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韩国产业研究院2014年7月30日发布的《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与启示》显示,中国2012~2013年船舶订单量、建造量和未交付订单量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等三大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造船业已赶超韩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而韩国造船业形势不容乐观。据报告,中国在建造拥有附加价值的钻探船等海洋设备领域也对韩国构成了威胁。2013年,韩国新订单业绩为188亿美元,低于中国的245亿美元。就2014年首季度订单业绩,中国也以56亿美元完胜韩国。  相似文献   

2.
当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世界船舶工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行业综合水平的高低.成为大至一个国家的船舶工业、小至一个船舶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造船业已经普遍意识到.以“信息化推动造船现代化”是中国造船工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最后机遇时,造船业的生存发展与IT厂商的策略几乎在同一时间不谋而合,在造船业竞争的搏奕中厂商的相助少不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面向船舶制造企业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平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指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中国造船业在世界造船业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历史机遇,结合中国船舶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知识管理对构建面向船舶制造虚拟企业的重要性,研究了船舶制造虚拟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内涵,构建了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船舶制造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需求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体系架构模型,通过该平台为船舶制造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共享和利用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面向船舶制造企业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平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指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中国造船业在世界造船业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历史机遇,结合中国船舶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知识管理对构建面向船舶制造虚拟企业的重要性,研究了船舶制造虚拟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内涵,构建了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船舶制造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需求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体系架构模型,通过该平台为船舶制造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共享和利用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造船业已发展成为全球一体化市场.世界各国造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技术、性能、质量和服务等全方位的角逐。随着全球船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造船业在技术、体制上发生了重大改革,其中造船技术的发展尤为突出,从最初的焊接技术到大型生产流水线等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到现阶段信息集成系统、并行工程、敏捷造船、  相似文献   

6.
王文锦 《机电技术》2010,33(3):114-117
近几年来,伴随着航运业和造船业的高速发展,船舶污染事件和船舶海难时有发生;同时,世界各国对人命重视程度日益增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世界海事国际海事组织IMO作为联合国海事主管机构备受压力,导致新公约及法规频出。文中基于即将生效的《国际散货船和油船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介绍了GBS的内容及由来,分析了GBS对我国造船业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为了提高船舶运行的速度,需要在建造船舶的过程中有效的减小船舶的重量,因此,高强度钢和薄板在造船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薄板的结构特点出发,分析了钢料的加工、分段建造和合拢等薄板成型质量控制的内容,希望对促进薄板在造船业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品设计的领航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海洋的世纪,海洋中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航运业的发展以及现代海军的建设.都离不开船舶与海洋工业的发展。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船舶工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久的将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随着造船工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船舶与海洋平台设计分析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浮体结构的耐波性计算和校核显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我国现建大中型海洋运输船舶和海洋工程船舶的需求而研制的大中型船用对外消防泵,不仅打破了该类船用泵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技术参数、较高的综合性能水平和较高的附加值以及在实船使用中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因而对提高我国大中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船舶的国产大中型船用泵的配套率,促进我国绿色造船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造船业这一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也迎来了最好的机遇.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国造船业将以高速、全面的形象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我们不得不看到我们整个行业与国际造船行业在技术、工艺、人员、管理、设备等上面的巨大差距。造船业涉及的行业门类较多.使用设备千差万别.作为造船业中大型船舶的最大的配套企业——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船舶制造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战略性产业,是保障我国海洋领土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经济权益的重要工业基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船舶智能制造也蓬勃发展,但造船业在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有别于其他行业。如何能快速转型,使中国船舶工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呢?本文通过分析应用于船舶制造生产管理的先进体系——精益管理与船舶智能制造之间的关系,阐述精益管理是实施船舶智能制造的基础,探讨了船舶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刘晶晶 《中国机械》2014,(6):223-224
现如今,壳舾涂一体化是现代造船业主要应用的造船模式,船舶涂装工艺作为三大流程之一,它的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我国船舶涂装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究船舶涂装工艺的发展方向,以推进造船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绿洲技术》2004,(2):3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船舶、液压、电气网工作会议于2004年11月2日至5日在浙江省临安市钱王大酒店举行。会议邀请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4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富贵根同志关于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形势作了分析报告,使各船舶生产企业、船舶配套生产企业更深入地了解了造船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世界船舶工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行业综合水平的高低,成为大至一个国家的船舶工业、小至一个船舶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造船业已经普遍意识到,以"信息化推动造船现代化"是中国造船工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最后机遇时,造船业的生存发展与IT厂商的策略几乎在同一时间不谋而合,在造船业竞争的搏奕中厂商的相助少不了.  相似文献   

15.
《工具技术》2006,40(10):76-76
近几年来,我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40%以上,大大高于同期世界造船业发展速度,到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已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三。目前我国的船舶产品70%以上出口。2005年我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吨,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吨,手持船舶订单3969万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7%、23%和18%,尤其是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一批重大装备的发展,如大型发电、输变电设备、大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装置、矿山采掘设备、成套轧钢设备、大型海洋船舶、高速列车、大端面岩石掘进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飞机及发动机等,需要大批重型、精密、高效、专用数控机床。作为数控技术的核心部分——插补技术,是大型复杂形状零件实现高精、高效数控加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当翻开中国船舶工业统计报表,可以看到中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今年上半年已达2963万载重吨,占世界船舶市场41.1%的份额.但细分我国造船市场,纵观船舶产品结构,仍是三大主流船型主打天下,接单造船完工期包括新承接船舶订单基本停滞在2012年左右,"接单难、交船难和融资难"依然成为我国造船企业最鲜明的写照,中国造船业做强之路仍然是荆棘丛丛.  相似文献   

18.
船体在海洋中的不同运动姿态:横倾、纵倾、上下代表不同的海况等级.船舶的适航等级是海洋船舶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船舶设计.尤其是远洋船舶、海洋船舶的设计.必须经过科学计算其船体的抗风浪等级。但计算仅是理论值.还要经过多次海风浪试验加以修正。这样的试验不仅费时、费力.还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为使远洋和海洋船舶设计更为科学、省时、省力、省经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造船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提高造船业的技术水平、降低造船成本、提高造船质量,我国造船业需要加大对造船模式的研究,才能走出传统造船技术的误区。本文以模块化的含义及发展趋势为研究基础,分析了我国模块化造船存在的问题,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了模块化技术在我国造船业中的具体应用,这对提高我国模块化造船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以来.世界船舶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经历了近6年持续兴旺的市场行情,中国船舶工业抓住历史性机遇.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翻了两番.手持订单增长5倍.造船效益大幅提升,国际市场份额超过了20%,一举进入与日韩并驾齐驱的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可以说.中国造船业近6年的发展成就远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前20余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