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连年增产的趋势,进入21 世纪的十多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飞猛进,2004~2012 年实现“九连 增”,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饲料粮、工业用粮增长迅速,粮食生产结构矛盾突出,供求结构不对称,粮食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性约束作用凸显,受气候影响较大,产量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波动,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建议采取更严 格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保障耕地生态安全,完善现有补贴政策,采取更灵活的补贴方式,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推 广、农业机械应用等方面的补贴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高效利用粮食资源,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及相关产业结构,加快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中农地发展权即是 问题之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的明确关乎农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存在的农地发展权归属 不清、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不当及土地征收征用缺乏考量农地发展权保障功能等缺陷。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创设,应明确农地发展权 归属,严格宅基地的使用,强化农地发展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是江苏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生产粮食680万t左右,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0%。粮食总产在全国18个重点产粮市中居第3位。盐城市80万hm2耕地中种粮面积占80%以上,麦子、油菜、水稻、玉米播种面积达93万hm2以上,是盐城市大农业的主体产业。如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行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土地产出力,是推进盐城市粮食产业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相关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对湖北省4个市46个村274个农户实地入户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了农户对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面临风险损失的认知及其对规避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农户认知的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产生的风险损失超过了其得到的征用补偿;农户在农用地使用权征用后应对风险损失能力有限,对规避路径的认知不足。最后,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法制建设、农民风险损失规避能力建设和征地补偿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农地被征用,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相对偏低,以及国家征用土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方式单一、社会保障缺失等方面原因,失地农民失去生活保障,面临生存问题;收入不稳定,大多数收入下降;转移就业率低,就业形势不乐观;身份尴尬,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游离.建议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以民生为本,结合实际搞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工作;健全失地农民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不稳、保障不力、专业素质不高严重制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农民吸 纳新技术的能力不高、农业生产分散使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增加,效果不理想。必须建立健全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体系,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发挥骨干作用,社会力量广为补充;加强政府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保障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发 展;理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进行规范管理;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审制度,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并密切结合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强农业技术 推广网络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资源,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民来说土地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我国的集体土地制度在一定时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已经暴露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陷、客体范围不清、政府权力过大、农民利益难以保障等问题。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本身所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使得广大农民的利益受损,对社会的安定和稳定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改革农村集体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路遥 《计算机科学》2013,(4):490-494
利用1976 年MSS、1989 年TM 和2001 年ETM 三个时相遥感数据,进行辽宁省东港城市扩展遥感监测。结果表明:东港市向 东南方向扩展,1989~2001 年城市扩展速度大于1976~1989 年城市扩展速度。城市扩展破坏了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使耕地和自 然湿地减少。以后城市规划不仅遵循社会经济规律,更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严守农业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城市扩展遥感监测,强 化生态景观设计,打造北方滨江湿地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农业由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过渡的必要途径。 当前农地流转规模还不大,成果还不稳定;流转形式不丰富,流转制度不规范;流转市场不完善,中介服务职能不健全;新型经营主 体表现出功利性,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地流转必须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 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完善农地流转方式,规范农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中介服务机构职能, 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进行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耕地的人口承载潜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耕地粮食单产和人口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每千人粮食单产量来反映耕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将历年千人粮食单产量分成5个等级来反映耕地的人口承载力的年景状况。然后采用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运用加权马尔科夫链预测未来耕地人口承载潜力状况。本文以三峡库区开县1960 ̄2004年的粮食产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作为基础数据,结合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考察数据,运用加权马尔科夫链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同时也表明了加权马尔科夫链在耕地人口承载潜力应用上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逐步转变为农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发展、农业发展和创新型 国家发展的需要。农业企业经营者长期处于农业企业生产、创新、管理的一线,通过对他们的调研,发现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 要存在创新内涵不明确、创新实力普遍不强风险大、创新人才缺乏、创新信息交流不畅、创新投入不足和对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不 力等障碍。要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增加企业在政府应用型科研立项中的话语 权,针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立项,使科研直接面向企业;多元化投入、支持企业创新,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风险;推动创 新型人才由咨询式共享、项目式共享向联盟式共享发展,保持人才共享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整合、开放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 社会各方面资源,加强创新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更深层次更有效果;增强对企业创新保护的意识,完善保护制度, 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加强对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从创新旁观者、创新参与者走上创新主体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将农民经验与专家土地评价有机结合,以建立参考田块质量指标体系为主要研究手段,构建了农民参与的县域双层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卧龙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参与的县域双层评价模式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2)可以建立一套能够表达县域耕地质量的参考田块数据体系,并且易于保存、更新;(3)可以克服土地资料缺乏或图件、数据不全等的影响,并且有效补充完善了现有土地资料;(4)农民及基层土地管理人员参与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易于被接受和应用,有利于今后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疆拜城县2003~2007年土地统计资料,对该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得到耕地、园地、林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趋势预测方程,并对2008~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提出要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全民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教育,缓解土地压力;积极响应国策,协调退耕还林和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控制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建立保护耕地的制约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地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流转形式多样但以转包、出租为主,流转市场不成熟,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 规模经营的条件。全省农地流转工作在制度、市场、管理方面遇到阻碍。农地具有农业生产使用和农户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户不愿轻 易流转土地;农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和所有集体的多样化,影响土地进一步确权,难以形成市场机制;农地流转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 足,流转价格难以评估计量,缺乏市场化交易平台;政策法规不健全,具体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细则;农村基层组织宣传、服务、管理不到 位。提出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真正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市场供给与需求、交易规则、交易价格、市场载体及市场机制各方面发展、培育农地流转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地 流转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农地流转前、中、后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农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和经济等诸主体要素的协同发展,需要稳定持续的资本投入与农业产出,而投入 与产出的对象则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土地资源战略与农业产业布局作为先决条件,土地的利 用方式是其根本,土地要素是各个发展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城乡土地置换利用城乡土地存在的差价,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引导 下,为农村发展提供稀缺的资金,保障农民既不失去土地又提高生活水平,还促进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的改善,以及农 业产业集约经营,为农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 ,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是确保食物安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食物消费的前提。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必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分析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采取的农业、农村经济政策 ,以及对食物生产与农民食物消费行为所发挥的作用 ,为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趋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历经十余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完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违法批地、违法占地现象。②在增量土地剧增、耕地锐减的同时,存量土地却大量闲置或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国有土地资产的极大浪费。③土地隐形市场大量存在。④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针对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①将划拨土地的审批权限集中,统一由省和国家审批,取消市、县对划拨土地的审批权。②降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金上缴上级财政的比例,以提高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收取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的积极性。③制定有效措施,鼓励利用存量土地。④建立土地使用证“年检”制度。⑤加强土地法制建设,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外推力,对农村城镇化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农地家庭承包制由于以行政手段供地和缺乏农地流转机制,使得农民与农地关系凝固化,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应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排放力度,割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联系。并通过农地市场流转,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得到放弃农地权利的报偿或对农地投入的补偿,使其愿意放弃农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软件工程师》2016,(3):15-17
针对当前耕地保护巡查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探讨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耕地保护巡查方法,并利用Arc Engine组件,基于空间数据库开发了耕地保护巡查实验系统。该系统使得耕地保护巡查能更高效实施,并解决了传统耕地保护巡查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