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曙22块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曙四区曙22块生产时间长、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等特点,根据油藏类型以及渗流理论,利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该区块油藏数值模型,产量劈分考虑了实际射孔井段厚度及井底流动压力差,对该区块地质储量、压力、含水率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地质储量拟合相对误差为5.1%,83%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小于8%。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曙22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层内非均质性、断层、井网不完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井网不完善、断层的遮挡性以及层内非均质性引起的水驱见效的差异性。总体上,在断层的附近,尤其是断块的高部位,都有一定的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2断块地层沉积相、构造及油藏类型的分析介绍,参考马2断油藏储层基本特征、油藏开发动态、油气显示和数值模拟最新研究结果,根据马2断块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对马2断块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明确提出“储集沙全及断裂系统的发育和断裂性质是该区块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的观点。并结合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勘探的建议,为马2断块油藏的控潜和勘探目标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征决定了砾岩油藏总体开发效果较差,尤其是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常常出现"两快"、"两低"现象,即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注水利用率低,剖面动用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剩余储量难以调动,油藏开发后期挖潜调整难度较大。根据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特点,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量化了剩余油分布,并对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指标预测和优选,提出油藏合理开发方式及开采技术界限。根据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成果实施二次开发调整,新井初期产能及剩余油与数模剩余油研究及预测结果符合率达90%,表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制定高效科学合理开发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复杂小断块油藏精细挖潜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八面河油田北区的开采是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其区块扩边挖潜,以油砂体为单元,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状况和天然能量评价,通过钻水平井、补孔、卡堵水、提液,注水等综合调整措施实现油藏精细管理,使该油藏自然递减大幅下降,连续五年保持稳产,对其它类似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渤海油田五六区为例,从钻井,地质,测井,开发动态资料入手,研究油藏的开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小层为单位,运用黑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沉积微相分析了剩余油分布情况,提出挖潜区块。同时,利用所得认识,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统计大庆外围特低丰度薄层油藏14个区块、90口水平井、245口直井的地质、油藏工程及生产历史资料数据,利用多因素综合分类分析法,系统分析水平井开发效果与各种地质及工程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质影响因素主要为砂体类型、注采连通关系及油水同层发育程度,开发调整措施的适应性是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周矶油田因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制约了注采调整,影响了开发效果。以该区块周16、周21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认为调整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单向突进,以及部分井区层间差异大,合采时薄差层不出力等,可采用油井转注、动态调水等方法改变油藏的水驱方向,提高采收率,结合剩余油研究,重建注采井网,挖潜层间剩余油,有效提高地质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大量现场资料,立足于生产实际,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的稠油油藏克拉玛依油田九区齐古组,并重点解剖了九5试验区,运用密闭取心,生产测试,动态分析,开发地震,数值模拟,随机模拟,开发地质分析等方法,总结了稠油水淹层特征,建立了一种稠油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分析了各种剩余油研究方法的评价效果,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进一步认识了井间,平面,纵向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该项研究成果有助于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油藏的调整,加密及改善注蒸汽热采效果,为同类油藏注蒸汽热采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坪北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老区综合调整是今后高效开发的重要方向。基于对油田地质特征再认识和油藏开发特征分析,认为油田剩余油富集在物性较差储层的大中孔中,平面剩余油富集在油排井间、油水排排间及裂缝两侧,在储层叠合区开展纵向层系细分、平面井网重组的综合调整可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的复杂性及常规试井解释的局限性。针对哈拉哈塘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利用数值试井技术,结合油藏地质特征,构建有限元数值试井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油藏不同区域储层的渗流特征、储量情况及油藏边界范围。并针对该区块常见的多缝洞体井控面积大和定容井控面积小2种油藏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增产措施。应用实例表明,数值试井技术能有效描述油藏的真实情况,为后期开发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滨南油田火成岩油藏为裂缝-溶蚀孔洞双孔隙介质非均质储层,主要依靠较强的底水驱动.