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峡库区开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程实例,系统地论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区工程的场址选择,填埋规模,服务年限,埋填工艺,进场垃圾成分,地下水收集与排放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与导排系统,填埋场气体导排系统,垃圾坝,截洪沟,覆盖土,封场工程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右岸橄榄坝沙沟的泥石流活动具有松散固体物质以坡面崩塌补给为主、泥石流活动频率高和成灾快,冲刷强烈,危害严重等特征.在分析泥石流危害及活动特征的基础上,对橄榄坝沙沟泥石流排导槽的最佳过流横断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已知排导槽排泄流量、排导槽纵比降的条件下,通过最佳泄流时排导槽的水力半径、排导槽特征深度的计算式,确定了橄榄坝沙沟排导槽的最佳过流断面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在排泄频率为2%的泥石流时,橄榄坝沙沟设计斜墙“V”型排导槽的最佳过流横断面宽度为7.80m,深度为3.91m.  相似文献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竖(斜)井开挖,许多大断面的竖(斜)井采用排渣导井法进行开挖,排渣导井在排渣过程中,常常因为地质和人为因素造成堵井,排渣导井堵井处理起来十分困难还相当危险,影响工期,增加成本。主要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竖(斜)井开挖施工中排渣导井堵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引水枢纽首部的漂浮物影响水工建筑物和水质,漂浮物高效治理问题亟待解决。以拦、导、排为基本思路,对水库治漂浮槽进行了改造,设计出旋转式浮筒拦排。对旋转式浮筒拦排在不同来水流量、不同安装角度和不同漂浮物的情况进行了试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来水流量越大导排漂效果越好;合理的安装角度对驱动浮筒的转动起到一定作用;一定质量和运动速度的漂浮物对导漂效果起着积极作用。针对改扩建工程和新建工程分别提出导排漂设计方案。本研究可为引水枢纽漂浮物的治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其他类型建筑物的导排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受多条泥石流沟的威胁,为避免泥石流灾害带来巨大损失,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模型试验,对猪拱地沟泥石流静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布置,制定了防治对策。此外,还对猪拱地沟的泥石流防治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价。结果表明:拦挡坝能够有效阻止大颗粒固体物质参与泥石流活动,可减轻上游沟道的冲刷程度;停淤场使部分小颗粒固体物质停留,最终只有少量的固体物质和洪水通过排导槽下泄;“V”形排导槽具有立体束流特点,排导效果显著;排导槽出口位于坚硬的基岩,抗冲刷能力较强,有利于排导槽的稳定。“拦挡、停淤、排导”防治体系效果良好,对今后泥石流防治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三峡梯级枢纽坝址为上游漂浮物集聚地,漂浮物不仅影响发电水头,而且对环境、水质、航运等均存在不利影响.从近坝区河势、来漂现状、运移规律、排导拦清漂设施应用情况、治漂效果现状等方面对葛洲坝枢纽漂浮物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以排为主、导排清结合"治漂思路下的对策,探讨了"以清为主"的大系统综合治漂思路和对策,论述了深入研究葛洲坝、三峡梯级枢纽漂浮物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大流量地下水是影响引水隧道施工的重要因素,以锦屏二级水电站3号引水隧洞9+472桩号位置的集中涌水点为例,介绍了地下水永久导排处理措施,并对导排水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堵水灌浆、临时排水等措施对地下水进行导排处理后,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的永久结构物未受影响。导排施工降低了外水压力,减小了地下水对引水隧洞永久结构物运行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渗。部分湿润气候区因降雨量较多、土层储水能力不足,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效果不佳。在毛细阻滞覆盖层中添加非饱和导排层(unsaturated drainage layer,UDL)是改善毛细阻滞覆盖层在湿润气候区防渗性能的措施之一。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毛细阻滞覆盖层中UDL的侧向排水作用进行了实测和验证,对影响UDL侧向导排长度的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尺寸为2.0 m×1.0 m×0.4 m(长×宽×厚),结构剖面从上至下依次为粉土层(20 cm)、砂层(10 cm)和碎石层(10 cm)。试验结果表明:累计降雨量为882.2 mm,UDL侧向导排水量为9.5 mm,占土层入渗水量的13.7%,水分侧向导排作用可观。UDL侧向导排长度影响因素数值分析结果表明:①细粒土厚度和渗透性对导排长度的影响因降雨量而异,当降雨量较小时,细粒土层越厚、渗透性越低,侧向导排长度越长;②UDL厚度对水分侧向导排长度影响不明显;③UDL进水值越低,细粒土储水能力越大,细粒土侧向导排失效时间和UDL侧向导排介入时间越晚,但持续降雨后期导排长度衰减速度更快,进水值须根据当地降雨条件和覆盖层粗、细粒土水力特性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大寨沟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进水口上游约300 m,为低频率大型粘性泥石流沟,威胁电站的施工与运行.