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结晶有机肥比尿素增产 2 0 86% ,达 1%显著水准 ;与普通复合肥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结晶有机肥利于菜籽中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 ,与尿素、普通复肥比 ,结晶有机肥增加脂肪含量分别为 14 48%、13 2 5% ,增加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11 16%、14 0 5%均达到 5%显著水准。结晶有机肥和尿素两处理的菜籽中芥酸、硫甙含量比普通复肥处理显著增加。苹果酸处理抑制了分枝数、角果数、千粒重的提高 ,因而产量最低 ,后期追肥增加菜籽中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了脂肪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于水稻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熏21~30d及1~30d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熏-60~-65kPa的控水处理,对不同粒位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和食味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上育397和绥粳3号均以长穗期控水所受影响最大,不同粒位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含量与CK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间直链淀粉含量的CV最小,脂肪酸含量的CV最大。两品种的食味值长穗期控水显著低于CK和其他处理,同一时期不同控水强度之间差异不大。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均与食味呈负相关。上育397各粒位的通径系数均为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绥粳3号各粒位通径系数均为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表明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蛋白质含量对食味的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对食味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田间种植的春玉米高油(通油1号)和高淀粉(郑单19号)为材料,探讨玉米高油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脂肪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7d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籽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玉米籽粒油份的百分含量在整个灌浆过程中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成熟时略有下降。整个灌浆过程中通油1号的油份百分含量始终高于郑单19号。2个玉米杂交种籽粒蔗糖含量峰值在授粉后14d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明显高于郑单19号;其籽粒的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4d出现峰值,然后急速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高于郑单19号;籽粒葡萄糖含量从授粉7d后开始下降,42d后趋于平缓,在授粉后21d前是通油1号葡萄糖含量低于郑单19号。说明籽粒灌浆前期,碳水化合物供应不是脂肪合成的限制因素,而果糖向乙酰CoA的转化速率可能是脂肪合成的限制步骤。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全国4个省区7个菜用大豆品种(系)在沈阳地区的生育特性及荚长、荚宽、蛋白质、脂肪等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南农95C-13不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台292、辽鲜1号、东农96-002、东农1号、上农705的摘荚持续时间较长,范围在19~24d,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东农96-002的荚长最长(6.54cm);东农1号的荚宽最宽(1.59cm)、荚厚最厚(0.98cm);上农705和台292的百荚鲜重最大,分别为305.7g和302.1g;辽鲜1号和上农705的百粒鲜重最大,分别为63.7g和63.6g;上农705的百粒体积最大(64.4cm3),且鲜荚产量最高(9383.8kg.hm-2)。辽鲜1号的蛋白质干基含量最高(483.4mg.g-1),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70﹡﹡,n=5);辽鲜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系)。最终,选出辽鲜1号、东农96-002、东农1号和上农705品种(系)最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1979~2003年,先后收集、整理、鉴定了野生大豆资源材料989份,组配各类型种间杂交组合676个。筛选出一批蛋白质含量480mg·g-1以上优异野生大豆种质49份;抗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高抗种质8份;抗花叶病毒的野生大豆种质5份;多花荚、多分枝、抗逆性强等类型野生大豆种质9份;创造出蛋白质、脂肪双高661.6mg·g-1(龙品8807)品系1份和新种质类型8份。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一批变异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百粒重在6~20g、抗逆性及丰产潜力大的优异中间材料,此外,选育推广了龙小粒豆1号特用新品种大豆,成为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品种。与此同时,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采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在中国首次选育出“黑生101”大豆新品种,拓宽了大豆种质遗传基础,丰富了大豆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6.
王新风  富健  孟凡钢  马巍 《软件学报》2008,21(3):515-520
简要地综述了近些年来大豆籽粒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遗传以及蛋白质与脂肪等性状的相关关系。并在环境方面如气候与栽培条件对蛋白质的影响做一总结,最后提出改良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主要是加强生物技术、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铅与镉胁迫对富友1号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铅胁迫试验设0,250,400,550,700,850,1000μg·g-1(以纯铅计)7种浓度处理;镉胁迫试验设0,8,16,24,32,40,48μg·g-1(以纯镉计)7种浓度处理。结果表明:在重金属胁迫下,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铅胁迫下,700μg·g-1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00mg·g-1;在镉胁迫下,32μg·g-1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15mg·g-1。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其中铅胁迫下的淀粉含量分别是724,715,713,712,709,715,725mg·g-1;镉胁迫下的淀粉含量分别是724,711,710,708,692,704,705mg·g-1。  相似文献   

