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初期,国际上出现推广高炉汽化冷却的热潮.我国从1970年到1976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8个厂15座大小高炉采用了汽化冷却(附表).可是到七十年代末,除首钢2号高炉外,大高炉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原来用汽化冷却的高炉,也多改回以水冷却.小高炉在缺水地区仍然坚持使用.目前,对于高炉汽化冷却的可行性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这里就鞍钢高炉汽化冷却实践的总结,谈谈个人对汽化冷却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炉汽化冷却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建立稳定的水循环和更有效地延长冷却设备的寿命,仍需进一步探讨.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汽化冷却的结构设计问题. 一、高炉汽化冷却的整体结构形式目前我国中型以上高炉有的从炉底到炉身全炉采用汽化冷却,有的只在炉腹和炉身采用汽化冷却;结构形式也不一致,首钢和  相似文献   

3.
前言 1970年四号高炉基建时炉体冷却采用了汽化冷却新技术。由于大型高炉采用汽化冷却在我国还是试验阶段,当时汽化冷却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损坏较快。1974年中修期间,我们吸取了教训,进行改进,继续采用汽化冷却。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高炉采用汽化冷却的应用范围、冷却系统内合理循环能力的确定、冷却构件的选择与布置,以及高炉采用汽化冷却的技术经济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炉采用汽化冷却技术始于前苏联,随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相继采用。进入70年代后,国内鞍山、首钢、济铁、苏钢、阳泉、南钢等厂分别在高炉本体不同部位进行了汽化冷却生产实践。从采用汽化冷却的高炉生产情况来看,效果有好有坏。我国高炉采用汽化冷却的高峰期为70年代初期,随后逐步下行,大高炉几乎绝迹。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对高炉汽化冷却初次从热力学的角度进行系统性的推导和探讨,并对目前出现的问题作出理论分析,对指导生产设计和进一步研究高炉汽化冷却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鞍钢从1971年起先后在四座高炉上进行汽化冷却实践.由于汽化冷却是一项新技术,设计、管理和操作都没有成熟经验,相继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1976年投产的6~#高炉汽化冷却效果最差,运行仅一年另七个月,冷却设备就严重损坏,生产两年多被迫停炉中修,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高炉汽化冷却至今没有全面推广.1974年11月9日投产的2~#高炉,汽化冷却运行了近六年时间,产铁314万吨.该炉开炉后就不断强化,到中修停炉前.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还保持在2.0吨/米~3·日以上,中  相似文献   

8.
鞍钢2号高炉自1974年到1986年先后两次采用汽化冷却工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节水、节电效果均显著。在鞍钢水、电资源缺乏的情况下,高炉汽化冷却工艺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便向其他高炉推广。笔者主要叙述和分析了鞍钢2号高炉第二代汽化冷却系统的改进措施及其损坏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汽化冷却工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炼铁_及钟破损初步调查高炉喷油的自动调节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继续向高炉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十一号高炉汽化冷却装置运行高炉汽化冷却基本原理二通式高炉热风炉破损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提高。一2700一31型高炉鼓风机出力的意见·····························、·············……试论大型高炉的操作特点高炉风机及风量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改善重油的燃烧提高喷吹效率 炼钢大型纯氧顶吹转炉除尘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小结方砖水口在200吨盛纲桶土的应用结英石作示踪物探讨耐火材料带入钢中的非金属夹杂…  相似文献   