低部位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通过开展地质模型研究、储层渗流规律、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调整滨南火成岩油藏下一步开发方向,形成一套火成岩油藏后期挖潜的综合技术,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大庆长垣主体区块现已进入开发后期,有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特点,其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调整挖潜难度逐渐增大。为划定长垣A区西斜坡P油层增储区域,利用测井-地震联合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油水识别等方法,开展成藏构造、储层、油水分布研究。研究表明,P油层油水平面分布受构造单元控制,垂向油藏类型受沉积演化特征控制,油富集程度受断层封闭性控制,油气成藏难易由断裂与砂体配置关系决定。根据研究成果,在西斜坡P油层划定I、II和III潜力区。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油藏为多孔介质, 根据渗流力学原理, 建立水驱油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换热控制方程, 对同一油 藏布置不同的井网进行数值模拟, 定性分析了采油过程中的压力、 剩余油分布规律, 以及不同体积分数区间内剩余 油的分布情况, 定量分析了剩余油的体积分数以及采油时间不同时的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 采油时间为5~9a 时, 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主要在死油区发生变化, 采收率变化平缓; 当同一油藏布置的井网不同时, 采油量也不同, 采 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5点法、 9点法、 排状法; 当注水强度保持不变时, 从采收率的角度看, 5点法井网最优。  相似文献   

14.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高含水期陆相复杂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油藏模拟难度大.马11复杂断块油藏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动静态综合分析研究与密网格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剩余油研究精度和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并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部署实施了以调整井、调剖、堵水、油水井大修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方案,油藏含水上升率大幅度下降、采油速度上升、采收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15.
河流相储层建模中测井和地震资料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储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的河流相储层来说,如何更好的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探讨了一种综合地震、测井、地质资料的方法,并以大港油田某区块为例建立了基于地质统计和地震反演的定量储层地质模型.首先通过对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分析,提取三维空间变异函数,利用具外部漂移的泛克里金模拟方法建立出砂体的分布模型;然后以此砂体模型为相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经过验证表明,本方法可以避免常规建模方法中存在的物性分布与岩相分布不匹配的现象,从而获得与地质认识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辽河盆地清水地区泥岩欠压实与油气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集层有利分布区的预测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实际工人各往往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进行研究。如从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着手,并结合物探,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进行纵,横向预测。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研究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因此寻找一种简捷的方法来进行预测,一直成为人们探索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清水地区沙河街组的研究发现,在泥岩欠压实段内的砂岩层往往就是有利的储层,并且油气层多分布于欠压实段内。由此给人们以启示,可以利用泥岩欠压实特征来对有效储的分布区进行预测。最终研究表明,泥岩欠压实与储集层的形成,油气运移及油气层分布在机理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泥岩欠压实曲线,可以预测有效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分析,也可识别油气及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Б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18.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B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19.
井-地电法勘探在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井-地电法勘探是指在井中供电,在地面接受电磁场信号的一类电磁测深方法。该方法借助于井孔,将大电流供人地下深处储层位置,然后通过在地表测量,研究储层分布,因此,成为研究地下复杂地电模型的一种新型技术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然后讨论了井-地电法的观测系统;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在油田油藏评价中,给出了开展实际工作时的基本流程。通过对某油田一口生产井开展井-地电位测量,反演出储层的电阻率分布,并且结合其他信息,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布。井-地电法勘探不仅可以研究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而且可用于监测地下油藏的动态分布,为油田生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20.
稠油底水油藏地质研究及水平井调整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东部油田由于受沉积环境的影响,油藏类型大部分为复杂断块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羊三木油田三断块NgI油组是一个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投入开发近30年,目前采出程度不足8%,开发效果一直较差.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搞清储层及剩余油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基础上,提出三断块NgI稠油底水油藏,采取钻水平井加密与钻直井加密相结合,并配合一定的油水井措施整体挖掘油藏潜力的井网调整策略.羊H1井的钻探成功,为下一步的调整、挖潜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对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