8.
菜用大豆生产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不断发展,为了给菜用大豆配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探讨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的特异性,以普通大豆品种2个、引进菜用品种4个为试材,探讨施肥处理对不同类型大豆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不同类型品种来说,普通大豆品种铁丰29号的品质最好,菜用大豆品种沈农引133的品质最好。T2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而T3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降低;T2和T3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脂肪含量、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籽粒脂肪积累呈“S”型曲线。同样施肥水平下,菜用大豆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普通大豆,而脂肪含量低于普通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负相关,脂肪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检测鲜猪肉中肌内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以常规化学分析测定值作建模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鲜猪肉各组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并以肉样平行扫描光谱验证分析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结果,肉样肌内脂肪、蛋白质和水分模型预测值和化学分析测定值的配对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110、0.238和0.193;模型重复预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667%、0.192%和0.007%。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鲜猪肉中肌内脂肪、蛋白质和水分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盟决定从猪的饲粮中排除肉粉,马铃薯蛋白粉已成为欧洲颇受欢迎的猪饲料。大量实践证明,马铃薯蛋白粉将成为仔猪和其他幼畜禽饲粮的优质成分。饲喂5周龄前仔猪的试验表明,马铃薯蛋白粉的营养价值优于大豆粉或相当于脱脂奶粉,且马铃薯蛋白粉配合添加乳糖饲喂效果更好,见表1和表2。马铃薯蛋白粉是以马铃薯制作淀粉过程中的副产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其氨基酸组成是相当均衡的,可与脱脂奶粉和鱼粉媲美(见表3)。此外,其灰分含量也相当高,其中磷的含量是钙的4倍。表1马铃薯蛋白粉与大豆粉饲喂1~5周龄哺乳仔猪的比较大豆粉马铃薯蛋白…  相似文献   

11.
番茄秧苗置于12℃、8℃和5℃无光条件下进行贮藏,贮藏5,10,5d后测定秧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以确定秧苗适宜贮藏温度和贮期。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下降,差异显著;秧苗的鲜重、干重、G值和定植后成活率有不同程度下降;秧苗在8℃和12℃下可贮15d,5℃下可贮5d,秧苗适宜贮藏温度范围:8~12℃;贮藏15d后8℃下秧苗品质优于其他温度,可作为该番茄秧苗的最佳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2.
读编对话     
12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对 6 0~ 1 0 0千克阶段的大猪采用自由采食 ,对其生长、饲料报酬和胴体品质有何影响 ?(湖南省岳阳市富洲村 李建波 )答 :瘦肉型猪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规律是 :体重2 0~ 6 0千克阶段每天体蛋白质生长量从 84克直线上升到 1 1 9克。体重 6 0千克以后基本稳定在每天 1 2 5克。而脂肪的生长规律相反 ,体重 6 0千克以前的绝对生长量很少 ,体重 2 0~ 6 0千克阶段每天为 2 9~ 1 2 0克 ,而体重 6 0千克以后则直线上升 ,每天生长量由1 2 0克猛增到 378克。根据猪体蛋白质与脂肪的这种生长规律 ,对瘦肉型生长肉猪 ,在其 2 0…  相似文献   