根据大寨沟泥石流特性和主体工程建设需要,采用"排导明渠(槽)+堆渣压坡+局部抗滑桩"进行综合处理,沟内修建拦沙坝、堆渣和排导渠,下游开挖山体形成排导槽将泥石流改道排出主体工程区,确保了电站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东川型梯形排导槽结构开展了室内动床模拟试验,进行了45组试验,结果表明:排导槽纵比降及肋板间距发生改变时,动床上的平面形态及纵剖面形态均因试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肋板高度及肋板间距一定时,排导槽纵比降增大,最大冲刷深度有增加的趋势;动床颗粒粒径组成变化较为复杂,但在肋板间距相同的情况下,大致表现为过流后动床上残留的泥沙粒径大于10 mm的颗粒质量分数随排导槽纵比降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技术介绍 孔隙水是泥(土)污染物的重要赋存介质.导排孔隙水,迁移、转化与分离泥(土)中的污染物,能够从源头上削减泥(土)污染物含量.基于孔隙水电动导排的污染泥(土)原位脱水减污技术,以兼具导电与排水功能的电动土工材料(EKGs)为电极,将电动排水和电动修复优势互补,在电渗流和电迁移共同作用下,导排孔隙水,透析泥(土)-...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漂浮物进入电站进水口前沿,并在适当时候将漂浮物导向排走,在大朝山水电站设置导漂排装置,两端支承装置都能随水位的升降而移动,文章介绍该导漂排的布置及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董士镛 《人民长江》1996,27(3):10-13
葛洲坝水利枢纽布置采用“一体两翼”的布局,“以排为主,导排结合”是其治沙原则,以上游两条防淤堤和下游三条导堤为制导,以二江泄水闸为泄洪排沙主要手段,配以拦导沙建筑物,承担主要泄洪排沙,以大、三江冲沙闸为辅,分担相当的泄洪排沙。在电站厂房普设排沙底孔和排水洞,分担厂前来沙特别是粗沙排泄,多种泄水排沙建筑物互相配合,形成全线泄排,从总体上解决葛洲坝工程的泄洪排沙。  相似文献   

14.
汉江流域水草漂浮物多发,影响水生态环境、发电、航运、供水等,故对碾盘山水电站拦导漂排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当前水电站工程漂浮物治理多依靠人力与船只机械清理,存在安全、失控、低效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工程发挥长期稳定效果。根据汉江漂浮物特征及碾盘山枢纽运行特点,经对设计方案结构荷载和安全稳定分析,运用已开发的水力一体拦导漂浮排技术装备和实用成果,在电站引水渠布置水力一体拦导漂排,将漂浮物引导至泄水闸适时开闸排向下游。该方案有利于充分发挥电站发电效益,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水力一体治漂适应漂浮物规律,系列技术适应各类工程综合治漂,解决工程治漂短板。  相似文献   

15.
荆江沙基堤防的管涌险情抢护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管涌险情的成因,“外截内导”的指导原则,“围井导滤”和“蓄水反压”的抢护方法,“出清水不带泥沙”的管涌险情控制标志.防止管涌的主要方法是前堵后排( 导) 或前堵后压,以排为主,截、排、压兼施,延长渗径,改变堤基的渗流状态.采用填筑堤内平台,使覆盖层的厚度与水头差相等,是防止管涌险情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管涌险情的成因,“外截内导”的指导原则,“围井导滤”和“蓄水反压”的抢护方法,“出清水不带泥沙”的管涌险情控制标志.防止管涌的主要方法是前堵后排(导)或前堵后压,以排为主,截、排、压兼施,延长渗径,改变堤基的渗流状态.采用填筑堤内平台,使覆盖层的厚度与水头差相等,是防止管涌险情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沟道型弃渣场是因受地形条件限制而采用的渣体堆放类型,根据水土保持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按照"先拦后弃"的原则,此类渣场防护设计应在沟口修建拦渣坝,拦渣坝上游的洪水处理应根据沟道洪水流量大小采取相应的排导设施,渣体挡护、排导设施修建完毕后再行堆渣。针对某水利枢纽工程的沟道型弃渣场现状,在比较各种防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拦挡、排导等综合防护措施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7,(3):37-44
泥石流冲击力是拦砂坝发生冲击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泥石流对拦砂坝的冲击力,可为防止拦砂坝发生冲击破坏及拦砂坝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影响泥石流冲击力的因素众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选取泥石流浆体容重、排导槽坡度、排导槽进口泥深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别对3个因素设立3个水平,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确立9组试验方案,分别进行数值模拟,以关键点泥石流最大冲击力为评价指标,基于试验结果,运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浆体及块石冲击作用下拦砂坝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排导槽坡度为影响冲击力大小最显著的因素,其次为排导槽进口泥深、泥石流容重;泥石流浆体会对整个坝体产生冲击作用,而块石仅对坝体局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田淮 《四川水利》2007,28(1):24-26
沟道型堆渣场因受地形条件限制而采用的渣体堆放类型,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此类渣体防护设计首先应在沟口修建拦渣坝,拦渣坝上游洪水的处理应根据沟道洪水流量大小采取相应的排导设施。渣体防护、排导设施修建完毕后再行堆渣。本文针对鹧鸪山隧道已成西洞口沟道型堆渣场现状,在比较各种防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渣体上布置排导、挡护设施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铁路上广泛使用排导沟防治泥石流灾害,但它的应用受到一定地理条件的限制,本文提出了两个必须考虑的条件,通过室内试验,对在动床和定床上运动的阻力及输移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排导沟设计方法,最后,用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条件下设计方法基本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