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7油层组是姬塬油田的主要生油层段,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该区勘探和评价程度的不断深入,长7油藏展现出一定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后期增储上产和长期稳产的主要资源基础。通过开展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储层展布规律、成岩特征刻画、储层物性与沉积微相的耦合关系等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区长7油藏储层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为后期油藏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镇泾地区中生界延长组油气聚集层位岩性油藏发育,为了揭示低渗透油藏成藏特征及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选取镇泾地区长7和长8油层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测井声波资料分析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流体过剩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过剩压力主要为8~13 MPa,长8油层组过剩压力相对较低,只有极少区域达到10 MPa,长7油层组烃源岩具有远远大于长8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分布,该过剩压力差是长7油层组油气运移到长8油层组储层的主要驱动力。相邻层位过剩压力差高值区是原油的高产富集区,而同层位过剩压力差相对低值区也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推测研究区东北部过剩压力差高值区和东南部大范围的过剩压力差低值区为有利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镇原油田H45井区以长8为目的层滚动建产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小层对比、沉积微相、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深入认识H45区三叠系长8油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藏储层物性较差,属特低-超低渗储层,砂体南西—北东走向,H45井区附近砂体最厚。受断层影响,本区长8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油藏主要受岩性因素控制,储层物性不同造成含油性存在差异。结合开发井参数,明确了长8油藏的出油下限及油水界面。甩开井实施结果表明,本区东南部仍有扩边潜力,下一步将针对长8油层继续滚动实施。研究成果为后期建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老区未来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补充层系之一。研究资料表明,马岭油田长8油层组油藏的储层属于砂岩型储层,总体上物性较差,属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主干河道部位;成岩作用过程中溶蚀作用对于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作用明显。长8油层组上部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位置或主河道侧翼位置,具有河道砂岩比较发育、相对较好的物性特征。同时,油藏饱和度与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具有正相关性。说明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的形成与储层分布和储层发育特征关系密切。同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距离油源近,两侧泥岩比较发育,具有形成油藏的有利圈闭等特征,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旬邑地区石油开发程度不足,含油层较浅,有利于后期的开发,但前期的地质研究不足,经过前期的勘探开发后显示,长8段储层有好的油气显示,但是长8油层的产油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开展地质特征重新认识研究工作,为后期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将利用地层对比与砂体剖面分析发现由于储层的砂泥互层与隔夹层比较多导致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别强,这是制约长8油层产油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9油藏的分布规律以及富集特征不够明确,限制了研究区勘探开发的现状,通过对长9油藏的构造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孔隙空间、砂体发育特征等因素综合对比剖析,根据长7油藏过剩压力分布特征以及油气成藏配置探讨了研究区长9油藏富集规律及潜力区预测。结果表明:长9油藏局部低幅度构造及裂缝发育为油气运聚提供了有利条件;长9油藏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填隙物发育绿泥石、浊沸石、铁方解石,其次为水云母、硅质等;长9油藏储集孔隙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为特低孔特低渗—低孔低渗油藏;长9油藏储层砂体的连通性受到浅水三角洲前缘环境的控制;韵律、隔夹层的发育及其他储层非均质性差异造成研究区油气富集的差异;长9油藏油源来自长7烃源岩,受到长7内部过剩压力的作用下选择性充注成藏,导致油气在区域上分布不均;结合油藏地质研究以及过剩压力恢复分布特征,认为元521井区可作为下一步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对华庆地区长9油藏的深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尖山地区长7油层组油页岩具有厚度大、含油率高且分布范围广等特点。随着近年胡尖山油田勘探不断深入,长7层新出现出油井点多,油藏规模大的特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是长庆油田在该区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特征对砂体展布和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长7含油砂体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究,从地质概况、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相研究、结合储层特征和油气运移聚集理论等方面对该区的长7油层做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含油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同时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探评价井资料,总结和分析了工区内各油层的储层特点,对该区的产建有利区作了预测分析,为下步建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油藏以长91小层为主要含油层系,属超低渗储层。该区长9油层组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主要有研究区地处凹陷中心、油源充足;沉积相带的展布决定了砂体分布,从而对油藏平面上的分布起到决定作用,油气主要富集于分流河道砂体中;高渗储层是形成高产富集区的基础的基础、储层砂体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的,反映出油层为优质储层,而且具有较高的试油产量,同时也严格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火焰山构造存在控油因素多样、地表淡水侵入、油藏剖面油气层分布规律复杂等特点,测井识别油气层难度较大。为此开展了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及油气层分布特征研究。研究成果在现场应用中,较好的指导了该地区的油气层测井识别评价,为进一步加快火焰山地区的勘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地区长71砂组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随着吴420长63油藏的发育,该层位的勘探潜力引起了勘探家们的重视。研究区长7是鄂尔多斯的主力烃源岩,总体上向南西变厚,向北东尖灭的分布特征,岩性圈闭是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沉积展布研究,在成岩和沉积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了评价,通过沉积、储层评价、构造图、已发现油层平面展布图的叠加,查明了研究区的有利勘探区域,认为7-1R岩性圈闭和7-2R岩性圈闭及7-3R岩性圈闭是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提出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技术精细评价储层、水淹层的分析方法及处理系统。