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使读写器与电子标签能够相互通信,实现读写器对电子标签的识别。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和电磁耦合两种工作方式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该系统包括天线、读写器、电子标签、中间件、系统应用软件等子系统,在系统设计时要注意各子系统间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多媒体教室照明如何实现远程控制,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阐述了射频收发芯片nRF24E1的基本特性,并以nRF24E1为主体实现了符合IEEE 802.3af标准的基于网络受电设备射频收发遥控主机,符合电工安全规范的基于火线单线制射频收发遥控从机。分析了射频遥控收发非标准协议数据通信和软件设计流程,并论述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今日电子》2012,(9):70-70
NI PXIe-5644R射频矢量信号收发仪(VST)是首台软件完全自定义的仪器,它在单个PXI模块化仪器中,结合了矢量信号分析仪、矢量信号发生器与用户可编程的FPGA模块。工程师们可以将矢量信号收发仪重新定义成新的仪器,或使用NILabVIEW软件系统设计增强其现有的功能。新的射频矢量信号收发仪是测试最新无线和移动标准(如802.11ac和LTE)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针对声发射监测仪设计,提出了基于nRF905型单片射频收发芯片的无线远程通信模块的设计方案.论述了该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框图和主处理器MSP430与PC机的硬件连接,以及nRF905配置及收发流程.采用高增益天线提高传输距离,同时制定了基站中心模块和现场子模块点对多点的通信协议,从而能够识别噪声和有效数据,避免信号干扰.实现了将传感器探头现场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单片机控制和无线通信模块在PC机中显示处理.实验表明该系统设计能够实现数据高速有效传输,具有低功耗,抗干扰,传输远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TD-SCDMA终端测试仪的系统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终端测试仪对ADC/DAC和射频模块的要求,同时介绍了MAX19700、MAX2507、MAX2392芯片。重点描述了测试仪如何控制芯片收发信号。  相似文献   

6.
黄磊  余平  鲍景富  袁田 《通信技术》2012,(11):8-10,13
针对便携式跳频电台,设计了一种收发链路复用的收发信机射频前端。该收发信机射频前端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达到降低功耗、减小设备体积的目的。详细介绍了收发信机射频前端的设计链路和硬件电路实现,设计中收发链路均采用二次变频结构,输出和输入频率在110~512 MHz之间连续可变。最后,对射频前端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射频前端实现了低相噪、低杂散、带内波动小和高速跳频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有源相控阵雷达为应用背景,介绍了一种利用MMIC技术和MCM工艺技术实现小型化、高可靠的C波段T/R组件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而实现收发子阵系统的一体化设计。采用变频形式的收发子阵系统设计,大大简化馈电网络,有效提高阵面的集成度和可靠性。通过实验验证,设计取得良好的效果,为高密集度、集成化的收发子阵系统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可重构射频数字收发组件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轶  季帅 《电子质量》2022,(1):141-146
该文论述了软件化雷达对数字射频收发组件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备工程实现性的可重构射频数字收发组件的设计思路,对本系统中所涵盖的关键技术及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陶霞 《信息通信》2013,(6):70-71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小型化射频收发前端设计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LTCC基片上实现了一款L波段双频段射频收发前端,其电路尺寸仅为6.5mm×5mm×0.5mm。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射频收发前端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预期要求,并且具有接收损耗低、收发隔离度高等优点。文章分工作原理介绍、详细电路设计、三维结构实现、参数仿真优化几个方面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最后结合测试曲线对样品的测试结果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轶  季帅 《现代导航》2022,13(2):138-142
通过P-L波段数字T/R组件的研制,实现了DC-2000MHz频率范围内任意波形信号的射频直接产生和射频直接采样,并通过JESD204B协议和同步时钟驱动的设计,实现了多数字通道间的收发同步,最终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对多数字收发通道的波形、频率、相位等参数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1.
GSM无线系统掉话解决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平 《电信科学》1998,14(12):18-20
本从切换失败,干扰,软硬件故障等几个方面论述了GSM无线系统掉话的原因,并根据实际维护经验提出了解决GSM无线系统掉话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自动售货机支付手段落后的弊端,描述并建立基于GSM和RF网络、银行支付的自动售货系统。该系统以客户端手机为平台,实现与自动售货机进行信息的识别和交互,并详述描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主要的硬件电路以及RFID驱动的实现,完成了自动售货功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议规定,移动电话的发射功率是可以被基站控制的。为了使系统内的所有终端的功率控制达到一致,就必须对每台移动电话按照GSM规范的要求进行功率校准。介绍了GSM移动电话发射功率自动校准的基本原理,给出了GPIB总线下一套GSM移动电话发射功率自动校准系统的实现方案。在GSM规范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补偿数组的自校准方法,分别对GSM900和DCS1800频率段的每一功率等级的发射功率进行了精确而快速的校准。  相似文献   

