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垄作区田作为水土保持措施已在黑龙江省丘陵地区推广应用。由于垄作区田能拦截流失土壤和地面径流,其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十分明显。由于垄作区田能形成土壤水库,增加土壤湿度,因此具有节水增水作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区田设计方法,并编成计算机程序,可供区田耕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无肥区和施肥区不同土壤营养面积的试验得出 :黑土垄作区甜菜的有效营养面积是 3 7.8~ 5 3 .4× 67cm ;最佳营养面积是 2 7.3~ 2 9.7× 67cm。无肥区植株有较小的有效营养面积和最佳营养面积 ,施肥区植株有较大的有效营养面积和最佳营养面积。土壤营养面积过小 ,个体生长影响较大 ,会改变其生物学生长规律 ,S型生长曲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开采年限的新老井场为研究对象,以未污染的苇田作为对照,开展了辽河油田土壤石油烃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含盐泥浆、含油废水和残油渣油泥等在井场开发过程中进入土壤,使井场土壤石油总烃含量(TPHs)显著高于对照,且老井场的污染程度重于新井场.新老井场污染土壤均表现为土壤TPHs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北方特定植烟区域土壤为对象,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施石灰对连作烟田土壤酸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施用适量的石灰可以使连作烟田的土壤酸化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土壤的活性酸度(pH值)平均升高0.5个单位,水解性酸度平均降低46%;并使土壤的转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恢复比率分别为13%、85%、21%和25%.从理论上证明了施石灰对北方连作烟田具有一定的改土效果.为评价北方连作烟田的石灰改土效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遥感监测土壤对于及时快速掌握农田肥力状况,合理施肥意义重大。NDVI在监测地表植被覆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田植被覆盖种类单一,其他影响因素少,这使得通过NDVI监测水稻长势,间接监测土壤肥力状况变得可行。本文就是利用中巴-2号卫星的CCD的植被指数对南京溧水县水田的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741,相对误差为0.1663。结论发现利用中巴卫星的植被指数对研究区的的水田氮素的监测是可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研究区的氮素等级分布图,实现了遥感监测溧水水田土壤全氮的估测。  相似文献   

6.
在垄作黑土区设置肥料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甜菜生产中尿素最佳用量为12.9kg/亩,磷酸二铵为5.4kg/亩.在上述用量范围内,每kg尿素平均增产块根57.0kg,每kg磷酸二铵增产根块13.0kg,氮肥在甜菜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多样性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为探讨黑土生态系统转变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对黑土区3种生态系统和豆田3种施肥制度下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多样性以草地(GE)最高,其细菌丰富度(S)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农田(CK)和裸地(BE);在豆田土壤中,长期不施肥(CK)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NPM),长期单施化肥(NP)最低。UPGMA聚类分析表明,NP与CK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相似性系数达到65.5%,NPM与GE和BE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相似性系数分别为52.5%和57.3%。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作物根茬留田可以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促进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过程,从而更新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质,保持地力常新。这种培肥效应,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增强土壤的保持水土和保肥供肥性能,增加了作物的产量。连续根茬留田还有迭加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集了江西 1 6个县市 9种主要母质的 6 0 9个农田耕层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 .统计结果表明 :平均值为 2 6 7mg/kg ,缺硫和潜在缺硫样点占 39 1 % .按地区分 ,以赣南、赣东北山区缺硫最严重 ,有效硫小于 1 2mg/kg的样点占 2 6 6 %~ 4 4 7% ,其次是丘陵地区 ,有效硫小于 1 2mg/kg的样点占1 0 0 %~ 1 9 0 % .按母质分 ,以石英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最缺 ,约占 50 %~ 6 0 % ,其次是红砂岩、泥质岩 ,缺硫为 30 %~ 4 0 % ,这些是江西省急需施用硫肥的土壤 .水稻土以黄砂泥田、麻砂泥田、红砂泥田、鳝泥田等土属有效硫缺乏面积最大 ,全省水稻土有效硫缺乏的面积约为 1 0 3 8万hm2 ,约占水稻土面积的 34 % .  相似文献   

10.
