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钙碱性组分岩浆弧为界的弧后盆地,是成矿有利的构造环境。盆地是封闭的,可阻止沉积物的过度氧化。铀矿床集中在盆地隆起和下沉之间过渡带的边缘附近,这里有着对成矿有利的沉积相。通常,只要侵入中心或隆起区有由有利主岩组成的冲积扇,则沉积期和沉积期后的变形作用对铀矿体的定位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位于欧亚大陆地台盖层的山间盆地和洼地构造中的产铀沉积盆地控制着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铀矿床呈带状分布在5个矿带中。在碰撞造山带发育地区的构造沉积型的产铀盆地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延伸达10 000km,其特征是剖面呈双层结构。剖面的下部(Pz~Mz)由陆源碎屑、含煤及碳酸盐沉积构成;剖面的上部(N~Q)为无矿的磨拉石。在这些盆地中找到了大、中、小型砂岩铀矿床。在碰撞造山带和地台构造带的边界上坐落着东西向的次造山带,产铀的沉积盆地在其中呈结点状分布。这些产铀沉积盆地位于中间地块(捷克地块、法国中央地块等)和年轻地台的活化部分(中央克兹尔库姆、楚-萨雷苏等),具有近造山自流水盆地的活跃水动力学特征,并在其中产出中、大和超大型卷状铀矿床。北带的俄罗斯地台盖层中划分出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其中至今只找到主要是产于建造内型古河谷中的中、小型铀矿床;在年轻的西西伯利亚地台南缘有一由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构成的、产于底部古河谷中的大、中、小型中生代铀矿床;在欧亚大陆东部贝加尔-戈壁带的范围内产铀沉积盆地既可产于碰撞造山区,也可产于古老地台的活化部分,通常在空间上与反映热缕作用的新生代火山作用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越南农松盆地砂岩铀矿石中铀的浸出实验及结果。静态浸出的结果表明,浸出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石的风化程度和粒度。  相似文献   

4.
对犹他州中南部地层的沉积岩石学研究表明,在含铀砂岩层和灰色含碳泥岩薄层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些有利的灰色泥岩层沉积于许多小的湖泊或池塘中,它们可以直接产于含矿砂岩岩层的上、下部,或者其砂岩含矿部位产在距有利泥岩层最近距离的两侧。有利的灰色湖相泥岩层的分布,显然受河流能量或搬运能力、河道以及同期构造运动之间关系的影响。湖泊沉积层产于主要是通过低能辫状河沉积的、如河流砂岩中高层理比所示冲积平原相的远物源部分。主要含矿沉积序列的相关系和其厚度变化表明,同期构造作用产生了褶皱,这些褶皱的走向或多或少地垂直于河流流动的总体方向。显然,发育中的褶皱对沉积物的分布起了障壁作用,使小的湖泊或池塘在发育中的向斜的凹部形成。有利的泥岩层与含铀砂岩的一致关系表明,勘探策略应该是首先寻找有利的泥岩层,然后寻找与其有密切关系的矿床。  相似文献   

5.
从古构造、古地理重塑入手,系统分析伊犁盆地各沉积时期的沉积建造特征,并探讨其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研究表明,伊犁盆地双基底建造形成了盆地的富铀基底,盆地早—中侏罗世在弱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成为盆地的含矿建造形成期,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在弱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红色碎屑岩建造有利于铀的后生改造富集成矿。经统计分析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化与含矿层的沉积相类型、单层砂体厚度及岩性结构等建造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二连盆地铀与油、煤的时空分布及铀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是我国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大型盆地之一,研究它们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对于盆地的综合找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铀矿产于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的粗碎屑岩中,油气田主要产于侏罗纪、白垩纪的细碎屑岩中.产煤的小凹陷就是有利的产铀凹陷,产煤层位就是找铀的目的层位.石油、煤产生的还原性流体对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为:(1)还原性流体沿着断裂向上迁移扩散,对上部岩石产生了强烈的还原作用,大大增强了岩石的还原能力,铀在还原性的岩石中富集;(2)来自地表的含铀含氧水与来自F部上升的还原性流体相遇混合,使溶液中的U6+还原为U4+而沉淀;(3)深部还原性流体可携带一部分成矿物质进入容矿砂体而卸载,从而造成铀的初步富集或叠加富集.由于它们有空间上和成因上的联系,建议对于产有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的沉积盆地,需采用综合找矿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石油、煤炭和铀矿3个部门已有的钻探资料和成果,进行二次开发,有利于快速开展盆地铀矿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7.
根据岩性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结合煤层的发育情况,伊犁盆地西南缘侏罗系划分为8个沉积旋回。该划分方案主要以地层中比较稳定的煤层做为一个旋回结束的标志,但是在煤层不发育的部位,或者研究区以外的盆地其他地区,在地层划分和对比过程中就会出现人为的不确定性。本文运用旋回地层学理论,利用能敏感地反映岩性尤其是泥、砂含量变化,有效记录地层序列中沉积旋回和沉积环境特点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采用累积残差、滤波处理等方法,正弦波拟合等手段,在研究区侏罗系地层识别出了6个完整的向上变细—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以及1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划分出的沉积旋回在区域内稳定出现,且不受煤层等其他标志层出现或缺失的影响。在侏罗系地层中旋回厚度最大的分布在西山窑组上段,最小的地层分布在三工河组。但是旋回厚度变化最独特的是西山窑组下段,旋回厚度呈阶梯式逐渐增大,而西山窑组下段就是伊犁盆地铀成矿潜力最大的地层。旋回厚度的变化对应沉积速率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沉积速率成阶梯状、逐渐增大的层位,应该是以后找矿工作中的重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8.
从新墨西哥州西北部晚侏罗纪莫里森组和白垩纪的达科他、曼科斯组中采集了近200个砂岩和页岩的样品,用仪器分析和缓发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全岩和粘土粒级部分的稀土总量、铀和钍的含量测定。各组中元素的总分布趋势表明稀土和钍的含量,随着地质年代变新而逐渐增加。在列  相似文献   