14.
郭玲  杨佳宁  李挥  吴晔  谢亨骏 《通信技术》2010,43(8):97-99,102
设计了一种GSM射频芯片的锁相环式直接调制发射机的数字模块,完成了对基带数据的差分编码,高斯滤波,对信道码的处理,多级噪声整形,给锁相环提供分频比,并实现了对发射和接收信道的选择。通过Matlab建模仿真,完成对各个模块的结构设计,通过RTL级代码设计和编写相应的testbench进行功能验证,在Modelsim下进行仿真,实现了预定要求。在实践当中,通过了TSMC0.18μm的CMOS工艺,实现了CHRF06/GSM/E-GSMDCS/PCS射频芯片的发射数字部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GSM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容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断增加的新站使站距越来越短,频率复用率越来越高,从而导致网络的干扰也不断增加。将跳频技术应用于GSM网络中,降低了干扰对话音质量的影响,提高了GSM网络容量,增加了频率复用密度。文中阐述了跳频技术的特点及基带和射频跳频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卡多号业务的特点,分析了现有一卡多号业务的实现方法,然后分别以某运营商GSM网和CDMA网为例,对基于智能HLR的一卡多号业务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提出了实现一卡多号业务对现网的配合需求。  相似文献   

17.
董裕艺  何阳  何凯青 《通信技术》2012,45(5):66-68,74
某移动公司采用的GSM BSC近期大规模由旧版BSC 6000升级至BSC 6900,升级版带来许多应用功能上的更新,从GSM无线网络全网变频方面简要阐述了新版BSC 6900及最新推出的网规网优软件GSM基站系统配置管理快车(CME*,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Express)所具有的新应用功能,分析了使用CME基于新版BSC 6900实施GSM全网变频相对于旧版BSC 6000所具备的新特性,利用3.2版本的Tems小区规划软件(TCP3.2,Tems CellPlanner3.2)和CME分别实施算频和变频,提出解决所遇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为准备实施GSM全网变频的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个零中频接收机CMOS射频前端,适用于双带(900MHz/1800 MHz)GSM/EDGE;E系统.射频前端由两个独立的低噪声放大器和正交混频器组成,并且为了降低闪烁噪声采用了电流模式无源混频器.该电路采用0.13 μm CMOS工艺流片,芯片面积为0.9 mm×1.0 mm.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射频前端在90...  相似文献   

19.
一种GSM无源雷达信号模型及模糊函数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运甫  陶然  王越  赵兴浩 《电子学报》2005,33(6):1048-1052
GSM无源雷达以广泛使用的数字蜂窝通信网GSM基站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作探测源.本文提出了一种能方便地描述GSM信号的多突发映射模型,建立了GSM信号多突发映射结构图,提供了多突发映射方法,用一个矩阵多次映射可获得多突发的GSM信号数据码.然后在一个突发内,用合成法产生GMSK调制相位,从而得到GSM信号.另外通过观察大量的GSM信号模糊函数,发现GSM信号模糊函数在数据长度较长(多于一帧)时具有单峰性,即这时的GSM信号模糊函数属图钉型.对这个性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说明,并用蒙特卡罗法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GSM网络A接口IP化改造的原理和目标、AOIP与A接口TDM的对比、AOIP的优势简析、外场测试、具体实施方案,证实了GSM网络A接口IP化改造的可行性和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