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姜黄素与2-溴异丁酰溴(EBi B-Br)通过酰基化反应引入溴原子制备含溴姜黄素衍生物(Br-Curcumin-Br),然后再以Br-Curcumin-Br为引发剂、Cu Br/Bpy(2,2’-联吡啶)为催化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考察了此聚合反应过程中MMA的转化率以及聚合物分子量随时间的关系,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随转化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转化率和分子量都随时间增加呈线性增加,分子量随MMA转化率增加也呈线性增加,而且不同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比较窄(PDI<2)。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采用溶液聚合方法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问题中投料方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不同比例对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通过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得到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可控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3.
悬浮聚合法制取不同分子量级别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爱兰  钟宏 《应用化工》2001,30(5):21-23
采用粉状MgCO3 作为分散剂 ,悬浮聚合制取了分子量从 2 4× 10 4 ~ 2 5 4× 10 4 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考察了温度、引发剂种类和浓度、分子量调节剂、转化率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规律 ,用粘度法测量了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的分子量。结果表明 :温度的升高、引发剂浓度的增大、分子量调节剂的加入都会导致分子量的减小 ,随着转化率的提高 ,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大。在同等条件下 ,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 (BPO)聚合所得的分子量较偶氮二异丁腈 (AIBN)高。通过实验 ,得到了满足作者需求的分子量 (96× 10 4 ~ 10 0× 10 4 )的聚合物的聚合条件为 :分散剂MgCO3 用量 1% ,单体∶水相 =1∶2 5 (质量比 ) ,引发剂BPO浓度 0 5 % ,反应温度 70℃ ,反应时间 3h。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环戊二烯钠为引发剂,对丙烯腈在甲苯中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丙烯腈聚合的影响,并且用粘度法对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发现环戊二烯钠/甲苯体系对丙烯腈聚合反应具有较高的引发活性。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增大,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下降;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和分子量都增大;发现在0℃和引发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200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及聚合物产物粘均分子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茚基钠作为引发剂,对丙烯腈在甲苯中的聚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丙烯腈聚合的影响。发现茚基钠/甲苯体系对丙烯腈聚合反应具有一定的引发活性,且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增大,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下降;延长聚合反应时间,转化率和分子量都增大;温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影响不大,但对聚合产物分子量有明显影响。用粘度法对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链转移剂调控DMDAAC均聚物分子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工业级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反应单体、甲酸钠或甲醇为链转移剂,选择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分子量在800~9000的PDMDAAC.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pH值、引发剂用量、还原剂用量和链转移剂用量对聚合产物特性粘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研究了链转移剂对PDMDAAC分子量的调控作用及其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茚基钠为引发剂,对丙烯腈在四氢呋喃中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与溶剂配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丙烯腈聚合的影响,并用粘度法对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茚基钠/四氢呋喃体系对丙烯腈聚合反应具有一定的引发活性,且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增大,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下降;当单体用量一定时,溶剂的量越多,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越低,而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却越大;反应时间在1 h之内,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和粘均分子量都增大;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影响不大,但对聚合产物粘均分子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洋  李海英  迟继波  雷良才 《应用化工》2013,(2):253-256,263
以2-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CuCl和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用原子转移自由基(ATRP)的方法,在80℃下合成带有卤原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分子引发剂,在20~50℃下,以丁酮和正丙醇的混合液为溶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聚合,制得侧链含有环氧基团的PMMA-b-PGMA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窄,聚合物的分子量可通过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AN/MA自由基共聚合可控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单体配比,采用丙烯腈(AN)与丙烯酸甲酯(MA)自由基溶液共聚合,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剂二甲基亚砜中合成了丙烯腈共聚物.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的用量、升高反应温度等条件,都可以使聚合体系的转化率提高,但是会使共聚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通过TGA的研究,发现共聚物的失重可以明显分成3个阶段,这对后期研究原丝的预氧化、碳化过程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四氢呋喃(THF)或二乙二醇二甲醚(2G)为结构调节剂,研究了聚合体系中丁二烯二聚体对合成中乙烯基聚丁二烯的聚合速度、转化率以及聚合物微观结构、[η]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丁二烯二聚体的存在,不影响聚合物微观结构(THF体系)、分子量分布和单体浓度的动力学反应级数,但影响转化率、聚合物微观结构(2G体系)、[η]和表观增长活化能。  相似文献   

