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欣 《中国信息界》2006,(18):12-16
随着我国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府、重要行业和企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信息安全提到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并重的高度。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成为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过去几年,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电子政务安全法规建设逐步展开,信息安全标准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网络安全整体状况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司长赵泽良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三定’规定,信息安全协调司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协调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基础性工作;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承担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工作,协调处理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一些对信息安全影响重大的事件相继发生,许多重要的工作积极向前推进,呈现出了与过去不同的新局面。这一态势对我国信息安全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哪些启示和指导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王渝次司长。  相似文献   

4.
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从此,网络与信息安全便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有人称我们的工作是“第五国防”。  相似文献   

5.
"5432战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信息安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家安全,因而需要从战略上研究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框架。本文从信息安全的表现形式入手,分别给出了信息安全在技术与社会层面上的表现形态,以及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信息网络的几个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432”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从目的、任务、方式、内容的角度,阐述了保障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五个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建设面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防御能力、发现能力、应急能力、对抗能力四个基本任务;依靠管理、技术、资源等三个基本要素;建设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两个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体系,最终形成在这一战略指导思想下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中国信息界》2004,(3S):7-8
2004年1月9日至10日,全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全国性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会议,对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从中,我们发现了信息安全的“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子商情》2007,(5):15-15
首届“电信行业网络信息安全论坛”是2004年10月,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共同主办,形成电信和安全两大行业的对接,400多人参加,大会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主持了7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本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国家信息办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汇报。会议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的安全。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的有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因此,信息安全的话题就由此引申开来。  相似文献   

9.
乔楠 《通信世界》2006,(17A):42-43
“让全球网络更安全”,这不仅是2006年5月17日第38届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更是无数个用户的心愿。 中国联通公司作为国内主导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之一,一直十分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在保障网络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不断努力,实现了网络信息安全和各个业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经过多年的网络技术创新,中国联通公司在新技术发展与安全网络业务之间积极探索,在网络安全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努力促进着电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与网络安全的共同推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愈加重要,信息安全评估被列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保护核心信息资产,加强信息资产传递渠道的管理,提高整个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执行力,即“护”、“堵”“、执行力”,是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的重要的管理方法。论文给出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型和推广方案.  相似文献   

12.
信息安全产品和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在信息安全领域,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可以有效应对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因此,中国十分重视对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并于2011年3月明确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有鉴于此,对中国现有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进行考察,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推动中国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17日,北京残奥会顺利闭幕,这标志着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终得梦圆。在这场盛会璀璨夺目的背后,一场没有硝烟的对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就是奥运保障“重中之重”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奥运信息安全保卫战中,作为民族信息安全领军企业,启明星辰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奥运信息安全守护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整体上推进培训机构的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安全工作者需要具有清晰的宏观工作思路。在对信息安全的概念进行剖析后,以“目标、对象、策略”三个维度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宏观层次的工作思路。结合培训机构的安全工作实际,阐述与分析了风险评估、域管理、应用系统、Web服务与远程教育等难点与重点。最后,从信息安全标准学习、合理投入、人员培训、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对提升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06年在西班牙召开的ISO/IECJTC1/SC27T作组会议上重点讨论的ISMS标准族、密码技术标准、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等热点问题,分析了国际信息安全标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安全的建设应该立足于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模型是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能够为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和工程实施提供依据和参照。文章在对现有信息安全体系模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安全体系模型,即P00-PDRRA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构成框架,简述了该模型提出的意义,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所属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组(WG7)于2006~2007年组织了国家标准《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指南》的起草工作,该标准规定了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框架、系统组成、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评估、信息安全管理、安全接口和信息安全保护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安全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能够推动着计算机网络与软件的不断发展,不论计算机软件处于何种运行状态,都必须一直做好其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深入与全面地保护软件和计算机内部的信息。文章提出了几种加强信息安全的防护防护措施,希望能为软件开发提供一个安全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9.
网络和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美国政府在2003年制定的《网络空间国家战略》已将网络空间称为与海、陆、空、外太空之外的第五空间。将网络和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土安全的高度意味着信息化社会中,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高水平的信息安全人才队伍,信息安全、国家安全也将无法保障。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信息安全人才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关键资源,没有优秀的信息安全人才,就不可能有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PKI/PMI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工作中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的安全。要求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的有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此次会议精神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PKI技术作为目前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与核心,是有效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安全实施的基本保障。因此,对PKI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热点。本期配合产业发展精神和进程,特别推出PKI研究专题。我们特别邀请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PKI/PMJ工作组组长冯登国、联想研究院信息安全实验室副研究员宋春雨等从我国PKI标准的制定、产业应用以及前瞻研究等角度撰写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