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59个水稻品种剑叶净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和相关分析后发现,叶绿素各组分及叶绿素a/b比值均存在显的品种间差异。叶绿素a含量决定总叶绿素含量水平,叶绿素b的含量主导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显正相关,叶绿素b含量与剑叶净光合速率的正相关关系接近显水平。叶绿素a/b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无直接相关关系,但在品种间叶绿素含量由少增多的过程中,叶绿素含理状况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由总量的增加转向叶绿素a/b比值的降低,同时发现,在高光强、低叶绿素含量范围内,仍然存在光合作用的最适叶绿素含量值。  相似文献   

2.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光谱反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研究不同叶绿素含量的水稻叶片的光谱特性,发现叶绿素含量与光谱特性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建立了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光谱反演模式。研究表明,水稻叶片光谱反射率及其一阶导数的峰值参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复相关系数均达到0.4以上,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显著,线性相关密切,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63,可作为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反演的方法,并为大面积水稻冠层叶绿素含量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遥感提取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如何用冠层光谱数据有效地提取叶绿素含量仍然是一个难点。本文用光谱指数TCARI和OSAVI的组合建立提取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式,并使用实验田获取的冬小麦冠层光谱以及与之同步的机载高光谱传感器OMIS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误差分析讨论了该方法用于遥感高光谱数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表明大气校正的精度,传感器的信噪比以及波段中心的漂移是模型反演精度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链优418和辽优3225、亲本及其后代株系为试材,对杂交粳稻后代经济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组合产量杂种优势明显,平均优势分别为17.7%和18.5%;从产量结构看每穗成粒数是主要原因,平均优势分别为11.6%和9.8%;从物质生产与分配看生物产量是主要原因,平均优势分别为14.7%和15.4%;后代株系产量与生物产量和每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因组合而异,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为连续变异;两个组合后代分别有约10%和5%的株系产量达到或超过F1,经济系数和每穗粒数是这些株系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6.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评价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基于甘蔗叶片的反射光谱,利用PCA及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甘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PCA算法可以在尽可能少地丢失有用光谱信息的前提下,降低输入光谱矩阵的维数,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信息。BP神经网络算法因其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可大大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发现:基于PCA和BP算法建立的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达0.892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田间配置方式对不同穗型水稻生理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辽粳326的上2叶叶绿素含量显高于奥羽316;品种、行距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水平,行向之间、行向与品种互作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水平,辽粳326比奥羽316高,40cm行距高于30cm行距,南北行向高于东西行向。行距对群体光合速率影响较大,扩大行距对提高群体中午时的群体光合速率有利。  相似文献   

8.
采用星地同步观测方法,对Hyperion影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玉米专题信息,计算与遥感影像同步获取的玉米地面实测光谱及其一阶微分形式,作物光谱指数参量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作物叶绿素含量预测指数TCARI/OSAVI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相关性最好,R2分别为0.5694和0.5313。采用其与叶绿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叶绿素反演模型。将回归结果应用到提取的玉米区域,得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直观显示玉米的长势状况,为农业估产和植被长势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9.
以8个不同粒型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优质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这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粒型品种的成粒率较高,每穗成粒数较多,产量高于长粒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成粒率对其他米质性状无明显负作用,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米质,使高产和优质在较高的水平上统一起来。粒长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辽宁的自然条件下,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谷粒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3个辽宁省新育成品种产量结构及穗部性状的研究表明:高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的主要差别在于穗粒数、株穗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降低株穗数、增加穗粒数是高产品种获取高产的关键。育种上在注重穗粒数和一次枝梗粒数的同时,应把二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栽培上则应控制株穗数、增加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同时适当兼顾二次枝梗粒数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