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蕴涵着贵州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贵州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的数据挖掘,采用词云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有价值的关键文本信息,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是中华文化的灿烂宝库之外,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戏曲大国,拥有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的一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就在于秦腔,为此需要强有力的传承与这类作品和保护知识产权,并加强对沿线地区的文化互通与凝聚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牡丹江发展史的见证,是牡丹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牡丹江流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牡丹江流域多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同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其最大特点是文化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提升到文化资源的高度,认真分析研究它的潜在价值及开发保护机制,这对于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牡丹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软件》2018,(2):57-6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愈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问题。设计开发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粤西非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传承。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PHP、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管理、资讯管理、人文地理、项目资源库、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粤西非遗村落、粤西非遗传人、系统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关中方言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关中方言文化专题网站,因此,基于Dreamweaver CS6等软件,通过搜集、采访、拍摄、录制等方式,以多媒体元素形式记录关中方言文化,设计并开发了"关中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专题网站。该网站具有网站首页、方言概况、方言资源、保护与传承以及留言板等模块,实现了关中方言文化的信息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体技术在保护非遗技艺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字影像、交互体验、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并促进其发展。文章以北海贝雕博物馆非遗传承单位为依托,实现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技艺传承的具体应用。设计构建了北海贝雕博物馆App平台,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作为载体,以实现贝雕作品展示、工艺教学、交流互动以及在线购买等多种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悠久灿烂,其制作工艺程序繁琐精细,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如今由于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意识淡薄、手段匮乏、人员缺失,传统服饰文化与制作工艺面临着"衣随人葬,艺随人亡"的不利困境。文章针对福建省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特色内涵与制作工艺的保护研究,梳理了具有针对性的活态保护对策,目的在于构建具有福建省自身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保护机制,弘扬优秀的福建畲族民族文化,建立省内民族文化共生意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张顺利 《福建电脑》2014,(4):56-57,122
近年来,非物质化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民众的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目前仍主要依靠传统的收徒形式进行,一旦传承人离世会导致一些技艺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失传,基于此,本文研究将"非遗"传承与动画类课程教学相结合,从动画类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天津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探讨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天津泥人张彩塑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文章旨在研究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丰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泥人张彩塑的现状,将其传承和发展的优势与国内惠山泥人和大吴泥塑作对比,找出泥人张彩塑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泥人张彩塑传承当代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示和交易是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 作持续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采用SaaS 作为交易平台云计算最终交付的技术方法,并使用基于MVC 的系统开发模式和 JSP 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B2C 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交易平台。通过两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交易平 台各功能模块运行稳定,能够按照交易流程正确运行商品上架、订单管理、发货管理等各项交易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难归根结底是因为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环境与发展趋势不合。在新的媒体时代里民间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最大弊端就是封闭性和保守性,缺少创新性,在面临没有文化认同感、实用性下降等挑战时,被逐渐边缘化。但通过体验、获得基于自身认知的文化观念,使传承不断层,让传统民间美术在未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是我们对民间美术数字化传承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软件工程师》2016,(8):48-50
土族盘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目前保护和传承方式基本采用传统的由传承人言传身教,实物展示推广等,传统的保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濒临绝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开发了基于Web的盘绣电商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收集并存储了现有的盘绣艺术作品的高清图像,并通过电商平台再现盘绣艺术,用户不受地域限制即可注册登录进入该系统,在系统中更详细的了解盘绣的手工艺术以及盘绣的文化艺术,利用网络更加广泛的推广盘绣艺术和盘绣文化,为盘绣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新时代多媒体环境下更有效地传承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通过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微信表情包的结合创新,让人们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实现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基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微信表情包,在发扬光大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实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有着非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梅挑花是湖北省黄梅县民间流传的一种刺绣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开发对我们认识历史、传承文明、保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开发民间工艺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黄梅挑花传承和开发的现状,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如保护措施比较单一乏力、手工艺人的严重缺乏、原材料短缺、缺乏文化品牌形象、开发主体还比较单一等,探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如政府政策支持、在当地发起活态保护园、以家族传承为基础保护和开发、在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数字化保护、文化创意设计开发、行业与企业方面进行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运作等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出发点,通过学校聘请传承人亲自到学校授课并由专业人员撰写教科书等方法,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的真正内涵及背后的文化性及历史性,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民间工艺美术,从而达到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合理利用为目的,最终起到传承、创新、发展的作用。民间美术通过在大学教育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创新与发展的作用,扩大了传承人的广度,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湘西,一个具有独特民族情怀与传承文化的地方,有着神秘而独特的魅力。文章通过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表演艺术中设计元素的研究,并从加强其公众性与传承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既能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特征,又能够激发游客的情感、与游客的需求点产生共鸣的明信片、装饰画等旅游纪念品,为辰河高腔的保护与传承,文化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创新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环境日趋园林化、景观化、生态化,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正在逐步加强,但是对于民间艺术部分几乎还没有应用,文章正是以此为切入口,把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合在校园景观中,对民间艺术进入高校景观做了一个铺垫,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寻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剪纸的艺术特色,分析剪纸应用在校园景观中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潜意识的唤醒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陆杰  周卫峰 《网友世界》2013,(22):52-52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原名沙洲县。沙上地区面积约占张家港地区的三分之二,从南宋初期1127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上地区历史的见证和沙上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沙上地区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因此,对沙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研究和保护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