采用除草剂、尿素和线虫生防制剂豆丰1号颗粒剂处理大豆胞囊线虫田土壤,定期取样、分离和鉴定,研究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真菌区系的动态变化。试验表明:施用尿素有利于协调根际真菌区系平衡;除草剂施有后对根际真菌区系有抑制作用,但通过对除草剂有降解作用的真菌的产生可恢复根际真工力区系平衡;而颗粒剂的施用有利于有益真菌类群的增加,可通过向颗粒剂中添加多种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如镰孢属(Fusarium)、粘帚霉属(Gliocladium)和拟青霉属(Paecilmyces)来进一步稳定和提高生防制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葫芦岛地区 ,由于锌厂常年 (尤其是近期 )排放SO2 已使该区土壤性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测定结果 :土壤表层 ( 0~ 2 0cm)有效S提高 1~ 5倍 ,全S含量提高 2 1 .38%~ 87.86% ,在严重影响区 pH值已下降至 5 .0 5~ 5 .0 3.锌厂排放的SO2 所形成的酸雨危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瘠薄红壤有效碳库(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矿化碳)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碳库和碳素有效率有很大影响,绿肥,稻草秸秆肥和厩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矿化碳的数量、碳素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的土壤。施肥对全碳、矿化碳的影响为:厩肥>绿肥>秸秆稻草肥>本田还田>对照,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为:绿肥>厩肥>稻草秸秆肥>本田还田>对照,对活性碳(CA)、CPMI,碳素有效率A、B、C的影响为:绿肥>稻草秸秆肥>厩肥>本田还田>对照。在提高CA、CPMI方面,绿肥和稻草秸秆肥优于厩肥。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碳库和碳素有效率与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或极相关,CPMI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或极相关,反映了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可以运用CPMI来评估土壤碳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阳烟区13个不同生态类型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烟区土壤化学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有机质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为pH.南阳烟区土壤物理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容重、孔隙度;第二主成分为土粒密度.南阳炯区土壤生物学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为纤维菌数、放线菌数、氨化菌数的综合指标.南阳烟区土壤物理和化学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容重、孔隙度;第二主成分为土粒密度.南阳烟区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为有机质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为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真菌数等生物学的综合指标;第三主成分为pH、土粒密度、容重等理化综合指标;第四主成分蛋白酶活性和放线菌数的生物学综合指标.为抓住主要矛盾从不同层次研究和改良南阳烟区土壤生态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透山铜尾矿重金属分布及尾矿区和农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尾矿中四种重金属Cu、Zn、Ph、Cd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淋滤-富集现象,对周围土壤存在较大的环境威胁.尾矿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16.27,达重污染程度;周围农田土壤为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1.29.四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别为:Cd、Cu为重度污染,Zn为轻度污染,Pb为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麦田周年水资源、不同季节水资源、冬小麦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构成,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塬区麦田不同时段水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多数年份早春土壤有效贮水量占生长季水资源总量20%以上,最高可达到38%.春季麦田水资源64%来源于早春土壤水库贮水,秋季麦田水资源52%来源于初秋土壤水库贮水,由于麦田春季消耗了大量土壤水库贮水,夏季麦用水资源只有22%来源于春末土壤水库贮水.冬小麦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一半来源于早春土壤贮水,一半来源于返青后生长期降水量.鉴于冬小麦既可以利用上年收墒期降水,又可以利用当年生长期降水,对周年水资源利用率较高,针对陇东塬区两年三熟的种植方式,建议采用冬小麦 小秋作物的种植模式,既可以变两年三熟为一年两熟,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利用光、热、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紫色土区小流域降雨的观测、径流养分和泥沙含量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紫色土区养分的流失规律。多数研究认为,土壤养分大部分随泥沙携带而流失,而本文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了:在研究区域,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径流的流失,而随泥沙携带的潜在土壤养分,由于产沙量较少,其流失总量并不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热带地区海南儋州一个典型农场为样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质量指标的空间变异.研究选择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中的7项土壤质量指标(总有机碳,容重,粘粒含量,速效P、K,阳离子交换量,pH)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存在酸化和养分贫瘠化现象.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基底值普遍高于表下层土壤,说明表层土壤由于受随机因素影响更为强烈导致空间变异性增强.在各项土壤质量指标中,pH和土壤容重主要表现为基底效应,总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K含量以及亚表层土壤粘粒含量表现出中等空间相关性,表层粘粒含量空间变异随距离增加而增加.在GIS支持下,采用块段克立格方法(block kriging)进行各项土壤质量指标的空间内插得到指标的等级分布图.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迎接淡水危机的挑战,在"雨养农业”建设中通过油渣、绿肥、秸秆"过腹还田”、发展节粮养殖业、扩大粪肥来源,通过改掺土积肥为粪草堆肥、提高粪肥质量,节约施肥劳力,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提高降水生产效率、预防旱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新修梯 (条 )田黑垆土上进行的 2 0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和黄绵土施用非腐解玉米秸秆盆栽试验结果一致表明 ,秸秆直接施用较腐熟土粪更能显著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和土壤五碳糖、六碳糖的含量 .连年施用秸秆后 ,松结合态腐殖质达到腐殖质总量的 30 %左右 ,松紧腐殖质比值接近 1∶1 ;土壤中与有机质分解转化密切相关的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施化肥和粪肥显著增加 ;同时秸秆有活化土壤磷素和减缓磷吸附固定的作用 .因此 ,施用非腐解有机物是快速提高梯田土壤有机质 ,加快土壤腐殖质更新 ,增产稳产 ,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培肥措施之一 .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及红黄泥4种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速度很快,随着固铵量增多,固铵速度下降,反应后24小时固定基本上达到平衡,不因土壤种类而异。数学拟合结果表明,以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 lovich方程描述供试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资料最优,抛物扩散方程也能较满意地描述实验结果,以零级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差。供试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的热力学资料均能用一元Langmu ir吸附等温式、Freund lich吸附等温式和Temk in吸附等温式拟合,拟合结果均达极显著水平,但以一元Langmu ir吸附等温式的拟合结果最优,由一元Langmu ir吸附等温式可以求得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的热力学平衡常数、最大固铵量以及固铵过程中的自由能变△G°。供试土壤固铵过程的自由能变△G°均为负值,说明供试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为一自发过程,4种土壤固铵强度依次为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红黄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