9.
苏联地质工作者对黑海中铀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个盆地的水中和沉积物中铀的含量、分布和存在形式。外国人对黑海中的铀也很感兴趣,他们从许多沉积物中获得了大量资料:1969年美国的《Ⅱ》号考察船曾在黑海考察过,绘出了40条柱状图;  相似文献   

10.
【英国《核径迹》1980年第4卷第1期报道】巴基斯坦巴格哈尔丘尔矿床研究中心,采用α粒子自动放射性照相(硝酸纤维)和 Lexan 塑料铀裂变径迹记录相结合的技术,研究砂岩铀矿石中铀的分布,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三一○矿床赋存在震旦-寒武系地层中。这套地层主要由粒度细小,甚至是隐晶的碳(碳酸盐)、硅、泥质的岩石所组成。研究铀在这类岩石中的分布和富集是有一定困难的,因而虽有一些文章涉及该问题,但一般性的论述(诸如铀与粘土矿物、有机质、黄铁矿有关等等)较多。本文是在应用诱发裂变碎片径迹等方法研究该矿床的岩石、矿石的基础上,试图较深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前人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对赫尔洪德凹陷东南部伊敏组上段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该区缓倾斜坡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主砂体总厚10~80 m,单层砂厚3~12 m;岩性主要为灰色含砾中-粗砂岩、砂砾岩,其次为细砂岩,泥质胶结、疏松,孔渗性良好;碎屑成分以中酸性火山岩和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内部铀源较好;砂体还原能力一般,肉眼可见还原介质主要为半炭化植物茎干,少量为炭屑和黄铁矿。铀矿化主要赋存于现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受沉积微相和古潜水-层间氧化作用控制明显。总体上,研究区伊敏组上段岩性-岩相条件较良好,是寻找古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接溶解法,研究了时间、温度、芯块表面积及搅拌与否等参数对铀-锆合金在液态镉中的溶解影响。用JCXA-733电子显微分析仪测定了金属镉中U、Zr的浓度,采用元素特征X-射线面扫描方法分析了U、Zr在金属镉中的分布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在400℃和500℃、搅拌速度约为150r/min时,铀在液态镉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4g和2.2g;初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在分异完全、多相深源火山岩系的钾质碱性岩中的性状和分布特点。该深源火山岩系由从碱性玄武岩经过变自榴石斑岩、粗面斑岩到碱(主要为钾)强烈过饱和的霞石正长岩、假白榴石正长岩的顺序所形成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碱强烈过饱和的岩石同时伴随有脉状转生岩(细粒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斑岩、细晶正长岩,碱性霞石正长伟晶岩)。测量表明钾质碱性岩中有着高的放射性。原始的碱性玄武岩浆中铀含量较低而钍相当高,如碱性玄武岩中U=3.2ppm,Th=16ppm,Th/U=5;变白榴石斑岩中U=4.3ppm,Th=22.05ppm,Th/U=5.1;到粗面斑岩中铀明显增高达5ppm,但钍没有什么变化,仍为16.9ppm,从而使Th/U减低至3.4。  相似文献   

