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安钢7号高炉高煤比攻关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成本的原燃料,通过理论统计计算和实践相结合,改善入炉原燃料,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和管理,预警预控数据化、细化量化标准化高炉操作,使安钢7号高炉2008年9~12月连续4个月煤比突破180kg/t,期间平均焦比与攻关前8月份相比降低49kg/t,炉况稳定顺行.2009年上半年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对安钢7#高炉高喷煤比攻关操作管理进行了总结。针对低成本的原燃料,通过理论统计计算和实践相结合,改善入炉原燃料,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和管理,预警预控数据化,细化、量化、标准化高炉操作,使高炉2008年9-12月连续4个月喷煤比突破180kg/t,期间平均焦比与攻关前的8月份相比降低了49kg/t,炉况稳定顺行。2009年上半年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创新。  相似文献   

3.
2009年4、5月份,武钢炼铁总厂人炉焦比由去年的320.54kg/t降至298kg/t和299.9kg/t,其中4月份实现降创效近3000万元。今年1—5月份,武钢高炉月平均人炉焦比持续降低,创效6370万元0  相似文献   

4.
2009年前5个月重点钢铁企业炼铁生产扭转了2008年生产指标下滑的趋势。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燃料比为518kg/t,比上年下降14kg/t,入炉焦比为374kg/t,比上年下降22kg/t,喷煤比为144kg/t,热风温度为1158℃等指标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高炉炼铁原燃料供应和质量的改善,是高炉技术改善的主要因素;高炉操作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也促进了炼铁技术的进步。目前,中国炼铁技术发展不平衡,是先进与落后共存阶段,尚有年生产能力7500万t的落后小高炉存在,要加快淘汰落后装备的进程,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向炼铁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5.
《重钢技术》2010,(1):37-37
2009年12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炼铁厂6号高炉共生产合格生铁9.7782万t,平均日产达3154.3t,铁水合格率达100%,铁水优质品率达96.71%。至此,高炉利用系数、平均日产、铁水合格率、铁水优质品率等四项指标创下6号高炉自1985年投产建炉以来的最高水平,跃居全国同类型高炉第一。  相似文献   

6.
曹锋  冯广斌 《山西冶金》2010,33(3):36-37,43
鉴于长钢炼铁厂提出2010年实现8号高炉"焦比290kg/t,煤比200kg/t"的攻关计划,分析了8高炉2009年的生产数据,研究了焦炭热态性能对8号高炉的冶炼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首秦1号高炉(1200m~3)炉役后期重负荷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设计寿命10年,截至2016年6月30日,高炉已运行13年2个月,单位炉容产铁量9908t/m~3。在适当降低高炉冶炼强度前提下,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结构性能、规整高炉炉型、合理的操作制度引导中心和边沿两股气流的合理分布、降低入炉碱负荷和锌负荷等措施,1号高炉实现连续42d焦炭负荷保持6.0和连续两个月燃料比低于500 kg/t,比2015年年均燃料比降低30 kg/t。  相似文献   

8.
沙钢新近建成并投产了2座380m~3高炉。1号高炉1999年12月初点火,在没有富氧和喷煤的情况下,不到一年时间,月平均利用系数达3.164,连续5天日产超过1300 t。2号高炉于2000年11月8日开炉,11月14日产量就稳定在1000 t以上,到11月底日产量已突破1200 t,炉况始终保持稳顺。 1 强化冶炼的过程 1号高炉开炉前3个月,由于原燃料粉  相似文献   

9.
总结高炉降低综合焦比的生产操作经验。通过优化高炉操作制度、提高风温、降低铁水含硅和提高炉顶压力等措施,使2009年1~10月份累计综合焦比达到了523.29kg/t Fe,比2008年下降了26.7kg/t Fe。  相似文献   

10.
在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形势下,首钢开展了高炉高风温试验研究.2009年高风温试验情况表明,迁钢2号高炉连续4个月月均风温突破1270℃,实现年均风温1258.7℃,达到了高炉生产降低焦比和提高煤比等目标.采用对比分析法总结分析了高风温试验前、2008年和2009年迁钢2号高炉的试验数据,2009年实现1280℃高风温下的...  相似文献   

