of the systematic error of measurement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基于马赫—曾德(Mech-Zehnder)干涉原理的光纤传感振动检测系统,成功地进行了FRP混凝土结构的振动检测。光纤传感器粘贴于结构件表面(或埋入结构件内部)的干涉型光纤技术,为复合材料结构的实时振动监测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塞曼效应仪测定电子荷质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光源发出光谱线在外磁场作用下分裂为多条谱线的事实,通过采用塞曼效应两种测量方法一拍照法和目测法对电子荷质比进行测定,分析测量方法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介绍激光衍射测量圆度误差的原理、测量方法,并用光学分度头对同一工件处圆表面的圆度误差进行了对比实验,所用激光测量装置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可实现非接触测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白光干涉理论,研制了水平扫描白光干涉长度测量仪。该系统主要包括水平扫描定位工作台及驱动部分、白光干涉显微镜、光栅位移传感器、CCD摄像头、计算机及其接口电路。所研制的测量系统具有1nm的精度,可用于对V型槽纤芯距测量。  相似文献   

16.
文中旨在探讨电能表现场校验仪在线测量电能表时可能引入的附加误差及纠正措施。根据电能表现场校验仪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影响电能表现场校验仪的测量结果的典型分量,确定各分量所带来的附加干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纠正的措施,确保电能表现场校验仪在线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首次从理论上分析基于单模光纤的位移干涉仪用于高速漫反射面速度测量的相位误差,包括来源和大小及其与系统各参量的关系.计算了光束从光纤出射,经漫反射面反射,再耦合进单模光纤的光场表达式.结果表明,相位误差的来源包括两部分:光束传输衍射效应及漫反射面表面的随机相位特性.由相位误差引起的位移和速度相对误差都在10-6量级,并且同时采用VISAR和光纤位移干涉仪来测量爆轰加载下铜飞片的速度轨迹.实验结果表明,单模光纤位移干涉仪的实际测量精度可以和VISAR相当,证明了单模光纤位移干涉仪用于高速漫反射面速度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The uniformity of optical coatings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s large diameter optical devices are widely used. Absorption loss in optical components, particularly in optical coatings, is a limiting factor in high-power laser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ree techniques for surface absorption loss measurement, including the photothermal deflection technique, the surface thermal lens technique, and the photothermal detuning technique. The influence of the size of the heating and probe beam on the photothermal detuning technique is studied in detai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hotothermal signal of the photothermal detuning technique for absorption measurement of the optical coating point by po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imaging measurements for absorption loss of coatings, are the heating beam size and the step accuracy of the sample translation stage. The heating and probe beam siz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otothermal detuning techniqu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photothermal detuning technique can be used for imaging of absorption loss measurements of optical coatings.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upports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of the photothermal detun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对电子水平仪以节距法测量平板平面度过程中产生的粗大误差和定位误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抑制定位误差产生的方法,确保平板平面度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光纤传象束是由数万根单丝直径为十微米左右的光纤组成.初始时断丝都很少,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弯曲,当弯曲超过一定次数时,就会因为疲劳而产生断丝,严重影响传象的质量.当断丝超过允许范围时,就不能正常使用.因此为了测量光纤传象束的疲劳特性以及对其使用寿命做出科学的词价,本文提出了测量光纤传象束疲劳特性的比较先进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种装置,它是采用步进电机驱动与控制、特种光源、光学显微装置、彩色监视系统及自动记数装置等几部分组成,文中介绍了该装置的组成结构、设计要求及测试原理,分析了影响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情况.本装置精度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