15.
沃罗涅日结晶地块和下莫斯科褐煤盆地的含铀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俄罗斯地台中部的地质构造条件和铀矿化展示,经与国外有关铀矿区成矿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该区有一定成矿远景,预测了2片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估价流纹质玻璃作为铀源的可能性,对美国西部11处钙碱型和过渡型流纹质熔岩和火山灰流凝灰岩中铀的丰度和分布进行了测定。样品由共生在一起的黑曜岩、珍珠岩和霏细岩组成,其时代为渐新世至更新世。黑曜岩中铀的丰度值为5至46PPm。黑曜岩和共生的珍珠岩有相同(±5%)的铀浓度,这表明在水化过程中铀没有或很少丢失。霏细岩比共生的黑曜岩和珍珠岩多减损80%的铀。综合这些数据以及过去研究过碱性流纹岩的成果表明,铀的减损量似乎随着岩石年龄而增加,而且对不同成分的岩石减损速度是有差异的(钙碱性——最慢,而过碱性——最快)。黑曜岩、珍珠岩和球粒岩中铀的分布是均匀的,而在霏细岩中则不均匀。铀减损最少的霏细岩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铀与Fe-Ti-Mn氧化物共生,或含于副矿物中。在铀有减损的较老的霏细岩中,次生Fe-Mn氧化物是含铀的,特别是沿着裂隙或流层。铀从霏细岩中丢失,看来是由于低温溶液长期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有一部分铀沉淀于次生矿物中。  相似文献   

17.
热电离质谱法(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简称TIMS)是一种测量同位素丰度比的经典分析方法,在地质学和核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热电离质谱法测铀同位素丰度比时一般采用三带结构,由于铀的第一电离能较高,需要较高的电离温度,长时间测试蒸发出铀化合物或电离出的铀离子在灯丝支架上沉积,影响灯丝支架上悬浮高压与源电压间的绝缘电阻,降低两者之间的电压差,导致绝大部分离子因动能不足无法进入离子透镜,最终影响离子流的稳定性,引起测试时信号产生波动。针对热电离质谱仪灯丝支架铀沉积导致的灯丝支架绝缘失效问题,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LA-ICP-MS)对灯丝支架铀沉积分布进行了分析,取得以下结果:建立了LA-ICP-MS原位表面分析技术,其最佳激光频率为10 Hz,能量密度为6 J·cm-2,束斑直径为60μm。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9 2,表明建立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应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灯丝支...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已有大面积的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平面图,因而有可能确定主要地壳构造和地表铀含量之间的空间关系。根据航空γ能谱测量的数据编绘了面积超过200万km~2的区域铀分布平面图,辅之以根据河流和湖泊底沉积以及一些钻孔取样结果绘制的铀分布平面图。对这些图件用重力、航空磁测和地质平面图作了检验。放射性元素的分布可以详细地同基岩露头和地表地质情况相联系。此外,还有证据说明铀分布受主要构造特征的控制,这种特征是以放射性元素含量高的花岗岩类为标志的。某些花岗岩体与大的布格重力负异常有关。这种花岗岩体的分布似乎与“巨大断裂”有关,例如新斯科舍的南山岩体或扩张带就是这种情况。阿萨巴斯卡地轴是一个铀富集带,它以具有布格重力负异常的含铀花岗岩类为特征,还有有关的张力断层运动,自阿尔伯达省的埃特蒙顿向东北延伸2500 km到梅维尔半岛。该构造通过拥有许多大的铀矿床的阿萨巴斯卡盆地的下部。最新的证据说明,富含放射性元素的花岗岩类能够提供低温热源。它在数亿年期间在有利的条件下保持着低温热液的循环,并在盆地中形成铀和其他金属矿床。据认为,放射性元素在下元古代的末期进入的地壳是北美克拉通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引言人们早就认识到变质转化时粒间流体的重要,而且在大多数岩石中都有一些流体活动的明显痕迹。然而,流体活动及其在矿物和构造上的分布通过象铀和硼这样非常活泼元素的测定,就能确定。铀和硼是流体的重要成分,而流体是通过交代来源、岩浆来源和渐进变质脱水反应产生的。变质岩中的铀为痕量,地壳中平均含量为2.7ppm,低级变质的泥质片岩中含量为2.2ppm,角闪岩相的片麻岩为2.2ppm,而麻粒岩为0.39—0.88ppm。变质作用时,铀含量随温度和压力的增高而减少。伴随着渐进变质反应而出现的矿物和结构上的转化,从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公认的铀和钍在火成岩中分布的主要特征作了简短评论。它指出:在岩浆凝固期间,大多数情况下,铀大量地分离出来进入熔融体,并浓集于岩浆最富挥发份的部分中。岩浆侵位和凝固的方式,控制了正在固结的岩浆中的挥发相的保存或逸失,并且也控制了其中铀的分布。在简单评述与火成岩伴生的铀矿床类型之后,所得的结论是:要确定一个用于寻找这种类型矿床的普遍有效的勘查准则是困难的。然而,强调指出,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于概括地了解勘查目标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