10.
国内高炉采用汽化冷却以100米~3高炉效果最好。我厂3号100米~3高炉汽化冷却是在1980年12月大修改造后投产的,至今仍在正常运行。一、汽化冷却结构特征1.热负荷确定改造前高炉系喷水冷却,热负荷不易测定。本次设计参考了同类型企业阳泉、济铁、信阳三个厂100米~3高炉测定数据,结合我厂自焙炭砖内衬导热性良好的特点,确定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鞍钢高炉汽化冷却实践的总结,发现循环能力的大小是高炉汽化冷却成败的关键。根据自然循环汽化冷却系统循环动力与循环阻力相互平衡的关系,导出了影响循环流量的关系式。由此得出,提高高炉汽化冷却系统循环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适当提高上集管高度和适当扩大其截面积。总结还认为冷却壁过长是使其破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昆钢3号高炉在1985年大修时,吸取了4号高炉汽化冷却失败的教训(即由于冷却壁沿用水冷时的蛇形管,壁内阻损过大及钠盐结垢,加之操作不当,使局部断水导致冷却壁烧坏,被迫改为水冷),对其汽化冷却的设计作了一定的改动。首先,将冷却壁一进一出的蛇形管改为五进五出的直管,管径从25.4mm(1英寸)改为31.75mm(1 1/4英寸),减少了管内阻损,冷却强度增加了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汽化邓在129m^3高炉上应用的具体方法其与传统的工业水开路循环冷却系统 比较,探讨了其汽轮冷却了大中型高炉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一、炉身塌砖经过四号高炉是1970年9月建成投产的。容积2516米~3。它是我国第一座炉腹以上采用汽化冷却、取消炉缸支柱、不设炉腰托圈的大型高炉。1974年2月,因炉身冷却壁大量烧坏进行了第一次中修。1977年10月再次因为炉身汽化冷却出问题进行了第二次中修,将炉身由汽化冷却改为水冷,在沟下增加烧结矿筛分设备。1978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当时国内大型高炉的先进水平,年平均利用系数为1.526,焦比526.3公斤。1981年2月底炉身砖衬全部脱落,4月份进行了第三次中修。四号高炉开炉以来中修次数、中修炉身寿命及产铁量见表1。由表1可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汽化冷却高炉冷却壁的检漏处理技术,可将冷却壁的检漏时间由7 ̄8h缩短为3h,有利于延长高炉使用寿命并保证炉投后期高炉安全、经济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鞍钢从1971年起先后在四座高炉自炉腰以上采用汽化冷却。三座效果不好,尤其六号高炉(1050米~3)汽化冷却只运行一年零七个月,冷却壁管子即烧坏26%。而二号高炉(826米~3)自1974年11月9日投产至今五年多,冷却壁管子只坏5%,并且仍在继续强化冶炼,系数保持在2.0  相似文献   

17.
王义新 《四川冶金》2001,23(5):46-46,49
本文针对炼铁高炉冷却壁系统采用汽化冷却后,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可以稳定炉况,延长高炉寿命,节能降耗,还可以充发利用余热。建议在炼铁高炉的设计、改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鞍钢高炉冷却运行的实践表明,目前高炉采用的冷却壁结构和材质均不合理,这是导致冷却壁大量破损的原因之一。为适应高炉热负荷的要求,本文对破损冷却壁进行了取样分析,对其结构和材质的改进加以初步探讨,以提高抗热强度和降低其表面温度。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汽化冷却的高炉,随着热负荷的不断增大,其循环特性表现为热水循环、脉动循环和汽水混合物循环。正确控制汽包水位,特别是在低热负荷时期,把水位控制在0位以上,有利于促进热水循环,缩短脉动循环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鞍钢高炉采用汽化冷却的操作实践证明:把汽化点设计在冷却壁以外的上升管处是合理的,它既可以防止膜状沸腾,又提高了系统自身调节热负荷的范围,并由此利用“柏努利”,方程式推导出计算汽包高度的数学公式。实践还证明:采用汽化冷却的高炉共用一条供水管线是不合理的,它不利于稳定供水,应单独配制管线。  相似文献   

20.
高炉采用汽化冷却与用水冷却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汽化冷却(以下简称“汽冷”)时冷却器漏水不易早期发现,致使高炉汽冷至今尚未普遍推广。下面提出一个自动监测汽冷设备漏水的方案,供大家讨论。一、自动监测的原理监测漏水就是要确定“漏了没有?”和“漏水的严重程度”这两个问题。在汽冷管路中并联着许多冷却器,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