通过辽河、胜利等10多个油田及所属区块勘探开发应用,计算出不同类型油藏储层及水淹层;研究了储层结构、特征及产能;划分并描述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含油气储层及其几何形态、空间分布;特别是分析了区块油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域,为区块油藏精细评价、调整挖潜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以不同实例具体阐述了这一系统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孙宏晶  罗旋 《河南石油》2010,(6):18-21,25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地区长7^1砂组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随着吴420长6^3油藏的发育,该层位的勘探潜力引起了勘探家们的重视。研究区长7是鄂尔多斯的主力烃源岩,总体上向南西变厚,向北东尖灭的分布特征,岩性圈闭是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沉积展布研究,在成岩和沉积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了评价,通过沉积、储层评价、构造图、已发现油层平面展布图的叠加,查明了研究区的有利勘探区域,认为7—1R岩性圈闭和7—2R岩性圈闭及7—3R岩性圈闭是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
陇东城壕—南梁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最有利的生油区内,是近几年陇东油田重点勘探和评价的区块之一,而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该区块重要的勘探目标层位和产油层位。通过对城壕—南梁地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类型和储层非均质性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城壕—南梁地区长6储层物性、含油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区内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岩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好的物性条件,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藏是典型的岩性油藏,该区域的油藏特点是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通过对康台区长6油藏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油藏分布主要受油源、沉积相以及储层物性等多方面共同影响。本文主要对康台区长6油层储层分布的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寻找低渗透储层中有利于高效储层的控制因素,为油藏的开发提供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HLG地区长6层油藏平均埋深2.2km,目标层位原始压力较低,采用天然能量开发不能满足油田采收率的要求,分析认为研究区长6油藏有注水开发的必要性,本文并从储层敏感性、水驱油效率、水驱采收率预测三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上三叠统长7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威  文志刚 《岩性油气藏》2012,(6):101-105,120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7油层组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但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致密砂岩型岩性油气藏的成藏富集机理是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入勘探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从烃源岩、沉积相、储集层及构造特征等方面入手,总结了该区长7油层组油气藏分布特征和规律,并分析了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马岭地区长7油层组主要为岩性油气藏,深湖浊积岩为主要沉积类型,油气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沉积相及储层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页岩油是目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其地质要素、富集机制与开发特征具有特殊性,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页岩油效益开发的有效举措。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测与采样、测井资料解释、地质与工程参数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在页岩油地质评价方面重点关注岩性、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裂缝发育程度及甜点优选;在工程评价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甜点,提出适合于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页岩油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参数。主要认识有:①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发育典型陆相页岩油,为三角洲前缘和半深湖亚相沉积,源内致密砂岩主要为低孔-超低孔、超低渗储层或非储层,根据地质和力学参数,由好至差储层综合划分为Ⅰ,Ⅱ,Ⅲ和Ⅳ共4类,其中Ⅰ和Ⅱ类储层是甜点目标。②长7段页岩油藏依赖储层流体与岩石的弹性膨胀驱动及溶解气驱动,注气补充能量潜力相对有限。针对地质评价优选出的Ⅰ类储层,采用九点法、七点法或交错排状水平井网的准自然能量开发,而Ⅱ类储层采用七点法或五点法水平井网。③长7段典型井页岩油水平井初始产量不高,初期递减率较高,后期递减率逐渐降低,生产周期较长,产量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唐俊  王琪  马晓峰  廖朋  郝乐伟 《特种油气藏》2012,19(6):28-31,14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该研究区已经探明的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层位之一。油藏成藏机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的预测和评价难度较大。鉴于研究区这一地质特点,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1储层为例,选择资料丰富的20口井的小层参数数据,首先应用Q型聚类分析对该区域长81储层进行了分类,得到了评价分类指标;然后利用判别分析法对Q型聚类分析的分类指标进行了验证,综合给出了储层评价的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在砂岩储层的评价中是可行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面评价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为盆地长4+5-8油层组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勘探、评价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不同区块长4+5-8油层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不具可对比性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红河油田川口地区长6致密油藏油气富集程度及产能差异较大,通过油藏主控因素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对储层重新评价;结合探明区块开发情况,分析认为沉积相带、砂体厚度、储层物性、风化壳淋滤作用是影响油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试油结果及测井资料的研究,确定了该地区长6油藏储层的岩性与含油性下限、物性下限、电性下限,并分层位建立了吻合率较高的二次解释模型,对储层的综合评价和该区开发部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