13.
通过9种栽培密度处理穴11.2~28.1穴·m-2雪,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灌浆速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超过适宜密度后下降,适宜栽培密度为15.0~18.7穴·m-2。灌浆速率为上部优势粒>中部优势粒>上部弱势粒>下部优势粒>中部弱势粒>下部弱势粒。在适宜密度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产量提高可以使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整精米率下降,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猪肌内脂肪含量的检测.比较各类被用于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计算机视觉等解决方法。根据比较得出的结论,提出在活体猪的肌内脂肪含量的检测中.应用超声系统将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描述一种经过改进的基于超声图像参数分析的猪肌内脂肪含量的检测算法。算法利用超声定制探头采集猪肋骨的图像,通过对图像的频谱、直方图、梯度与纹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建立PIMF的回归分析模型。同时也建立一个基于反馈学习的参数优化系统.因此该算法提高系统对不同猪种的适应性以及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研究轻壤质潮土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麦田氮肥施用的基追比例以4:6为宜,追肥氮在拔节期施用,可获最高小麦子粒产量。基追比不同对小麦品质也有较大影响,在基追比5~6:5~4的范围内,籽粒蛋白质含量、产量、湿面筋、沉淀值均相对较高。生育期氮素积累量对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检测土壤中吡唑类硝化抑制剂DMPP含量的气相色谱法。DMPP在NaOH溶液中可定量转化为DMP,从5种有机溶剂中选择氯仿作为DMP的萃取剂。本文采用吡啶做为内标物,内标校正因子fDMP和fDMPP分别为1.6775和3.3884。通过DB-1701气相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定量检测氯仿溶液萃取相中的DMP。本法添加回收率为97.4%~98.8%;RSD为0.70%~2.09%;土壤中DMPP的检出限为0.4mgkg-1。应用本法测定在潮棕壤中10℃、20℃和30℃时DMPP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大于28d、14d和7d。  相似文献   

17.
对激光散透比检测牛乳中蛋白质和脂肪成分含量做出了合理的理论分析,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 Nios Ⅱ嵌入式软核处理器的牛乳检测仪的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软硬件设计方案.采用光电传感器、模数转换器 ADS1112、去极值平均滤波算法、Nios Ⅱ硬件加速器(C2H)实现了牛乳蛋白质和脂肪的高精度检测.该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可靠性高、易于扩充等特点.测试结果表明,检测准确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研究了低能量水平饲粮对断奶仔猪肠黏膜形态的影响,同时观测饲粮组成(通过改变乳糖/蛋白质比)与肠黏膜形态的关系。试验分三个处理组,分别是令断奶仔猪采食低乳糖/高蛋白质饲粮(LL/HP)、对照饲粮(C)和高乳糖/低蛋白质饲粮(HL/LP),三种饲粮能量水平相同。仔猪断奶后第四天剖杀取小肠前段、中段、后段作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表明,采食三种低能量饲粮的仔猪,其绒毛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隐窝都表现加深。与采食其它两种饲粮的仔猪相比,采食HL/LP饲粮的仔猪小肠前段有较高的绒毛高度(P<0.01)和较浅的隐窝深度(P<0.01)。说明断奶仔猪饲粮的能量水平和饲粮组成对其肠黏膜形态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养猪业使用低纤维的、以谷物和动植物蛋白质及添加剂配制日粮。近年来,由于猪与人类直接竞争粮食,动物蛋白质来源有限且价格昂贵,因此开辟新的植物蛋白饲料用于养猪以降低饲养成本很有现实意义。早在1936年Carroll就提出了使用茎叶养猪的理论。在这方面苜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苜蓿属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草质优良、适口性好、易于家畜消化等特点,以“牧草之王”著称。其干物质中CP含量为12.3%~26.1%,粗纤维含量为17.2%~40.6%,赖氨酸含量为1.06%~1.38%,比玉米高4~5倍。Falrel(1973)的研究表明,猪只喂苜蓿,干物…  相似文献   

20.
以琥乙红霉素,无味红霉素和糖酯作载体,研制成乳糖酸红霉素电极。并对影响各种电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以琥乙红霉素作载体电极的性能最好,电极对乳糖酸红霉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1×10^-2 ̄3.2×10^-5mol/L,检测下限1.1×10^-5mol/L,斜率为51mV/pC,测定了实际药物试样中乳糖酸红霉素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