11.
为维持武钢5号高炉因供氧管道故障而需停氧5天期间炉况稳定,通过疏松边缘装料制度、降低煤比、缩小矿石批重、减少铁次等方式对高炉生产进行了调整。停氧期间,由于采取以上措施,炉况基本保持了稳定顺行,与供氧期相比,高炉日产量平均损失2 000t/d,煤比降低15kg/t,焦比升高20kg/t,利用系数下降0.15t/(m3·d)。  相似文献   

12.
针对鞍钢新4号高炉燃料消耗较高的问题,通过建立三元碱度模型,采取差异分位布料方法进行炉料的合理搭配,实施以中心为主、适度疏松边缘的布料模式,用以改进炉料的还原效果;下部调剂以控制风量为主,采取压力匹配模式,并优化鼓风动能和风口面积的计算,获得适宜的回旋区形式,活跃炉缸。与此同时,采取合理控制渣皮厚度、软熔带形式以及炉渣碱度等不同措施,在控制形成合理操作炉型基础上,应用不同可视化手段并构建数据平台,强化对高炉运行过程的监控,使得高炉顺行状态有较大程度改善,取得了日产量增加476 t、燃料消耗下降20 kg/t以上的良好效果,实现了新4号高炉提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天铁高炉在煤比达到150kg/t后,由于一直采用单一煤种无烟煤喷吹,煤比无法进一步提高。2009年进行了高炉混喷工艺改造,通过攻关实践,煤比已达到170kg/t以上,收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包钢1号高炉本次服役期为1985年大修后的第二个中修服役期,其间共生产5年50天,累计产铁426 356.34t。炉役后期,在冷却器大量损坏、炉壳多处开裂变形、依靠外部打水维持生产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强化管理、加强高炉操作、进行炉体修补等一系列措施,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高炉连续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孙廉洁 《钢铁》1998,33(11):9-13
苏钢4号高炉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贯彻高炉安全、稳定、顺行、均衡、长寿、高产、优质、低耗的工作方针和操作方针及有关长寿技术措施,炉龄达10年10个月,产铁8335t/m^3,创全国小高炉长寿高效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受原燃料质量的影响,高炉入炉料综合品位降低,渣比升高。为保证高炉顺行,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完善操作制度、合理控制高炉参数以及加强出铁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高渣比(405~415kg/t)条件下的强化冶炼,平均日产量达5039.67t,入炉焦比为352kg/t,燃料比516kg/t。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包钢高炉碱金属循环富集严重、影响高炉顺行和生铁质量这一现状,通过测定包钢炼铁厂6号高炉入炉原燃料及产出项的碱金属含量,并结合取样期间高炉实际生产数据,对6号高炉做了碱金属的分布计算。研究表明,包钢6号高炉中的碱负荷为4.888 kg/t,其中有69.29%的碱金属由烧结矿带入;支出项中,炉渣带走的碱金属量最多,占到总支出量的83.41%。为降低碱金属对高炉生产造成的危害,结合包钢6号高炉实际情况,给出了降低碱金属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s, Shougang blast furnaces (BFs) No. 2, No. 4, No. 3 and No. 1 were rebuilt sequently for new technological modernization in succession. The campaign life of BFs No. 1, No. 3 and No. 4 reaches 16. 4, 17. 6 and 15. 6 years, respectively, and the hot metal output of one campaign reaches 33. 8, 35. 48 and 26. 37 Mt, respectively; the hot metal output of BF effective volume of one campaign reaches 13328, 13991 and 12560 t/m3, respectively, which reaches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of BF high efficiency and long campaign life. In BF designing, several advanced BF long campaign technologies were adopted. BF proper inner profile was optimized, reasonable inner profile was adopted, and closed circulating soften water cooling technology was applied in 4 BFs. Double row cooling pipe high efficiency cooling stave was developed which coul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bosh, belly and stack. Hot pressed carbon brick and ceramic cup hearth lining structure were applied and optimized. BF operation was improved continuously to ensure stable and smooth operation of BF. Hearth working condition control was strengthened, burden distrib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achiev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gas flow, and heat load monitoring was strengthened to maintain BF reasonable working inner profile. Proper maintenance at the end of BF campaign was enhanced. Hearth and bottom service life was prolonged by adding titaniferous material and enhancing hearth cooling. Gunning of lining was carried out periodically for the area above tuyere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