11.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烧为溶剂,采用四氢呋喃或二乙二醇二甲醚为结构调节剂的条件下,研究了聚合体系中水对合成中乙烯基聚丁二烯的聚合速度、转化率以及聚合物微观结构、特性粘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水的存在,不影响聚合物微观结构(添加THF体系)、聚合速度、单体浓度的级数和表现增长活化能,但影响聚合转化率、聚合物微观结构(添加2 G体系)和特性粘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P(n-BMAb-NIPAM))。考察了引发剂、催化剂、反应温度等对聚合反应结果的影响,最终确定较为合适的反应条件,制备出分子量确定、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大分子引发剂,并成功引发第二单体继续通过ATRP反应,获得P(nBMA-b-NIPAM)。研究结果表明:所确定的ATRP反应体系能实现n-BMA的可控聚合,获得末端带溴原子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n-BMA-Br))作为大分子引发剂继续通过ATRP反应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最后获得分子量确定、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P(n-BMA-b-NIPAM)。实验证明,利用高价态铜络合体系可以实现单体的可控聚合,而且可以保持聚合物末端较高的卤官能度。  相似文献   

13.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研究了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过程中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苯乙烯磺酸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用量为0.6%,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 h条件下可获得低分子量窄分布聚苯乙烯磺酸钠。  相似文献   

14.
乳液法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低水油比的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探讨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及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水油比条件下,反应参数对苯乙烯的转化率和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98%、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达到32万.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所得产物为单分散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接枝壳聚糖,研究了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光谱、XRD及扫描电镜分析证明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成功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研究表明,最佳反应条件:当引发体系用量为反应体系的1%,壳聚糖:甲基丙烯酸甲酯=1:4(质量比),在70反应4h后,其接枝率为46.84%,接枝效率为45.89%。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酯类光刻胶成膜树脂,研究了合成工艺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并对其在光刻胶中的应用性能,如碱溶性、涂膜表面干燥性、感度和分辨率等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在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6%~1%、反应温度80~85℃、3次进料条件下,制得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4 341~53 696,分子量分布为3.66~5.69,由单体质量比MAA∶MMA∶BA为25∶50∶25的成膜树脂配制的光刻胶,分辨率达35μm。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双官能团引发剂2,5-双(2-乙基己酰过氧化)-2,5-二甲基己烷(TX-141)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的聚合活化能为91 kJ&#8226;mol-1左右,计算得到TX-141引发剂的分解活化能为140 kJ&#8226;mol-1左右,与实验值接近;TX-141引发剂的反应级数约为0.72,说明MMA聚合终止基元反应中单基和双基终止并存.同时与相似半衰期的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比较,发现当TX-141引发剂浓度为BPO的1/2时,两者在各个聚合温度下的聚合动力学曲线几乎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有明显增加,随聚合转化率增加,TX-141与BPO引发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之比从1.2变化到1.33;由TX-141引发的聚合物低转化率时DSC曲线出现放热峰,而高转化率以及BPO引发的聚合物则没有.说明双官能团引发剂TX-141引发聚合时,在低转化率下TX-141引发剂的2个过氧键没有全部断裂,随聚合进行,断裂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8.
以超临界CO2为反应介质进行了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的聚合,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并且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MBFA-12)为共聚单体与TFEMA共聚合,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与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都是影响TFEMA均聚合的因素;引入MBFA-12共聚单体可以改善聚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性,从而可使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由22 316增加到39 98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由1.93降至1.49,同时使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共聚物膜的表面性能随着共聚物中MBFA-1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对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结构的精确控制,采用核磁共振(1H-NMR)、多角度激光散射联用凝胶渗透色谱(GPC-MALLS)和气相色谱(GC)表征聚合物结构和观察反应动力学,研究了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氮氧稳定自由基共聚合(NMP)制备P(St-co-CMS)的反应行为以及以P(St-co-CM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30℃,苯甲醚为溶剂,BPO/HTEMPO为引发体系引发St与p-CMS的氮氧稳定自由基共聚合过程中,St和p-CMS的转化速率接近,p-CMS按其在单体混合物中的比例均匀进入共聚物分子链,共聚物分子量随转化率增加线性增大,P(St-co-CMS)的组成和分子量可控。在反应温度为100℃,苯甲醚为溶剂,CuCl/PMDETA为催化体系,P(St-co-CMS)为引发剂引发St的ATRP反应体系中,氯甲基全部用于引发St聚合,形成梳形支链;低转化率阶段,聚合物分子量随转化率增加呈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较窄;在较高转化率下,聚合体系发生交联,形成凝胶;P(St-co-CMS)中p-CMS含量越高,凝胶越早发生。通过选择不同p-CMS含量的P(St-co-CMS)为大分子引发剂以及将苯乙烯转化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制得了主链分子量在25000~30000、支链数目在6.3~42.6、支链分子量在6000~17000的一系列梳形支化PS。  相似文献   

20.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苯为介质,Span80/Span20为乳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分子量高达9.4×106的聚丙烯酰胺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油水比、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相对分子量、聚合转化率以及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其最佳聚合配方及工艺条件为:油水体积比为1.4,单体浓度30%,引发剂用量0.003%,乳化剂用量12%,聚合温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